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作品:《万千佛陀不抵你

    周遭的水花声越来越大,引来了值更宫人。“公主?公主你在里面吗?”
    灼华听到了声音连忙捶打着他,释然嘴下更用力了,好一会儿才松开了她。
    她连忙喊道:“我在,我在沐浴。”
    宫人听到她回话,才放心离开。离开前,灼华还隐隐听到:“公主不是晚膳后方沐浴过了?”
    灼华怒嗔:“都怪你。”
    释然倚靠在汤池壁上,一脸宠溺的笑容:“嗯,怪我。”
    灼华做最见不得他这样笑了,感觉三魂七魄都被他吸引了去。他的僧袍早已湿透了,腰带也松散的飘在水面上。
    “这... ...这腰带...为何...”灼华不相信是她解开的。
    “你解的,就像这样。”释然用手勾起腰带,环在自己腰间。然后拉着灼华的手,一点点的将腰带解了下来。
    腰带重新飘在了水面上。
    灼华后退着摇摇头,道:“不...才不是我解得。”
    释然见她连连后退,一把将她拉到自己怀里:“还想逃去哪里?嗯?”
    僧袍松松垮垮的悬在他身上,隐约可以瞧的见他厚重的胸膛,再加上他带着些许陌生的眼神,她有些慌了,软糯又带着些许急切道:“我困了,我想去睡觉。”
    释然听了没有放开她,反而抱的更紧了。“不是你邀请我进来的么?嗯?惹了火便要逃,是何道理?”
    说完又覆上了她的唇,轻轻啃食。
    灼华仿佛要沉溺在他温柔的嗓音里,心里暗想,若是今日他将她就地正法了去,她也会愿意的。
    可他并没有如她所愿。没一会儿,释然便松开了她。
    他将她抱回床上,然后对着她道:“将湿衣服脱了再睡,我走了。”他还是不忍心动她。
    灼华看着他离开,心里也不知是失落还是放松,终究是有些困顿了,她褪下湿透的衣衫,呼呼大睡起来。
    灼华仿佛要沉溺在他温柔的嗓音里,心里暗想,若是今日他将她就地正法了去,她也会愿意的。
    可他并没有如她所愿。没一会儿,释然便松开了她。
    他将她抱回床上,然后对着她道:“将湿衣服脱了再睡,我走了。”他还是不忍心动她。
    灼华看着他离开,心里也不知是失落还是放松,终究是有些困顿了,她褪下湿透的衣衫,呼呼大睡起来。
    释然将他的衣衫整理好才轻轻打开门,走出去。他顺着那条小路回到文锦阁,一路上都异常警觉,还好未曾遇到旁人。
    第54章
    灼华是被院落里的嘈杂声给吵醒的,她揉揉眼, 睡眼惺忪, 好一阵儿才缓过神来。
    她忽然想起来还要为智远师傅们安排斋饭,她利落起身。
    本来想亲自送去斋饭之后再出宫的, 可一想到一会儿还要见释然,她便有些羞涩。最后还是决定让宫人自己去了送, 她草草的用了膳,便扯着云裳出宫去了。
    如懿宫里的释然自打宫人抬着斋饭进门就望眼欲穿, 这眼看着周围的师兄师弟一个个都用完了斋饭, 也不见那人的身影。
    顿时, 他没了食欲。
    释然正坐着发呆,面前的斋饭只吃了两口。他身旁一位小沙弥戳了戳他的胳膊。释然喜出望外, 以为是他想的那人来了,扭头却发现是同门师弟, 眼里的温暖霎时消散个干净。
    “何事?”
    “师兄, 你......是不是吃饱了?”小师弟一脸赧然。
    释然点点头, 将斋饭递给了他。
    看不到她, 他倒真有些食不知味了。
    “谢谢师兄。”小师弟接过埋头扒起饭来。
    出了宫的灼华像是出了笼的鸟儿,异常欢快。
    “公主, 我都许久没有出宫了。”了就连云裳也活跃了不少。
    “哎,追命。”
    灼华故意逗她,挑开马车帘子,冲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喊道。
    云裳果然上当了,连忙扭头也向外看去:“哪呢。”
    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 后知后觉的才明白,自己是又着了她家公主的道儿。
    “公主就会拿云裳打趣儿。”云裳红着脸与灼华斗气。
    灼华向来没心没肺,身后跟了尾巴都不晓得。皇后宫里的人一早便盯着她的行踪,见她出宫,偷偷的安排了人跟在她后面。
    这还是灼华第一次来文庚年的府邸,一下车她便异常兴奋。
    她到的时候,文庚年正与追命他们一齐用膳呢。见到灼华,连饭量都大了好多,比平日多吃了两碗粥才命人撤了去。
    “华儿怎的今日便出来了?也没提前告诉阿翁,阿翁好派人去接你。”文庚年从餐桌上离开,跟在灼华后面为她介绍这府邸的景色。
    “智远师傅让我带了信给阿翁。”说着她从袖口将信件抽出。“还说这是玲珑棋局的解法,阿翁不要告诉其他人哦。”
    文庚年接了信过去:“好,阿翁一个人看。”
    才在文府逛了一会儿,除了兵器还是兵器,灼华便感到有些无趣了。
    “阿翁,我想去外面逛逛。”
    “去吧,让追命陪着一起去。阿翁去给你拿银子。”文庚年刚好想找借口抽身去研究智远师傅给的信,听灼华这样说,他连忙回房取了银子,递给了追命。
    “阿翁最好了,我走了。”灼华神色飞扬。
    “路上小心些。”文庚年又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