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作品:《退圈之后怎么更红了

    — 陆爸爸?那你们叫橙妹什么?夏妈妈吗?
    — 哈哈哈哈楼上夏妈妈笑死我了……
    — 现场回来repo一下,虽然没有投票,但是个人好感的几个舞台:夏千橙、赵孟、刘希宇,其他也可以。这节目真的很不错
    — 嗷嗷有点期待了
    — 虽然最后一期没有投票排名,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投票,橙妹肯定也是第一了!
    帖子虽然讨论的火热,但是毕竟只是封闭录制,没有任何照片,也不能剧透更多内容,所以热度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反而,前两天播出的节目第二期,也就是五人第一次舞台表演的这一期,又被不少人翻出来仔细品味。
    节目组也开始一波波推送相关的宣传点,保持热度。
    从赵孟和铁牛的老歌情怀,到刘希宇的歌曲完成度,再到方峥嵘表现出来的可爱认真,以及夏千橙的舞台,……
    周末很快过去,周一上班上学,不少人开始和朋友讨论周末活动。
    有不少人提到了《一首歌的时间》这个节目。
    有和人推荐的,有八卦的,也有听人说起对节目感兴趣想要补档的。
    而周末播出的几个人的舞台,被剪辑成短视频,在各种社交么媒体平台上广为流传,也方便了不少想要了解节目的人。
    有的人被舞台吸引,有的人对复出的老歌手感兴趣,也有的人看了视频又去找了评选结果,发现结果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愤而质疑。
    尤其当被吸引来的观众看到节目制作精良,概念新颖之后,纷纷成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并且开始向更多的人宣传。
    不管怎样,节目的播放量开始攀升,不但一跃成为了网络综艺播放量最高,其播放量在所有综艺排行榜上,也与《明星冲冲冲》不相上下。
    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预期,让不少业内也大跌眼镜。
    一时间,各种分析通稿、营销号的相关讨论也开始出现。
    有人认为是节目策划新颖,有人提到节目有钱,制作不计成本,也有人认为是参加的艺人都很好,很有魅力,而且节目组也没有恶意剪辑,反而突出了每个人的特点,让大部分观众看着不糟心,还能学到很多娱乐圈、音乐制作的知识。
    在这些稿件中,也有不少是与夏千橙有关的。
    比如质疑她的歌是不是自己写的、她的舞台凭什么能拿到最多票数、她和陆宁海的关系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其中一篇叫做《夏千橙的舞台有多贵》的稿子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然而没过几天,它便开始悄然在微博、微信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阅读量越来越大。还在不少人的猎奇心理下,被分发到了很多微信群中,被超出节目观众年龄层的更多人讨论。
    最先发博的是一名以时尚设计,审美文化为主的网络大V,名气不算大,但是颇有一些小众爱好者爱看他写的东西。
    之前他也转发过夏千橙的vlog,在粉丝的认识里,算是对夏千橙有一定好感,会关注的人。
    然而随着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越来越大,转发、评论中的内容却越来越不对劲。
    博主并没有从美学设计角度去评价夏千橙的舞台,甚至对歌曲、造型也一字不提,通篇围绕着一个字——贵。
    “……大家可别小看她手上的这只话筒,看到这个logo了吗?这是定制款的,上面还有镶嵌装饰,最便宜也要七位数……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手腕上的镯子是V牌的高定款,价格看图……
    “好了,你们一定很好奇她的这身衣服。其实要说真的,这个舞台中,这身衣服真的折算价格并不是最高的,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讲,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单单想买得到这样的款式,一般人也是不行的)”
    通篇看上去好像是在说好话,可仔细想来却有些不对劲。
    一开始小桔灯们发现他发了自家偶像相关的内容,还跑去评论互动。
    但是却发现评论区的一些“路人”阴阳怪气,说话很奇怪。更奇怪的是,这个博主还和他们互动,语气也并不怎么友好。
    — 一晚上砸出去一套北上广的房子,有钱人真是可怕
    博主回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炫富也不是这么炫的
    博主回复:哈哈是啊
    — 音乐节目她跑来搞什么啊,还靠着走后门拿第一,歌难听死了。
    博主回复:【哈哈】
    这下,就算是再迟钝的粉丝也看出问题来。
    这博主的态度,明显已经不是之前粉丝以为的对夏千橙好感,而是变着法子嘲讽。
    恐怕写这文章也是有目的的。
    ——分割线——
    “哥,我回来了。”夏千橙终于结束了节目录制回到家。
    一下车,便看到出来接自己的夏千荣。不知怎么,她眼睛里的泪一下子涌出来,控制不住似的扑到对方怀里。
    夏千荣赶忙接住她,笑着拍她肩膀:“哎呀,小橙子怎么哭了?”
    夏千橙擦了眼泪看向他:“哥,家里还好吗?”
    夏千荣一听,忽然脸色一变,摇摇头:“唉,进来说吧。”
    第73章
    夏千橙见哥哥面色凝重,声音也低沉不少,便心里咯噔一下。
    她不禁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回家,反而听信了母亲在电话里的轻描淡写和陆宁海一次次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