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作品:《余生

    就这样过了一年的时间,村里面开始闹旱灾,地里面连续几个月都没过下雨,竹林河也早早干枯了,蝗虫这个时候开始泛滥,在庄稼地里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村里面的老人们都被饥饿吓怕了,他们领着自家的子孙来到地里,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的庄稼被蝗虫吃了光后,痛哭了起来,一年的心血,就这样说没就没有了。
    庄稼对于人们来说,就是血液,就是灵魂,它是支撑着人们活下去的希望,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而如今,这种希望却被打破了。
    起初的时候,人们开始在后山上挖地瓜吃,地瓜是在地里面长的,叶子被蝗虫吃光后,人们就开始在地下挖地瓜吃。
    地瓜可以熬成地瓜粥喝,也可以当成地瓜饼吃,可是地瓜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并不成长期维持下去,当人们都发了疯似得把地瓜挖完后,又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食材。
    于是人们又开始在后山上挖野菜吃,由于地表很干旱,植物基本上都枯萎了,但凡是个没毒能吃的,都会留下人们活动过的痕迹。
    村里面只有王支书家仅存了一些口粮,我从王支书家路过的时候,闻到了煮米的香味。不过王支书家的门锁的很死,起初我还在想谁家这么大胆,居然敢在这个时候煮米吃,可是我看了看四周,也只有王支书家了,他是怕别人往他家讨饭吃,才把门紧紧锁住的。
    那些天我很少见到王支书出过门,可没多久就在后山上碰到了王支书,王支书和他的家人也开始在后山上“寻宝”。
    没过多久,后山就被村里的人给挖空了。
    我们家也基本上是有了这顿没下顿,家里面剩余的粮食本来就少,又加上闹旱灾,颗粒无收,村里的人都是算着过日子。
    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总会把我和父亲的饭盛满,玉珍和她的饭盛的很少,母亲总说男人是家里面的支柱,应该多吃点。
    父亲就不认账,每次都会把盛满的饭,往母亲碗里倒,母亲不让,父亲偏倒。有一次饭撒到地上,母亲哭了好长时间。
    玉珍也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营养总跟不上。看着玉珍弱小的身躯,我很心疼。每次我会把最有营养的物品拿给玉珍吃,让她长高个,可是玉珍不吃,让母亲吃,说母亲身子弱,多补补营养,母亲也不吃让父亲吃,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付出的最多,让来让去,最后又落在我这儿。
    我想起了我曾经在很小的时候艰苦生活。
    我吃过树皮,喝过野草熬的粥,树皮吃起来很苦,野草粥喝起来也苦,那段苦涩的日子是我们家最苦难的日子,母亲说苦日子熬过去就会尝到甜头的,这就是人们所谓的“苦尽甘来”。
    到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苦日子过后依旧是苦日子,这种现实基本没被愿望打败过。
    不过这次就不一样了,这次连吃的也没。
    人们在经过这么长时间艰苦的拼搏后,把唯一的希望转移到了家畜的身上。
    人民公社也坐不住了,他们早就把目光投到了家畜的身上,当人们家里都没得吃的时候,人民公社开始要求把每家每户的家畜都聚集到公社的饲养室里来。
    村里的人一听,就不乐意了,这灾难当头,谁愿意把唯一的希望捐献出来。
    最后迫不得已,人民公社开始派人挨家挨户搜集农畜,但凡是个活体,能吃的,都会被公社的人迁走。
    老人们就不开心了,这些家畜有的陪伴了他们十来年,一听说要把家畜上交上去,各个心疼地把它们当作宝贝藏了起来。
    公社的人一看,家里没畜生,就开始搜,屋子里面搜,屋子里面找不到的,就到屋子外面搜,屋子外面还是找不到的,就往地窖里面搜,只要是能想到的地方,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最终老人们私藏的家畜还是被人民公社的人给带走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陪伴他们几十年的“朋友”就这样说没就没了,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了。
    老人们哭着骂他们是强盗,可是他们才不管这个呢。
