泊岸 第146节
作品:《泊岸》 “正好,我想给我姊妹写封信,今年生意不景气,我想回老家了。”
“那你会写‘福’字吗,请先生写信要会写‘福’。”
“还有这事?我哪里识字啊……”
“不会就不会吧,不会先生也给你写,快,咱们赶紧过去,一会儿人就多了。”
季时傿循声望去,方才那两名交谈的妇人走出佛殿,一直往白鹿寺偏僻的小院走去,这里并无佛像,也没有支香炉,所以季时傿方才未曾寻过来。
她张望一圈,发现这里大多都是粗布麻衣的寻常百姓,甚至还有不少五大三粗的庄稼汉,嗓门很大,远远就能听见他们的说话声。
人群中间支着一个木桌,坐在前面的人正是梁齐因,他侧耳听着身旁一名妇人说话,神情柔和。
对方说的并不是标准的京城官话,含糊不清,他未见得有一丝不耐,一面听她说,一面提笔写字,手边放着一张宽大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福’字,另一边放着一袋已经写好的信,上面全都标记好了要送去的地点。
待他写完,又将内容给妇人读了一遍,见信上所说与自己交代的别无二致,顿时喜笑颜开,接过朱笔在纸上写下一个歪歪扭扭的‘福’。
妇人拿着信笑眯眯地从人群中钻出来,季时傿喊住她道:“夫人,我第一次来,不知道你们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是做什么啊?”
妇人侧身指了指正在写信的青年,耐心解释道:“看到那个郎君没,这几日经常在这支个木桌帮人写信读信,不收分钱,只要在那张纸上写个‘福’字就好,不会写也不要紧,你将信要送到的地方交代好,先生会帮你寄出去。”
普通百姓家根本买不起笔墨纸笔,更遑论去驿站寄信,但在这里一分钱都不用花,先生的字好看,读起来也容易,他在白鹿寺支摊的这些天,每日附近乡镇上都会有人特意寻过来。
季时傿若有所思,弯腰向妇人行了礼,她站在人群最后,远远凝视着里面正在写信的人,眉眼深秀,像是一副浓墨重彩的画卷,神情温柔,像是朗空暖日下潺潺的流水。
一直到傍晚,暮色四合,附近乡镇过来的百姓要在天黑前赶回家,人群渐渐散开,季时傿走上前,她是最后一个客人,梁齐因正低头收拾桌上的信纸,没有注意到面前的是谁,声音里带着笑意,“要写什么?”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梁齐因提笔的手一顿,低落的墨水在信纸上晕开一片,他惊诧地抬起头,呆愣道:“阿、阿傿……”
“好郎君。”季时傿双手撑在木桌上,俯下身直视他道:“你不是说去翰林院了吗?”
梁齐因一脸被抓包后的窘态,眼珠一转,试图偷偷将铺陈在桌案上写满“福”字的宣纸藏起来,岂料季时傿快他一步伸出手按住,另一只手提起朱笔,轻笑道:“写啊,梁先生不肯做我生意吗?”
“不是……我这便写。”
梁齐因小声应道,换了张信纸,认真将季时傿刚刚念的那句诗写完,等他抬起头时,季时傿已经放下朱笔,她在宣纸最后的空处端正地写下了“福”字。
“写给谁?”
季时傿一字一顿道:“吾夫梁齐因亲启。”
梁齐因垂下眼睑,面色发红,声音低若蚊鸣,“寄到哪儿。”
“盛京定阳街镇北侯府。”
梁齐因脸已经快烧透了,匆匆写完将信封合上,“写好了。”
季时傿笑脸盈盈,“先生,那我夫什么时候能收到啊?”
“现在。”
梁齐因手上拿着信封,耳根发烫,温声道:“他已经收到了。”
“那他有没有给我回信?”
“有。”
“什么?”
