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作品:《炮灰与白月光

    “既然苏家太太看中,你也不用忐忑,只管好好过日子,你过得好,苏家太太心中便高兴,要是因为这高兴多活个几年,便是你的报答了。”
    碧环感激一笑:“谢谢你宽慰我。”
    两人边吃边聊,有来有往,不多时莲澄便将苏家的家底问了个明明白白。
    第141章 女驸马7
    约好了三日后到护国寺看桃花, 苏豫和越寒道别的场面颇有些依依不舍的意味。
    莲澄这时候自是不好说话的, 还是碧环胆子大,走到二人面前道:“时间不早了,听莲澄说寒公子家有门禁,回家晚了不能进门,不知是不是真的?”
    越寒一惊, 看了看天色,确实不早了,“豫之兄,小弟走了。”
    走出几步, 越寒忍不住回过头, 发现苏豫一直看着她, 等她离去, 不由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越寒带着战战兢兢的莲澄回到宫中,先回寒波宫梳洗,而后换上宫装。
    莲澄一入宫就被皇帝叫过去了。
    皇帝正在批奏章,见莲澄来了,让他站着答话。
    “今天寒月在宫外都做了些什么?”皇帝语带笑意问。
    帝后伉俪情深,皇后所出的一双儿女也分外得皇帝青眼。
    一滴冷汗从额角滑下, 莲澄知道待会儿寒月公主肯定会和皇帝说一遍, 所以他的措辞一定要温和严谨, 既不能出了差错和公主说的不一样, 也不能避重就轻,损了皇帝关爱女儿的心。
    莲澄弯腰答道:“回陛下, 今天公主殿下去了云海酒楼,正巧云海酒楼举办文会,公主看完文会很高兴,午饭也是在云海酒楼吃的。”
    皇帝抬头看了莲澄一眼:“哦?寒月很高兴?”
    莲澄柔顺道:“是,公主殿下惜才,对有才能的学子很是欣赏。”
    皇帝就问:“寒月可交了朋友?”
    “回陛下,公主交了一个朋友。”至于和那“朋友”三日后一同去护国寺赏桃花的事,就得寒月公主亲自和皇帝说了。
    皇帝还是太子时就经常微服出巡,同有才能的学子交朋友,没想到寒月和他一样。
    皇帝一时间龙心大悦,放下奏章,笑道:“不愧是朕的女儿。”
    “父皇,什么事让您如此开怀?”
    越寒,不,应该称之为寒月公主才对。
    寒月公主身着淡粉色宫装,长裙曳地,乌发上簪着凤钗,凤钗上镶嵌着红宝石,随着寒月公主的走动,熠熠生辉。
    大太监张德不等皇帝吩咐,立刻给寒月公主搬来了凳子。
    莲澄退到一旁站着。
    寒月公主仪态优美地行了宫礼,“父皇万福金安。”
    “快坐下。寒月和父皇说说,今天在宫外都玩什么了?”皇帝神情柔和地看着寒月公主。
    寒月公主微微脸红,看了眼周围的宫人太监,不好意思道:“您把人都支出去,女儿才跟您说。”
    寒月公主自十五岁及后再没像小时候那样和帝后撒过娇,皇帝曾为此很是遗憾,今日见女儿这副模样,不说只是支出宫人去,便是让皇帝把宫人都送给她,皇帝都愿意。
    皇帝给了张德一个眼色,张德立刻带莲澄并一众宫人退出宫殿外。
    寒月公主见大殿里只剩她和皇帝,立刻站起身走到皇帝身边,皇帝让出半边位置,拍拍让寒月公主坐下。
    寒月公主坐下后搂住皇帝的手臂,在皇帝含笑的眼神下脸色越来越红。
    “父皇,这件事我只告诉您,您可千万别跟母后说。”
    皇帝一听,女儿这是要和自己分享小秘密咋,立刻点头:“不告诉你母后。”
    “这件事我没让莲澄和您说,就是想亲自告诉您。”寒月公主十根纤细嫩白的手指缠在一起,连耳廓都染上淡淡的红色。
    皇帝心中一动,女儿这副模样,明显是情窦初开,不能自已啊。
    皇帝先是皱眉不喜,觉得女儿被外人欺骗了,可再一想女儿只把这件事和自己说,说明她信任自己。
    朕待会儿决不能打击寒月。
    皇帝一瞬间想了无数,决定等寒月公主说出来那个人是谁,再派人暗中打探家世人品,家世不重要,公主已经是世间极贵,所以主要还是看人品。
    皇帝安抚地拍拍寒月公主的肩膀,柔声道:“你说,父皇听着呢。”
    寒月公主咬了咬唇,把自己今天如何遇到苏豫,又是如何和他志趣相投,并约好三日后一同去护国寺赏桃花的事说了。
    “他相貌清秀,气质高华,待人接物温和有礼,女儿,女儿很是心怡他。”寒月公主大着胆子说完,脸上一片火辣辣。
    皇帝听她说的模糊,知道寒月公主还不了解那个人的其他事情,便温声道:“少年慕艾,能让朕的寒月公主喜欢,是他的福分。”
    总之先肯定女儿。
    “寒月可知他的来历?”
    寒月公主点头:“莲澄从他丫鬟那里套了话。他们家是澧县的大地主,父母俱全,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他的才学如何?”
    寒月公主摇头:“女儿不知道,不过他要参加会考,学问应该是极好的。”
    这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知道还觉得好。
    皇帝怜爱女儿的一片赤子之心,道:“此子此次若是榜上有名,朕招他为婿如何?”
    皇帝只有寒月一个女儿,为谁招婿,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