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节
作品:《重生七零小村女》 他站的高,看得自然也远,当然知道,成功培育出反季节瓜果、西果东植,可不仅仅是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这种种植技术推广之后,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能够让农民快速致富过上好日子。小河有水大河满,老百姓富起来了,国家自然也就慢慢富足、富强。
能得到老人家们的赞许,特别是吴老爷子,严肃有余的老头儿,可是鲜少这么郑重夸奖人的,三个年轻人都很高兴,但吴戈和秦戎一样,都压着心中的兴奋,让自己看起来更稳重、跟深沉一些。
倒是小秋不管这些,搂着吴奶奶的胳膊,笑得呵呵的继续请功:“我昨天去摘瓜的时候,看他们捣鼓的作物混种,就是再小麦田里种玉米,收割了小麦之后,玉米也正好长起来,据说,能够让玉米成熟时间提前四十多天。收了玉米之后,还可以种一茬绿豆,绿豆收获后,还不耽误冬小麦的种植……”
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瓜果什么的真的不怎么在意,他们更在意粮食的生产。大概因为他们都是从困难年代走过来的,亲身经历过饥馑年代,亲眼见过饿殍遍地的残状,所以,特别在乎粮食、珍惜粮食,也特别在意粮食的种植和生产。
一听小秋说起粮食生产的技术改进,几位老人听得都特别专注认真,等小秋说完,几个人也没有盲目地肯定,乔老爷子率先提问:“这么说,一年能多出一季绿豆来,只是,这样大量地种植,会不会让地力透支,使地力退化啊?”
地力,就是土壤的肥力,也是庄稼丰收的基本保证。地力越肥,种植的庄稼产量也会越高(在没有其他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地力受损,甚至贫瘠化、盐碱化之后,良田变荒滩,再种庄稼会减产,严重者甚至会绝产,不能耕种。
小秋却没有半点儿焦虑、迟疑,笑嘻嘻地回答:“我也问过这个问题,他们说了,地力受损,是肥力不够,他们有大型的养殖场,养鸡、养猪、养羊、养奶牛……肥料很充足。而且,他们也特别说了,多种出来的一季绿豆,不但不会损失地力,还会增加土地的肥力,多种这一季绿豆后,不但多收了一茬绿豆,还会让冬小麦的产量提高百分之五以上呢。”
听小秋这么一说,几位老人都放下心来,一个个脸上透出的是满满的真挚的笑容,并连连赞叹起来。
小秋回头瞥了一眼吴戈秦戎两个,小脸上的小得意毫不掩饰的,惹得吴戈忍不住笑出声来。
小秋瞪他一眼,然后自己也撑不住莞尔一笑。
而秦戎将两个人的互动看在眼中,原本浓郁的笑容也淡了许多。
等饭菜摆上来,吴老爷子一让,乔老爷子就很不客气地留了下来,两位老人都想小饮一杯,奈何吴奶奶和勤务员盯着,不肯给,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五十岁的老头儿,就眼巴巴地看向小秋,恳请她帮忙说句话。
小秋招架不住,只好说偶尔小酌一杯葡萄酒,对心血管反而有益。
两位老爷子一听是葡萄酒,都有些悻悻的,倒是吴奶奶信得过小秋,让人给俩老头儿一人倒了半杯葡萄酒来。
尽管不习惯,两位老爷子也没有拒绝,实在是,太久没得到准许碰酒了,而且,这些人真是防范严密、盯人盯得紧,想偷喝一口都没机会。这一次虽说没如愿喝上白酒解馋,但有葡萄酒……总归也是酒,有比没有强吧!
