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作品:《相公是猎户

    姐妹俩这边商量的好好的,可万万没想到,方琳去了一趟大牢之后,压根没回来。
    事情还要从陈康平收到京中的来信说起,景泽布置在京中的人手可不是吃素的,很快便查出了那些字画的下落,就在这时,傅相爷家的二公子牵头要举办一场品书赏画的局,凡是在京的官员都收到了帖子,傅二公子乃是人中龙凤,一表人才不说,小小年纪就已经入了翰林院,指不定将来要接他老爹的班,这京城里头,凡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谁不想攀上傅二公子,所以都拿出自己收藏的好字好画,兴冲冲的赴宴去了。
    只可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宴无好宴,傅二公子请了当世书画大家将这些书法字画一一鉴赏,而后让小厮记录在册,当然,这个记载着许多高官名录的册子,最终成为呈堂证供,一曲最好的催命符。
    陈康平将那封信翻来覆去看了数遍,上头随便一个人名都比他官职高,比他权力大,要办这些人,可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只能将案子一步一步拉扯大,然后恭请御裁,但要立案,就得有人伸冤告状,这一事情,无疑落在了方琳身上。
    于是,去牢里给段南山送饭的方琳碰巧就撞见了陈康平,然后听说了这件事。
    段南山说什么也不同意方琳去伸冤,他之前挨了那十杖,即使是放了水,也将将养了近十日,更别说之前因为伤口恶化,差点要了半天命。方琳一个妇道人家,哪受的了这种苦楚。
    “不行!你不能去!”段南山紧抓着方琳的胳膊,“哪怕咱们这个状不告了,也不能叫你吃这种苦。”
    方琳听得心头一暖,她怎么也没想到,段南山会为了她放弃告状,但事儿还是要做的,她摇头道,“已经走到现在这一步,要是不告这个状,你怎么从牢里头出来?”
    “你怎么是个犟脾气,说都说不通呢!”段南山侧过身子,挡住陈康平的视线,趁他不注意,冲方琳眨了眨眼睛。
    方琳起先是疑惑地摇头,随即又反应了过来,这么一桩官场大案,以太守大人的资格恐怕是无能为力的,自家这点事儿不过是个引子,好戏还在后头。
    其实,按照衙门的规矩,只要自己呈上诉状,若是官府按流程接了,自然不需要挨板子,可这里是青阳县而非越州城,太守大人想审案,自然得经过朱县令,有了旁人插手,这事就不那么好说了。太守大人想让这事儿看上去自然些,才会叫自己去敲鸣冤鼓,好演一出堂前救夫的戏码。但事实上,无论她敲不敲鸣冤鼓,这案子终究还是要审的,毕竟这件事,可不是太守大人一个人能做主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方琳倒没有之前那般着急,她假装皱着眉想了想,然后无奈地点头道:“好吧,全都听你的,不然要是咱俩都进了大牢,皓哥儿就没人照顾了。”
    说罢这话,她又扭头看向陈康平,有些犹豫地说:“那个……太守大人,现在既然能证明孟庆余当年的确是贪墨了我家的东西,南山他爹无辜受冤,他自己也没犯什么事,能不能把他放了,好让我们一家团聚呢。”
    “……”陈康平看着方琳亮晶晶充满希冀的眼神,突然语塞,过了半晌才道,“段南山是朱大人下令关押的,在事情尚未明朗化之前,是不能将他放出去的。”
    方琳流露出失望的神色,“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反正南山在这里住着还安全,我顶多每天来给他送饭费事些,旁的倒也不用担忧。”
    听到她这么说,陈康平急了,“你难道不想早日救你相公出去?”
