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
作品:《八十年代翻身记》 邹尚宗一直牢记着母亲这句话,也做得很好,但现在天天看着姜艳的意得志满,他觉得自己快憋不住了。
只是他还是得憋着,他父亲的事业越做越大,他不能便宜了其他女人和她们生的孩子。
闭目喘了几口粗气,将书房门牢牢锁上,邹尚宗坐在书桌前,在笔筒里抽出一支钢笔。
端详半晌,拧开笔身,墨囊竟然缠绕着一张窄小的纸条。
能让邹尚宗这个小心翼翼藏着的,当然不是一张简单的纸条。
这是上次去胡老大那边时,他偷偷藏下的。
邹思贤和胡老大初次合作,谁也不信任对方,于是就留下纸条凭据,事成后当面交换撕毁。
价码在谈的时候有分歧,于是凭据前后写了两次,邹尚宗当时神差鬼使,主动接过第一张凭据撕毁。
他是撕了,但其实没撕得很碎,除了父亲看过来那两下,他后面都是做的假动作。
这四块碎纸他藏起来了,回来黏上,小心翼翼藏在钢笔里。
邹尚宗其实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没啥意义,毕竟他和他爸是一损既损,一荣既荣的。
但什么也不做,他又憋屈得慌。
打开纸条看了一遍,他将其小心藏回去,呆坐良久,才抿了抿唇开始工作。
*
在工程队进驻前这点空隙,姜艳领着邹思贤去姜家的四合院拜访。
既然有一个亲二叔在杨市,之前忙着就不说了,现在腾出空来,当然是要去拜访一二。
毕竟,在姜艳嘴里,她这二叔和她家关系非常好。
邹思贤未必不知道其中有猫腻,但看破不说破,对于小了二十年的娇妻,老男人们一般都十分宽容的。
姜家对此没有太大意见,要来就来呗,看在姜大伯的面子上,他们还是会招待对方的。
哦对了,姜父把三个侄儿也叫了过来。
姜艳的三个哥哥。
说是哥哥,其实同父异母,年龄有差,而且金桂枝这继母为人处事十分不地道,导致哥哥们对这个妹妹感情平平。
当然了,虽然感情平平,但看在是同一个爹的份上,姜振华兄弟还是会去探望一下妹妹的。这哥仨随了爹,都是老实人。
可惜姜艳对她的哥哥们感情更一般,她甚至见了姜宁,都没想起自己的哥哥们是跟着二叔家的堂兄弟到杨市工作去了。
至于打招呼和探望,更是没有的。
姜振华兄弟目前在运输队工作,三人虽不机敏,但胜在稳妥可靠,在征询了对方的意见后,姜红兵将人留在车队继续走南闯北。
当个组长赚钱也不少。
姜振华兄弟回来休整都有一周了,乍然听到姜艳消息简直骤不及防。
三人老实,但也不蠢,亲妹子在杨市还得二叔家通知,姜艳将哥哥们放在什么位置可想而知。
姜振华兄弟沉默一阵子,也就接受了,反正感情不深,没有热脸凑上去贴冷屁股的道理。
就在二叔家见见面得了。
兄弟三人心平气和,却把姜艳吓了一跳,尴尬症都犯了,众目睽睽下,她怎好意思说,她亲哥在杨市都没想起来。
“大哥二哥三哥,你们回来啦,我之前打听过你们,说是和运输队出去了。”
幸好关键时刻,姜艳想起她妈絮叨过,三个哥哥跟着姜家兄弟在杨市干活,是跟着运输队跑的。
她这么模糊时间,再配合棱模两可的说法,倒也能糊弄过不清楚情况的邹思贤。
姜父姜母不置可否,姜宁兄妹暗哼一声,姜振华兄弟一贯不善言辞,顿了顿,“嗯”了一声。
争辩实在没什么意义。
这茬就揭过去了,接下来姜艳不怎么吭声,反而邹思贤说话更多。
姜家兄妹三人一看就是成功人士,久居上位那种淡定从容是很难装出来的,哪怕寒暄闲聊也进退得宜,那更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本事。
人脉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邹思贤兴致起来了,倒和姜家兄弟谈了很久。
不管姜建设兄弟心里对此人作何评价,反正两人表面也不会让人不愉快。
当然了,两人其实对姜艳两口子很不感冒,连自己的具体事业也没透露。
邹思贤不是察觉不了,但他也不太在意,反正有亲戚关系在,总会便利一些的。
有哥哥们顶着,姜宁今天不用应付这个邹思贤,她安静不语,反而将目光投向姜艳。
很奇怪,今天这堂姐太安静了,既不炫耀也不挑事,就连那一朝得志的骄傲模样也不见了。
头微微低着,状似专心听丈夫谈话。
或许能把旁人糊弄过去,但姜家兄妹不行,姜艳的性子他们是很了解的。
是遇上了什么事,让她心神不宁了吗?