一顿饭吃的自然是宾主尽欢,兴尽而归。
吃过午饭,小秋陪着吴奶奶在院子里缓缓遛弯了十分钟,然后,几位老人按习惯午休,小秋也趁机告辞离开。
看着吴戈也毫不客气地自己上了车,秦戎脸上本就没剩多少的笑容就更淡了。
“晚上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一上车,吴戈就开口询问小秋。
小秋白他一眼,道:“刚吃饱了,就想着下一顿……秋芬嫂子说去趟东市场,买鱼买虾,做糖醋鳜鱼和三鲜饺子。不过,鳜鱼不一定买到,其他鱼,就只能做红烧或者酸菜鱼了。”
“酸菜鱼,就是酸菜鱼,这个好。我在学校里吃食堂吃的,嘴巴都淡出鸟来了,酸菜鱼好,解馋!”吴戈兴致高昂地点菜。
小秋被他逗笑了,道:“说得好像你受了多大罪似的,你们学校食堂的饭菜明明不错的好嘛。”
“再不错,也是大锅饭,吃个一回两回还行,天天吃,谁也受不了啊。”吴戈哇哇喊着委屈,一脸苦相,就差眼泪婆娑了。
小秋摇摇头,干脆不理他了。这位怎么说也是公子哥儿来的,虽然经历了西疆的军旅生活、南边战场的血与火,可能享受生活的时候,挑剔的毛病就显现出来了……真是,都是惯的毛病。
看小秋不理他,吴戈也老实了片刻,可没安静多久,他就又‘小心翼翼地’揪了揪小秋的衣袖,低声请求道:“我想吃你做的铁锅熬鱼了……还要贴饼子。”
铁锅熬鱼并不难,而且真的谈不上什么讲究菜,就是农家饭食罢了。再看吴戈可怜巴巴的小眼神儿,趁着壮实高大的身材,居然特别有一种反差萌,让小秋不知不觉就软了心,点头答应下来。
第九百八十章
秦戎心里酸涩苦辣各种滋味翻腾着,难以言喻,却无一例外地让他难受。他下意识地抬眼看向后视镜,恰好对上镜子中吴戈的目光,带着些小得意,带着些不加掩饰地挑衅,让本就闷气的秦戎差点儿压不住爆发了。
还好,就在这时,小秋轻言轻语道:“再给戎子做个手抓羊肉烩饼,有鱼有羊,咱们也凑个‘鲜’字。”
小秋这话说的轻声细语,带着她一贯的漫不经心味道,却如三伏天里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真是从头舒爽到脚,秦戎胸中那一点点不高兴,也随即冰消瓦解,完全消散了。
让某人得瑟,嘚瑟个什么劲儿呢?死皮赖脸地哀求半天才让小秋答应给他做鱼,结果自己一句话没说,小秋也记得自己呢!小秋心中,谁轻谁重,还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吗?哼!
结果,一没控制好,秦戎就哼出来了。
吴戈也不敢示弱,朝着前头挑了挑眉梢,丢了个挑衅的眼神过来,然后又向小秋提议:“我想吃办法面的饼子,加一点小米面的那种。”
小秋也已经注意到了两个人之间的官司,却只当做两个人孩子气,根本不理会,乐呵呵点头应着:“好哇,好哇,我也喜欢那种。我过年从家里带了点儿高粱面儿回来,那个也好吃,咱们都弄一点哈。”
“嗯嗯,我也喜欢高粱面的,嚼起来甜丝丝的,好吃。”吴戈说着话,干脆不理会前排的秦戎了,道,“听说你们上一周在家烤肉了……我们休假少,什么也没赶上……”
这么一说,小秋又觉得他可怜了,于是道:“那个,今天是来不及了,等你下次休假吧,提前说,早把用的肉和炭准备好,咱们去郊外野炊去……也不用太远了,野长城就不错,咱们找个烽火台烤肉,也感受一下古代驻守官兵的生活。”
“人家那是放狼烟,你是烤肉,可不一样啊。”吴戈好笑道。
小秋白他一眼,道:“没听过凭吊怀古啊,情怀,情怀,懂不?”
她更想去大漠戈壁的古城墙上,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雄浑,可不是一时无法实现嘛,只好就近找端古长城,去感受一下啦。当然了,春季的古长城,山花烂漫,景色极美,凭吊怀古,还能顺带着赏一赏春景,两不耽误,多好。
路程不远,两个人随意聊了几句,也就到了。
秋芬嫂子和大嫂刘玉芝迎出来,吴戈上前打招呼,小秋趁机落在后边,与秦戎一起将吴奶奶给的一些零食拿下来,一边瞅着脸色不太好的秦戎,小声道:“这么小气啊,吃醋了?”