    “想啊,可是大人您不是说不能放他出去吗?”方琳一副你不愿意我能有什么办法的表情。
    陈康平心里简直想吐血,说好的鹣鲽情深呢,这两口子怎么一个比一个精明!只怕是看出了他的意图,故意在逗弄他罢了。“好了,本官不与你开玩笑,这桩案子涉及颇广,将南山放了容易,可要想为他爹段衍之洗刷冤屈,就非得孟庆余倒了不成,这案子也不是我一个小小太守能办得了的,让你告状,也只是为了将这事牵扯出来,好递交到上头去审。”
    “那我不用挨板子了吧。”方琳弯了弯嘴角,冲段南山笑了笑。
    “自然不必,你且附耳过来,本官另外教你一个法子。”陈康平不愧是多年为官的老狐狸,转念之间又想出了一个计策。
    这法子不是别的,而是要方琳抱着孩子,演一出拦轿告官的戏码,要她告的也不是别人,就是青阳县令。
    青阳县令只是一个名词,既不是特指现任的朱大人,亦不是专指做过青阳县令的孟庆余,而是从段衍之被污下狱之后任职的每一任青阳县令,状告他们的原因是,谋夺段家家财。
    既然是每一任,自然也包括朱县令,所以这案子由他的上司,越州太守陈康平来审最合适不过。
    老百姓就爱看这些谋夺家财的热闹,方琳大庭广众之下拦住了太守大人的轿子,当街陈冤诉苦,说是自己在家里发现了祖婆婆的嫁妆单子,可遍寻家中,都没有找到上头记载的任何一样东西,按说当年段衍之被下狱,即便是抄没家财,可嫁妆这东西按照朝廷律法,是不算在家财之内的。
    “因为嫁妆数额巨大,其中还有不少家传之物,还请太守大人替民妇查明真相,缉拿盗贼。”方琳口齿伶俐,声音明亮,将事情娓娓道来,又将自己的委屈表现的恰到好处,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立时就信了,还有人议论纷纷,说是段家既然这么有钱,那当年段衍之县令当的好好的,又怎么会去做什么江洋大盗呢,而且最后不仅自己丢了官,就连自己的财产也没保住。
    人的想象力的无穷无尽的,方琳当街这一闹,很多人都疑心起当年事情的真相来,纷纷声援,请太守大人帮她查明真相。
    要知道,方琳拦轿的地方是在城南,青阳富户最多的地方,这些人会想,既然段衍之一个当官的都能被人冤枉家财旁落,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了。
    这地方可是陈康平千挑万选定下来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要不然他的轿子怎么会就刚刚好经过那里呢。
    见百姓们群情激奋,陈康平终于从轿子里出来,将跪在地上的方琳扶起,接过她手中的那一纸诉状,然后对周围围观的人群道,“请诸位放心,若这位夫人所言属实,本官一定会查明真相,帮助她追回家财。”
    陈康平言辞恳切,加上他前一阵儿为了赈灾,没少跟这些老百姓打交道,大家都知道这位太守大人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一时间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第120章 审案
    这桩案子很快就开堂审理,何武和朱县令得到消息时,衙门外已经站满了人,有最初在街上围观的那一群人,也有半路跟着过来看热闹的。
    要知道,青阳城一年到头都审不了几桩大案,可这短短一个月时间,公堂就开了两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虽然前头一个是为父翻案,后面一个是为求家财,可说到底,都是同一件事。
    围观的大多是些年轻人,之前段南山状告孟庆余的时候,有的人已经从家中长辈的言语中听说了这件事,前前后后一联系,私下里就议论了起来。
    但凡是稍微大点的地方,就少不了读书人,而这些人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结果段衍之这事情一闹出来,就等于明明白白的告诉这些士子,要是不跟着上头同流合污,就等着丢官丢命吧。这些读书人大多年轻,从孔孟之道里学了不少清高之言,自然心中愤怒不已,甚至还有人编了首歌谣,明里暗里讽刺官场黑暗。
    原本这事儿已经渐渐平息了下去,可方琳这一纸诉状,让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青阳县衙内,惊堂木一声响,外头闹哄哄的人群瞬时就安静了下来。
    作为一起民告官的案子,陈康平当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做过青阳县令的人都叫来以证清白,就算能,那些人要么不是已经升了官,要么就是下了狱,想凑也凑不齐,所有只有现任县令朱吉士遭了秧,成了这公堂上唯一的被告。
    朱吉士好说歹说也是一县之长,何时被人这么指指点点过,在他看来,那些穷酸书生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是贪官污吏了。
    不过也因为他有官职在身,自然不用像方琳一样跪着说话,陈康平表面功夫做得足,为了不打草惊蛇,对他还算客气,不仅让衙役搬了凳子来,还准许他先自辩一番。
    朱县令被衙役请到公堂上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他万万没想到,昨天还做着等把陈康平弄走,自己就能从灾银中捞一笔的美梦,今天就被人给告上了公堂。
