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万林下落
作品:《成尸记》 方广转了几圈,马上憋着不笑,在场的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坏主意。
“大晋孽龙,我知道你还有一丝灵智,要想活命就要听我的。”方广对着大晋孽龙威胁道。
大晋孽龙虽然不能言语,但是眼前的局势不得不让他屈服,耷拉的脑袋点了两下,表示听懂了。
“给你一个异常强大的龙池,不知道你要不要。”方广言到。
方广话音刚落,在场的瞬间涌现两种极端的情绪。一种是大晋孽龙的大喜,一种则是大周皇帝的大悲。
大晋孽龙虽然说算得上是龙脉,但是他比较只是大晋龙脉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九牛身上一毛,名不正言不顺,要想存在就必须进化成更强大的存在。
要么就是依附天命之人,帮他一步步登临帝位,得道封神。要么就是跻身别朝龙池,鸠占鹊巢,一举封神。
大周皇族的悲,则是害怕方广的干预,出手驱散大周龙脉,立眼前的大晋孽龙为神灵,这样大周将国不国,君不君,彻底的灭国了,他们这些大周皇族也只能身死卫国了。
“大周皇帝,有没有雄心统一天下,兼并大晋。”方广来到姬煌身边,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在场的大周皇族都听的一清二楚。
刚才的阴霾一扫而空,在场的大周皇族脸上都洋溢的喜色,一旦大周兼并大晋,他们的注定封王,再加上祖上定下的分封制,他们现在的私人领地必定扩大几十倍。再者说大周以武立国,大周皇族子弟们每一个都威武高大,一副打仗的好苗子。建功立业,名利双收,大周皇族们何乐而不为了!
“聆听上师法旨!!”
大周皇族紧抱住方广的大腿,如此良机怎可轻易放过。
“凡间的事,我不可以随意插手。但是我可以教你们怎么做,一旦有方外之人出手,我和我的人必定义不容辞。”方广大笑,扶起跪地的姬煌,在场的大周皇族如同吃了定心丸,一颗心安稳地放了下来。
“下面该处理青衣卫的事情了。”方广与刚才既然不同,现在的他如同一块冰,冰冷无情。
“你们就是万林请来的人吧。”被牧山束缚住的魏指挥使镇静地说。
“没错,看来你都知道啊!”方广笑到。
魏指挥使不住的摇头。“我早就告诉南晋皇,不要轻易招惹万林,可是他还是太年轻气盛。”
“万林在哪里?”方广问道。
“去浮青山吧,我离开的时候南晋皇还没有找到万林。”魏指挥使惨淡的说。
“给我一个痛快吧,我的命是上一代南晋皇给的,就当我为南晋皇一脉效忠了吧。”魏指挥使大笑。
“好一个忠心的汉子,我可以满足你的心愿,放你一丝灵智转世。”方广打心底痛恨看不起那些背叛之人,如果眼前的魏指挥使一味的为了活命,方广会毫不犹豫的灭了他,那会还给他转世的机会。
方广一挥手,跪在地上的魏指挥使从头到脚烟消云散,就留下一丝青色的丝线,那就是魏指挥使的一丝灵智。方广从口中吐出了一口渡劫灵气,不出意外,这位魏指挥使来世也还是修真者,哪怕是凡人也会富贵平安、子孙满堂。
“万家兄弟你们留在这里,阿山跟我走一趟。”方广处理完一切,就带着牧山向浮青山的南晋小朝廷而去。
从青衣卫魏指挥使口中,方广大概知道了一些东西,但是很是模糊。万林和南晋皇可能为了某些东西,南晋皇趁着万林不备突然出手,扫清了万林在南晋朝廷的势力。但是在南晋,万林还是经营了多年,在死忠势力的保护下,万林逃走了,而且还打破了某些平静,北晋带来的大晋龙脉也被万林放走,这才有大晋孽龙抢占大周龙池的事情。
离开万家兄弟,以方广和牧山的本事在大周飞个遍,也不过才是五六刻钟的功夫。要是他们打散镇仙丹的药力,凭借牧山炼虚咫尺天涯的能力,一刻钟都用不了。
二三刻钟的时间,方广与牧山就在浮青山的脚下降落了。
“厉害了,厉害了,方寸点的地方布置了不下十几种阵法。”牧山扫视浮青山,虽然他对于阵法是门外汉,但是还是看出了浮青山上的端异。
“广哥,怎么办?要不要回去叫人。”牧山摸着头,很是无奈。
“不知道阿山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方广笑到。
牧山还是摸着头。
“一力破万法。”方广大笑,旋即冲入第一个阵法中。
牧山在笨,也看出方广的意图,向着另一个方向全力冲刺。二道硕大的洪流瞬间冲开了外围的四五道阵法。
浮青山虽然阵法众多,但是多是以低级阵法为主。南晋皇的小朝廷,说到底终究还是凡间的势力,能有一座六级阵法已经算是撑破天的了。
修真者的武器,按低到高,分为法宝、法器、灵器。六级阵法差不多和极品法宝相媲美,跟分神初期的修真者差不了多少。
要知道南晋青衣卫的指挥使才不过分神期的修真者,在附近的中小型修真家族、修真门派中也算得上一流势力,一座六级阵法足以镇住那些宵小,但是在炼虚期牧山和渡劫期方广面前完全不够看的。
方广沿着山沿一路而上,一路上遇阵破阵,遇山开山。
万林当初选择将南晋朝廷安排在这里,就是看上浮青山的雄伟高大。再加上山脉相连,隐隐形成天然的阵法,稍加改造,就是一座四五级阵法。整个浮青山易守难攻,就是大周朝廷知道这里的情况,大军前来围剿,也只能铩羽而归。
在万林的操盘下,大周帝国似乎已经默认了南晋朝廷的存在,就是抱着渔翁得利的小心思才造成了南晋的迅速壮大。当大周朝臣反应过来的时候,南晋朝廷已经壮大,让大周满朝文武头疼不以,要不是今天这回事,满朝文武谁会真正的重视远在边陲的南晋小朝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