“没有!”秦戎急急地否定。
小秋嗤笑一声,乐道:“小醋怡情,大醋伤身啊!”
见秦戎被她说得有些红脸,小秋也收了笑谑的表情,正经道:“你们毕竟是兄弟,我还认了干亲,以后走动是难免的……你若如此斤斤计较,那可就不好处了……”
秦戎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很清楚这个事实关系,只不过,本就有些在意他们曾经几乎确定的关系,又有吴戈故意的挑拨,有时真的按捺不住。
他想说自己以后不会了,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不到毫不在意。
见他这般,小秋也不再多说,加快脚步进了院子,与秋芬嫂子商议了晚饭的菜色,然后就上楼回自己的房间换衣服,顺便小憩片刻了。
至于秦戎和吴戈这两个人,到了这里,比她这个主人也不差什么,根本不用她招呼。
晚饭,小秋亲手做了铁锅熬鱼,贴饼子和蒸饼的活儿,却被刘玉芝揽了过去。别说,擀饼擀面这些活儿,刘玉芝可比小秋利落多了,一根擀面杖被她使得滴溜溜风火轮儿一般,人还没看清楚她的动作呢,一张张圆如盘薄如纸的面饼就擀好了,往炖的八分熟的羊肉锅里一铺,蒸汽上来,瞬间就熟了,第二张擀好,恰好可以把第一张浸入汤汁……如此,二十来张薄饼擀完入锅,锅里的羊肉也熟了,之前的饼也吸饱了肉汤,盛在碗里,饼比肉还好吃,不过三五分钟就被抢光了。
吃饱喝足,秦戎略坐了坐,就拉着吴戈一起走了。
刘玉芝和秋芬嫂子都看出秦戎的情绪不太对,回头再看小秋,却笑呵呵地逗着鹏鹏,似乎根本没注意到,或者说根本没放在心上,两个人都暗暗有些担忧。
转天上课,秦戎倒是一早过来接小秋,小秋问清,他这一周还要忙的时候,就拒绝坐车去学校,仍旧坚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
秦戎看着骑了自行车离开的背影,默立好一会儿,才上车离开。
本来,他的工作上一周基本赶完了,这一周最多也就扫扫尾,一两天就结束了。可小秋问他的时候,他却说一周都忙……有这个借口,他想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把自己和小秋的事情理清。
因为,小秋的态度已经明确地告诉他,她不可能不去吴家,也不可能不与吴戈来往,如果,他继续计较下去,他们的关系,真的走不下去了。
他同时也非常明白,小秋是那种特别冷静理智的人,不会因为感情如何如何,失去了理智和判断。
如果他让她感到困扰的话,她会好不犹豫地结束他们的关系。她或者珍惜他们之间十几年的友谊,但对男女之情,似乎真的很淡。
这个认知,让他很挫败,也很痛苦,但同样,非常非常无可奈何。
他坚持与小秋继续下去,他们或许会结成夫妻,组建让人羡慕的家庭,夫妻和谐,相敬如宾。也,仅仅如此了。
第九百八十一章
八〇中期,南边战场又经历了两年比较激烈的交战期,吴戈这一批上去的时候,差不多正是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伤亡巨大,而且,北方兵去了热带丛林,气候环境不适应,环境条件异常艰苦,非战斗减员也很多。
这一批部队撤回来之后,经过休整之后,就从参战指战员中调取了一部分功勋卓越的,组成了回报团,在京城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巡回演讲,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的响应。
特别是各大高校的学生,听着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人,讲述那些血与火的故事,讲述那些与死神共舞的惊心时刻,一个个被感动的热泪婆娑,心情澎湃。
于是,各个高校都组织了长期活动小组,去干休所、军休所,甚至军医院,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而小秋所在的医学院学生有专业特长,就组织学生去部队给战士们免费体检、义诊。当然了,在校的医学生,专业知识还有限,能做的也就是量量血压、体温,最多再进行一下听诊,肺炎什么的,还是能诊断出来的。另外,检验专业的学生带了一些检验试纸,能够检验一些简单的指标……
项明永和邢海一起来找她的时候,小秋还有点儿意外,她除了运动会外,真是鲜少参加班级活动的人,不知道,项明永为什么找上了她。
小秋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道:“我看看文教授那边有没有安排吧。若是有时间,我就去。”
项明永没有多说什么,点点头就走了。
这时,邢海才道:“我们这几周都是联系的部队单位,去军营给战士们义诊,去吧,我相信你的临床经验更丰富,也能真正帮助那些战士们。”
“让你这一说,我不去都不行了?!”小秋笑着打趣一句,基本上算答应了。
等下午去实验室,征询了一下文教授的意见,确定周六下午没有实验计划后,第二天一早上课,就去找项明永报了名。
项明永与韩义臻坐在一起,看到小秋朝他们走过来,韩义臻还有一瞬的不自然,还是项明永反应快,立刻笑着站起来,道:“是不是确定参加了?”