    不过等陈康平让他自辩的时候,他已经回过神来,一脸愤慨的模样,“太守大人这是何意?本官上任才两年多的时间,既没有办过段衍之的案子,亦未曾贪墨过府库中的一分一厘,方氏状告我,于情于理不合,她此番诬陷于我,只怕是为救她夫君出牢,此等刁民,目无法纪,太守大人可莫要听别人吹了几句耳边风,就被蒙骗了。”说罢这话,他特意朝石磊站的地方看了眼,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石先生,太守大人信任你,那是你的福气,可你也是正儿八经的举人出身,万万不可为了旁人的一己私利而自毁前程啊。”
    朱县令当年也是正经的三甲进士出身,嘴上的功夫十分厉害,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变成了方琳为救夫君,让自家亲戚利用太守大人的信赖而诬陷于他。
    他这话一出,围观的人群又是一阵议论,甚至有人暗暗思忖,一个小小的举人怎么能在县衙办公,说不定太守大人才是贪污受贿之人,得了人家的好处,不得不给人家办事罢了。
    方丽和赵大武也站在公堂外头,她实在担心她姐到时候弄得跟段南山一样,所以干脆将两个孩子托付给李氏照看,然后让赵大武陪她一起来。
    听到刚刚朱县令那一番自辩之语,周围人的议论声又涌入耳中,方丽心里头是七上八下,她紧抓着赵大武的手,“你说,我姐她不会再出什么是事吧,我可就这一个亲人了。”
    “你就你姐一个亲人,那我跟钰哥儿是什么?”赵大武无奈地笑了笑,安抚地拍了怕她的手背,“放心吧,你姐不是说了,这回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他们抵赖。”
    “嗯。”方丽虽然点了点头,可紧抓着赵大武的手还是没有松开,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大堂上一立一坐的两人,生怕一不小心错过什么重要话语。
    对于朱县令的说法,方琳倒是显得十分平静,她看了一眼坐在椅子上得意洋洋的男人,“县令大人说的是,你的确从未经手过那些财物,民妇也不能确定这些财物到底是被谁贪墨,所以只能求官府替我讨个公道,相信朱大人亦能体恤我这一番心思。”
    朱吉士扬起一个轻蔑的眼神,在他看来,方琳这是认输了的意思,哼,想告他,也不仔细查查,他这两年多的县令是白当的吗?一个小小妇人也敢上蹿下跳,还不如去牢里头陪你夫君来的畅快。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太守大人,下官虽然官小人微,但是朝廷律法不容置喙,方氏诬告朝廷命官,行为大胆,视官府为其可任意操控之物,若是人人都像她这样,长此以往,定然会变得法不成法,国不将国,为了我朝的百年盛世,还请大守大人对此人严惩不贷,莫要姑息。”
    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烈头头是道,不料方琳听完竟然一点也不惊慌,反而冲他微微一笑道,“县令大人,民妇愚钝,我这一纸诉状,告的是抄没和贪污我祖婆婆嫁妆的青阳县令,缘何诬告了大人您?”
    “你!”朱县令没想到一介妇人,竟然如此伶牙俐齿,他半靠着椅背,平复了心中的怒气,才缓缓问道:“既然如此,请问大守大人为何传我上堂?”
    不待陈康平回答,方琳便冷笑道:“自然是因为大人您有嫌疑。”
    “嫌疑?”朱县令不解,他是真觉得自己挺冤枉,他倒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事儿,但可跟段家这笔钱一点关系也没有,别说段家那一批嫁妆了,就是连根毛他也没见过,他当上青阳县令也就这两三年的事,要是真有那么一大笔钱财,还能轮得到他?
    于是众人就听见朱县令理直气壮地说,“本官自认清清白白,你如何泼脏水我也不怕!要是有证据就赶紧拿出来,我倒要看看,你这是在耍弄什么幺蛾子。”
    方琳轻轻一笑,“朱大人莫着急,证据咱一样一样看,我想问问您,县衙的卷宗上记载着,二十五年前,青阳县令段衍之偷盗越州青阳一带的富户,被判秋后问斩,抄没其家财,这事情可是真的?”
    “按照卷宗上记载,是有这么一件事。”朱吉士猜不出方琳到底要干什么,不过这事儿是白纸黑字记录在案的,他没有撒谎的必要。
    方琳点点头,转身对坐在上首的陈康平道:“太守大人,我想,县衙里应该还有当时查抄我们家家产时记录在案的册子,不知可否当做呈堂证供?”
    这一套说辞自然是两人提前套好的,陈康平面无表情,“自然可行。”随即便吩咐师爷和石磊两人一去取当时抄家记录财产的清单名册。
    听完两人这一唱一和,朱吉士的冷汗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当了近三年的县令,衙门里的卷宗虽说不是一一查阅过的,但有些什么东西,大致心里头都有底,段家的那些财物根本就不在府库之中,他们要找的那清单名册,只怕也早就被毁尸灭迹,但凡只有是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把这么明显的证据留着。
    朱县令这么一想,心底的石头也渐渐放了下来,反正没有证据,他倒要看看太守大人和方琳这个刁妇打算怎么办?