“他也想你。”
季时傿一怔,随即嘴角渐渐咧开一个大大的微笑,“傻子,你跑白鹿寺做善事,干嘛不肯告诉我?害得我以为你在外面做什么坏事,尾随过来才知道。”
“我……”
梁齐因将宣纸收好,上面有整整一百个形色不同的“福”字,他翻开,季时傿这才发现下面还压着一张平安符,顿时愣住。
“我帮住持扫了十日寺庙,这是我向他求的平安符,我后来又觉得不够,便支了个摊子,阿傿,这上面都是大家对你的祝福,希望神佛看在我也算做了件善事的份上,能保佑你。”
季时傿伸手接过,目光微颤,一张平安符,一张宣纸,拿在手里却沉甸甸的,“你这几日总是早出晚归的,就是在弄这个啊。”
“嗯……本来想夜里偷偷放到你荷包里,没想到现在就被发现了。”
梁齐因嘴角向下,神情也恹恹的。
“你不是不信这些吗?”
季时傿记得梁齐因曾经说过他不信神佛,如今又不知为何突然想到弄这个,梁齐因一边收拾纸笔一边解释道:“原本不信,后来京城沦陷,你昏迷不醒的那些时日,我日日求神拜佛,之后便信了。”
季时傿心口好像被什么轻轻按了一下,塌了一片,“齐因……”
“阿傿,过来。”梁齐因向她招了招手,“我给你放好。”
季时傿走上前,梁齐因弯腰将平安符与写满“福”字的宣纸折好放进她荷包中,粲然一笑,“好了。”
说罢又神情严肃道:“你要每日都带着,不可以弄丢知道吗?”
季时傿抿唇点头,带着轻微的鼻音,“嗯……”
“那你之后还忙吗?”
“忙啊。”
季时傿怔道:“这个不是弄好了,还要忙什么?”
梁齐因将放着信件的布包挎好,收拾完木桌回头笑道:“备聘礼,挑日子上门提亲。”
作者有话说:
第176章 朝会
五月的梅雨总是反复无常, 连绵不断,人在外面走一圈,回来时身上总带着不知道从哪里沾上的雨水汽。
裴淑仪在母亲进宫看她时, 哭诉前些天隆康帝在长春宫不肯脱衣就寝的事情,之后又找到了裴次辅那儿,毕竟上次又是废后又是逼死李茹,于是只好各退一步, 隆康帝如常宠幸裴淑仪,裴家便不再计较这件事情。
穿过午门, 文武官面向不同的方向, 两侧纠察御史正在点名, 观察有无御前失仪的情况,裴逐微微偏头, 看到对面的季时傿身着朝服, 束冠佩带, 她从西南回来的这两个月养得越发好了,周身的狠厉气质消退了些,有时看着好像只是个矜贵的女公子。
待纠察御史点完名,官员陆续进入大殿,隆康帝不知道是不是从悲痛中走出来了,大朝会时神色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异常。
台阶旁的内侍一甩拂尘,扬声道:“有事启奏。”
裴逐先是走上前道:“陛下, 西洋人退兵后,在江东留下的几座工厂荒废, 依臣之见, 想来西洋在某些方面确实可圈可点, 有值得借鉴之处, 与其拆除或是任其荒废,不若利用起来。”
话音落下,有几名官员相继道:“那工厂归谁管理。”
“由朝廷派遣官员。”
另一人犹豫道:“西洋人的工艺与我们不同,还有那些工厂是作何用的弄清楚没?确定能接手吗?”
申行甫适时插嘴道:“如今不是打完了仗,既然两国要交好,何不派遣使团出使西洋?”
“依臣所见,还是三思得好。”裴次辅幽幽道:“中原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怎么能纡尊降贵去学夷人……”
“臣并不见得。”季时傿出声打断他,“先帝在时,东海沿岸就曾被倭寇占领,难道诸位忘了青河江阴两县被屠的惨案了吗?从那时就该明白,我朝水师比外敌落后多少,连东瀛人都打不过,今年西南的几场海战,江东又再次失守,现在是夺回来了,可将来呢?”
裴次辅不咸不淡道:“大将军,您这么说,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季时傿面不改色,平静道:“裴阁老,眼睛还是不要长在天灵盖上的好,不看着脚下的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翻阴沟了,您说是不是?”