得到小秋的确定,项明永高兴地朝她伸出手:“有了王小秋同学的加入,我们这个小组的实力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层次啊。”
“可别这么说,你这是把小秋立起来当靶子呢?咱们是去部队义诊,可不是去练习打靶子的。”陪同小秋过来的李芳云立刻反驳。
项明永摸摸头,嘿嘿笑道:“别,别,别,我真没这个意思。”
“你或许是无心,但刚刚那话让别人听见,就南面为小秋招来麻烦。”李芳云却仍旧不肯罢休。
项明永一脸苦涩,连笑都笑不出来了,只将目光转向小秋,向她求救。
李芳云是为了她出头,小秋才不会敌我不分地当好人,于是只做看不见项明永的求救目光,只转了话题,问道:“那天,我们需要带什么工具吗?”
不管如何,她这么一问,算是减轻了项明永身上的压力,他脸上一喜,正要说话,旁边的韩义臻却已经先开了口:“听说你的中医是有师承的,已经学有所成,那么,可不可以……带一些中医的诊疗用具?”
一套特制的针具是小秋常年随身带着的,还有专用的一套刀具,因为用得少,她一直放在大青花中,还没在外边用过。
小秋也没多迟疑,点点头道:“可以。”
其实,她与医院的关系,血压计、听诊器,甚至,心电图仪、血尿快速分析仪这些小型的器材,也不是不能借出来。但正像李芳云说的,太突出了就容易成了靶子,她是想干点儿事实,却不想被人误认为出风头。
说完这些,小秋和李芳云就转身离开了。
项明永抹了把额头,擦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吐了口气,转回头就见韩义臻正目送着远离的窈窕身影,禁不住暗暗叹了口气,伸手勾了韩义臻的脖子,夸张地咋呼道:“李芳云的脾气真够辣地……哎,既然人手定的差不多了,咱们赶紧去找找实验老师,借点儿器材吧,周末,好多班都有活动,去晚了,估计啥也剩不下了。”
看着韩义臻转回目光,却仍旧脸色沉沉的,项明永干脆道:“其实,王小秋去借器材最合适了,以她和文教授的关系,什么器材借不来……”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韩义臻打断,道:“咱们不能贪得无厌。她都主动说带中医用的工具了。”
项明永见他维护小秋,抿抿嘴,不再多说。心里却忍不住为好哥们抱屈,这么好的小伙子,要才华有才华,要长相有长相,家庭条件也不错,哪里就不如人了,连个机会都没有……
这么腹诽着,可能他自己个儿都觉得勉强,索性丢开手,和韩义臻讨论起周末活动的安排来。
部队驻地在郊区,可没有公交车过去,靠不行的话,就有点儿太远了。若是骑自行车……自行车不好借啊,虽说,现在自行车已经不算奢侈品了,但学生们有自行车的却没有几个。
这两个人费心安排,小秋却回头就丢到了一旁,该上课上课,该做实验做实验,周三跟了文教授的一台手术,周四与文教授一起,观摩了赖师兄的一台手术,下了手术,就被文教授打发到大体教室练习手法,一关就是半天、半天的,即便戴着护目镜和防护口罩,也被福尔马林刺激的眼睛、呼吸道都不舒服,晚上回家,都要泡半个小时的澡,身上那股子味道,似乎仍旧洗不掉。
时间久了,她自己倒是闻不到了,但走出去,小商店、小摊上的人都能立刻辨别出来是医学院出来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