    果然不出朱吉士的预料,县衙师爷和石磊两人在衙门存放卷宗的地方里里外外找了一个时辰,都没有找到这份关键证据。
    一直站在大堂外头的方丽顿时泄了气,“你说我姐她是不是傻,什么都没准备好,就这样贸贸然跑来告官,我就该拦着她的,说什么也不能叫她来,我也是笨啊,被她三言两语就说动了,也不想想,这些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狡猾,像我们这样的平头老百姓,怎么斗得过!”
    赵大武却不像她这样想,在他看来,方丽完全是关心则乱,没瞧见方琳听说没找到那份清单名册,表情连变都没变过,这件事肯定是在她的预料之中的,他笑着握住妻子的手,“先别着急,大姐不是那么莽撞的人,咱们再等等看,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
    朱吉士怕方琳花言巧语,又说出什么话来混淆众人的视线,这一次先发制人道:“既然没有清单名册,那就不能证明你所说的话,也有可能当初在任的青阳县令或者是办这件案子的人根本没有抄家呢,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许在我上任之前,这些被抄没的东西就已经上缴国库,所以并不在县衙的府库内。”
    相较于他的前一种说法,明显是上缴国库这个理由更能让人信服一些,大堂外看热闹的人已经走了一部分,但还留下不少关心这间案子进展的人,他们听到朱县令的解释,便低声讨论起到底会是哪一种可能。
    就在这时,大堂外忽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这些抄没的东西并没有上缴国库,除了每三年向朝廷缴纳一次赋税粮食,青阳县三十年内从没有再向国库上缴过任何东西。”
    随着众人让开一条道,声音的主人缓缓步入大堂,他看上去依旧到了古稀之年,拄着一根拐杖,走几步就要喘一喘,但他依旧迈着坚定的步子,慢慢地走到了方琳身边。
    “老人家,您是什么人?您确保您说的话都是真的吗?”陈康平见他上了年纪,便免了他的跪礼,允许他站着答话。
    “禀太守大人,小人姓吕,曾经是本县县衙的一名小小账房,专门负责记录钱财往来之事,在段县令上任之前,我已经伺候过两任县太爷,段县令的事儿发生之后,抄家的时候也是我跟着的,当时所有抄没的东西都记录在案,封存在县衙卷宗室之内,后来,有人说那些东西是段县令偷盗得来的,当时的太守孟大人,就让我从账册上将这些东西划去,全部物归原主。”老账房仰着头,似乎是在回忆,半晌之后才道,“不瞒大人说,我少时念过几年书,酷爱字画,到现在还记得,抄没的那些东西里头,有一副孤鹤先生的《松山晚照图》、还有一本卫天玑的《寒山杂记》孤本。”
    听罢这话,朱吉士松了一口气,这事要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那可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不过……这个姓吕的老账房,竟然直接说出来孟大人,难道他就不怕得罪人吗?还是说,太守大人压根就是和段家这两口子一个鼻孔出气,他们想要对付的就是孟大人?他心底暗暗盘算着,若是将这事透上去,说什么孟大人也得记上自己一功,那来年升迁之事,可就八九不离十了。
    只是他高兴得太早了,方琳从怀里头拿出一本泛黄的册子来,递交给坐在一旁记录案情的师爷,“这是我在梧桐巷段家宅子里找到的一本册子,上头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元康二十一年,我祖婆婆嫁到段家来时,所陪嫁的物品。刚刚吕老爷子说的《松山晚照图》、《寒山杂记》的孤本都在上头有记录,因为是这些都是前朝流传下来的名画,上头曾有一些收藏大家的印鉴,也都一一记载在上头,足以证明是真迹无疑。此外,还有张久韶的《春庭月小记》书法一副、陶赏茗所画的折扇两把,至于其他的,民妇才疏学浅,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不是独一份的,所以也没办法证明是我祖婆婆的嫁妆里独有的。”
    要知道,留下来看衙门审案的大多都是关心时事的读书人,以及城南的那些富户,听到方琳话中所提的东西,焉能不了解其中价值,别说这么多东西,就是随便拿出一个来,也足够一个普通人家过一辈子了。
    朱吉士咽了咽口水,青阳虽说不是什么穷乡僻壤,但比起江南那些富庶之地,到底还是磕碜了些,他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么一个地方,竟然曾经有过这么贵重的东西出现,他肯不能让自己早生二十年,这样的话,说不定这些东西现在就是他的了。
    士子们一片哗然,站在大堂外的方丽也跟着激动起来,“是不是成了?这么充足的证据,这回应该能告倒那个什么孟大人了吧?”