    人民公社把收上来的家畜都赶到饲养室里面,一天宰一头家畜让村里的人来公社吃。
    每到吃饭的时候,都会排很长的队,每个人拿着自己的碗,到公社后面盛饭。老人们憋着犟脾气,坐在公社前面的石头上,就是不吃,只要他们不还他们驴或牛,他们就不吃,他们就绝食,他们就慢性自杀,那怕是被活活饿死。
    可是没多久,老人们就屈服了,他们饿的实在是受不了,不再管宰的谁家的驴还是谁家的牛,只要能填饱肚子,其他的都好说。
    我们家的牛也被收走了,玉珍每次去公社的时候,都会跑到牛棚旁边看看我们家的牛还在不在。
    公社大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人民公社饲养室。
    我和玉珍刚走进院子里面就闻到了牛和骡马、山羊粪便的气味,院子里面有一口大井,井旁边有一口大缸,饲养员就是每天从井里面把水提上来,倒进大缸里面,然后牵着牛、羊,把牛、羊牵到大缸旁饮水。
    饲养室很宽敞,里面一排溜儿按着三四十只石槽,最头上的两只高大的石槽是拴骡马用的。里面的低石槽,是栓牛用的,我们家的牛就拴在那里,高家翔家的牛也拴在那里。
    我们家的牛脖子上是用红棉线绑着的,棉线上面系着铃铛,这是玉珍绑上去的,每次我赶着老牛下地耕种的时候,都会听到叮当叮当的声音。
    玉珍去看它的时候,老牛都会抬起头,朝我们看过来,脖子处发出叮当的响声,有时会叫上几声,像是在问好我们,老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玉珍看到老牛的时候很开心,知道老牛没有把我们忘记,这是在给我们打招呼。
    石槽的最里边是一个用钢筋编制成的小圈子,里面圈着几头肥猪和一些羔羊,羔羊在看到我们的时候,也会伸着头咩咩地朝我们叫来,我想它们可能是看到陌生的人,在跟陌生人打招呼。
    玉珍听到羊叫的声音,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玉珍看着那些羊,眼泪流了出来。她或许认出了那些羊中有几年前她亲手养过的羊,那个时候玉珍总是很早起床,然后拿起竹篮子,飞快地跑到田地里给羊割羊草……
    玉珍放学回到家后,先去羊圈里面慰问她的“老朋友”,羊是玉珍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如今那些羔羊已经长大,玉珍也已经长大了。
    想到这,我也跟着流出了泪水。
    饲养室的后面是屠杀场,屠杀场是临时建立的,以前是一片空地,后来改建成屠杀场。
    公社里面每天屠宰的牛或者羊都是在这里宰杀的,屠杀场的摆设很简单,一个木桩上面系着一根很粗的绳子,每天宰杀的牛或者羊都会先把它们系上绳子。
    我和玉珍走到屠杀场的时候,我看见屠杀场遍地血淋淋的,几个刀子手正在磨刀,那刀九寸带把,全长也不过三十厘米,旁边正系着一只羔羊,那羔羊睁着眼,咩咩咩地叫个不停。,它看到我们的时候,叫的更加厉害了,像是在寻求帮助。
    玉珍哭着从屠杀场里跑了出来,我跟在后面,我很后悔把玉珍带到屠宰场,玉珍的心灵很纯洁、很善良,当她看到人类凶恶的一面时,不知道会是怎样一种感受。
    我和玉珍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德顺叔。
    德顺叔最惨,养的几十只羊,没舍得吃,结果一下子全都被公社的人牵走了,连根羊毛也没给他留下。
    德顺叔每天也来饲养室里,看看自己的羊都少了谁。德顺叔说这两天还好些,只牺牲了“小明”和“小黄”。
    我说每只羊还都有自己的名字啊,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德顺叔就笑了,我跟羊生活了十几年,自己出去的时候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羊的味道,我这辈子身上的羊味是去不掉了。
    这养羊啊,其实就和养小孩是一样,小时候看着他们长得都一样,都长着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两条腿。可还是会有区别的,这就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是相同的。
    有的羊长的瘦一点,有的羊长的肥一点,有的羊长翘一点,有的羊长的凹一点,有的羊长的凸一点,总之只要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
    我被德顺叔的这番话深深感动,羊能养到这种地步,在我们村子里面也只有德顺叔了,我这才发现,德顺叔养的羊不仅仅只是羊,他养的正是他自己的“孩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