一个模糊的想法冒出来,姜宁心跳漏了一拍。
她再次想起那个1号地前任得主,刚死于非命不久的黑红脸农家汉子模样中年男子。
第169章
邹思贤和姜艳留下来吃了中午饭。
饭后,姜宁把儿子送回后院午睡, 重新出来却在廊道上碰上了去洗手间折返的姜艳。
姜艳真的很不对劲, 在邹思贤身边还能表面如常, 离了以后神思恍惚得连姜宁这么大的人都没看见,双目放空往前走着。
姜宁眸光闪了闪:“姜艳, 你今天咋回事?看起来心神不宁似的。”
“啊!”
这声音其实不高,却把姜艳吓了一大跳, 她慌忙回转身:“哪有的事?!”
她额头都吓出汗来了, 急急辩解:“你别胡说八道啊, 我没有心神不宁。”
“真没有,我镇定得很!”
她这反应委实太大了点, 姜宁似乎被反吓了一跳,姜艳连忙描补道:“这不是拍了地皮,要用的资金太多了, 我心里有点没底吗?”
这话就更违和了, 以姜艳的性子,不炫耀就很稀奇了,没道理反而示弱的。
姜宁心下沉沉, 面上却露出不以为意的神色, “资金不足, 还拍啥地皮?”
姜艳实在没有心思和人争辩,抿了抿唇,“我怎么知道?”
“我回去了,懒得和你多说。”
丢下一句, 她直接转身走了。
后面的姜宁慢慢收敛了自己的表情,盯着她的背影一言不发。
人命关天的事,实在不能仅靠一点毫无根据的推测,就给人定罪。
姜宁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但她第六感感觉却十分强烈,等邹思贤两口子离开以后,她忍不住打了个电话给陈磊,询问一下案件是否告破。
答案是否定的。
两市之间刚扯皮完毕,决定各派出警力联手查探,不过那地段山匪确实多,像潮水般来去,陈磊说到最后也叹了一声。
“宁宁咋回事呢?”
姜宁挂了电话以后,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按捺情绪面色如常,但姜红兵细心,还是发现些端倪,他等有了独处机会,忙低声询问:“我看你今天似乎有点儿心事,和二哥说说,二哥给你出个主意。”
“是这样的。”
姜红兵为人十分靠谱,亲哥没啥不能说的,于是姜宁就将详细情形和自己的猜测说了一遍。
“……”这下子换姜红兵沉吟了。
老实说,姜艳不对劲他也发现了,小妹的推测不无道理,但还是那句话,雇凶杀人事情太大,不能仅凭一点臆想就给人定罪。
只是五条人命确实很沉重,姜宁有不安是正常的,姜红兵温言劝慰良久,末了道:“你要是真有怀疑,要不咱们匿名举报吧?不管案子查得怎么样,咱们也问心无愧了。”
以他们现在的能量,足可以把匿名举报捂得紧紧的,邹思贤肯定无法获悉举报人身份的。
姜宁认真思考了半晌,却摇了摇头:“还是不要了。”
严打快开始了,因为范围太大乱象太厉害,作风难免粗暴,据说产生了不少量刑过重甚至冤案错案。
万一邹思贤真没做,却碰在这个木仓口上成了冤魂,那她就真造孽了。
“上头不是有消息说平息乱像吗?要不咱们先等等看。”
邹思贤初回杨市,人脉欠缺,想干成这件事,少不了和某些黑恶势力合作。这些黑恶势力必是严打的头一炮,到时候拔起萝卜带出泥,他要是真有猫腻,估计不用人举报。
姜红兵赞同:“嗯,那咱们先看看。”
*
严打来得比姜宁想象中还要快多了。
1983年6月16日,内蒙古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六一六”特大凶杀案。8名十几岁的社会闲散人士酒后滋事,残忍杀害27人,其中包括一名75岁老人和一名2岁幼童,并强轮了多位女青年。
社会治安的恶化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驳回了多个文件,认为上述解决力度依然不够。
他直切主题:对于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必须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必须依法杀一批,有些要长期关起来,否则犯罪的人无所畏惧,10年20年都无法解决问题。
非常时期,必须从严从重打击。
一把手的决心被彻底领会了,很快,中央作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
一场轰轰烈烈的严打拉开帷幕。
杨市是最先被蔓延那一拨大城市,几乎是紧跟着京城的脚步展开行动的,杨市军区也接到命令,全力配合地方,展开严打行动。
赵向东立即忙碌了起来,他所在的第九团接到的命令是全力配合杨市公安局,忙得脚不沾地,虽然人是在杨市市区,但好几天才有空回家一趟。
也是因此,姜宁收到的都是第一手的准确消息。
最先被打击的,当然是杨市大大小小的黑恶势力,这些往日凶悍无比的黑.道大佬以及他们所在的团伙,第一时间就被围堵逮捕了。
荷木仓实弹的士兵步伐整齐划一,开进杨市的大街小巷。外面乱成一锅粥,姜家的孩子们被拘着不许出门,姜明杰连幼儿园都不去了,大人们没必要也不出门,这热闹可不好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