    “这下不担心了吧,我就说大姐不是什么莽撞的人,再不济,她还要想着皓哥儿呢。”赵大武笑了笑,避开了方丽的问题,想要状告尚书可不是一件易事,方琳那晚从县衙回来只是大概的说了说这件事,他们两口子并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后招,所以一时之间,他也不能做出肯定回答。
    “太守大人!”方琳突然猛地跪了下来,“太守大人,虽然民妇愚笨,但也只是我们家好端端的东西不会变成所谓的赃物,若是可以,我倒想请当年那些所谓的苦主出来当堂对质,看看这东西到底是谁的!我没有什么大见识,夫君他爹早死,我们甚至素未谋面,但是为人子媳,实在是不能眼见家中长辈九泉之下还要蒙受不白之冤不得安宁,依照刚刚吕老爷子所言和我手中的那份嫁妆单子,足以证明我公爹是被冤枉的,我相公想为父翻案更无过错,我不懂什么官场之道,只是我家中还有刚出生不到四个月的娃娃,恐怕到现在还不记得他爹长什么样子,恳请太守大人还我们家一个公道,帮我们追回祖婆婆的嫁妆,民妇给您磕头谢恩了!”说罢脑袋着地咚咚咚就是三个响头。
    本来之前商量好让方琳抱着孩子去拦轿的,但方琳怕皓哥儿受到惊吓,所以思来想去,便说了这么一番话,起初是有些做戏的成分,但到最后,句句都成了心里话。
    人们总是同情弱者的,她一番真切的言语获得了不少人的同情,甚至已经有人在下面高喊“还她公道”之类的话语,方丽激动地也跟着大声喊,赵大武看着,却没有阻拦,他觉着媳妇这些天也跟着担了不少的心,索性就让她趁这么个机会将憋在心里头的气全部撒出来吧。
    陈康平表面上紧皱眉头,实则心里头已经笑开了花,他也没想到,关键时候会出现吕账房这么一个有力人证,只是不知道方琳是从哪里找来这么一个人,不过也多亏了他的证词,否则这案子肯定又得扯皮,万一叫错失了先机可就不妙了。
    方琳抬起头,额头已经一片红肿,但她心底却觉得无比欣慰,为了段南山,别说是三个响头,就是三十个,她也能照磕不误。
    ☆、第121章 尘埃落定
    朱县令这会儿有些坐不住了,这事面上看着虽然跟他没什么关系,但出在他的任上,要真闹了出去,三年一审的考核不仅要泡了汤,就是孟尚书那儿,只怕也要记一笔自己个儿办事不利的账。
    想到这儿,他找了个尿急的借口,出去吩咐下人去督军府报信。
    就在同一时间,段南山被传到公堂上。
    两案要并为一案审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陈康平先是仔细询问了段南山可否知道自己财产被侵占之事,又问之前他是如何中了刘济元所设的圈套?
    段南山倒没有像在大牢里被审问时那样一样不发,而是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一一道来。
    回到大堂内的朱县令听到这些话,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他盯着段南山道,“你说你是段衍之的儿子?谁能证明?段衍之出逃多年,下落全无,若是他真的如你们夫妇二人所言,已经不在人世,那岂不是死无对证,段家万贯家财,总不能谁跑上来说自己是段衍之的儿子我们就信了吧!”
    这话不可谓不毒,段南山自幼生活在深山之中,能证明他和段衍之是父子的人唯有李叔,可他们既然能说段南山是冒充的,当然也能说李叔是在作伪证,除非段衍之从地里头跳出来说段南山是他儿子,否则,谁也没法证明。
    方琳也没想到朱县令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间不知要如何应对。
    陈康平这回眉头也是真的皱了起来,心底暗暗道,没想到朱县令已经投靠了孟庆余,这样一来倒有些不好办了,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只怕他们这边还没怎么样,孟庆余那里就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何武的到来似乎印证了他内心的焦急与不安,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人人皆着一身铠甲,踏着整齐的步伐从进了公堂。
    “督军大人,你这是何意?”陈康平假装不明白,“本官正在审案,若有什么事,你可在内堂稍等片刻,来人哪,请督军大人……”
    “不必了。”何武摆摆手,“我来不是跟你喝茶聊天的,我听说又有人在这里污蔑朝廷命官,所以过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