裴次辅被她堵得哑口无言,一张脸面若菜色,几乎成了条绿茄子。
隆康帝端坐龙椅上,右手缓缓拨动扳指,“那依季卿所言,该当如何。”
季时傿俯首道:“臣赞同派遣使团出使他国求学,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总该去外面看一看,才能知道我们的四境友邻已经发展到何种地步,不至于再像从前一样被打个措手不及。”
内阁等人道:“臣同意。”
“臣同意。”
隆康帝沉静道:“准,着礼部备好相关事宜,内阁改日拟一份名单交给朕过目。”
裴次辅脸涨得通红,殿上的隆康帝却视而不见
戚方禹手握牙笏,依言垂首道:“臣接旨。”
裴逐一时哑然,原本想请奏接管江东工厂,怎知申行甫先是将话题带到了要不要南下西洋,季时傿接着又插了一脚,彻底将此一锤定音。
“另外,臣还有一事启奏。”
申行甫从人群中站出来,梁齐因非内阁九卿,没有上朝的资格,猜到裴家想要接管江东工厂获利的心思,托他尽力阻止。
“讲。”
“将才裴尚书提到江东的工厂,臣便忽然想起一件事,先帝在时曾设下禁海令,严禁沿海百姓与夷人通商,后来南洋官员受贿,以至于毒草横行,西洋人占据江东之后,建造了三所‘芥伽’加工厂。”
申行甫扭过头,打量了裴逐几眼,“裴尚书,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吧?”
此物一旦服用便会沾上毒瘾,获利巨大,西洋人靠此敛财无数,全部都送回了国内或是帮助水师攻打南洋港口,大靖朝自然也有人眼馋,若非怕被诟病,早就在跃跃欲试了。
裴逐瞪大眼睛,厉声喝道:“我没有说是这几个工厂!”
“‘芥伽’确实是个巨大的危害,过去南疆巡抚杨和荣走私,以至于西南军民饱受此物毒害,收成锐减。”季时傿顺势道:“陛下,臣前年南下时虽然缴毁过一批毒草,但毕竟治标不治本,想要彻底杜绝此物在境内流通,还需要成文的律法来约束限制。”
“至于江东的工厂,有两个关于军火制造,西南海战中还缴获了不少先进的西洋军械,术业有专攻,不若让兵器署的人试试?”季时傿望向隆康帝道:“至于‘芥伽’加工厂,臣建议早日销毁,以免再贻害江东百姓。”
她的意思是彻底要断了想凭借贩卖“芥伽”获利之人的财路,裴次辅敛眉低目,眸光加深,立刻便有人心领神会道:“大将军,不过是根草罢了,怎么倒被您说得好像洪水猛兽似的,哪里值得这么小题大做啊。”
季时傿冷睨他一眼,“群轻折轴,积羽沉舟懂不懂,一根草又怎样,扎成几捆,照样能压死你。”
“你——”
“好了!”
隆康帝喝断殿下争吵,头上珠冠微动,沉默须臾,“两位爱卿所言确实有理,只是制定章程律法非一夕可就,江东的几座加工厂究竟要不要销毁之后再论。至于军火制造相关,兵器署全权负责。”
裴次辅下颚抖动,牙都要咬碎了。
“还有没有事情要上奏的?”
“有。”
季时傿上前一步,掷地有声,“鞑靼归降,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他们,臣先前写过一封折子,北方多为游牧民族,常年迁徙,无论是习俗亦或是语言都与我们大相径庭,这种情况下想让他们真的归降是不可能的,最多能保几十年太平。”
裴次辅没好气道:“大将军,凡人寿数几十载,做好眼前事便罢了,将来的事留给将来的人,您操心过剩了吧?”
“非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就是操心过剩了又怎么着。”季时傿似笑非笑,“裴阁老便当晚辈是贪图在那青史上多留名两行吧。”
“大将军,您那封折子本阁也看过。”裴次辅侧过身,正视她道:“恕本阁直言,鞑靼荒芜野蛮之地,那里的人都是些粗野之辈,华夏传承千年,礼仪之邦,中原的汉字传统,岂能叫那些粗鄙之人沾染玷污,这就是自降身段,令人不齿!”
话音刚落立刻在朝上掀起一片附和之声,中原士族自诩清正高洁,平时不是瞧不起粗陋戚猛的蛮子,就是痛斥入境经商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