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作品:《捕获造物主X1[快穿]

    果然刚出院子就下起了雨。
    江南的雨就像人的情思,雨滴不大却细密,半空望去便如蛛丝缠绵。
    外间的游廊上下人在,见着解意出来就急急上前,解意抬手阻了,他微微将伞面向下倾,遮去自己的面容。
    倒不是解意突然在意起自己的容貌来,实则是他知道裴回很可能某一日就揪着他被人瞧见这事发疯,因此还是遮一遮的好。
    “他呢?”解意问道。
    “大人在书房。”下人轻声回答。
    解意便道了声谢,踩着池塘上的小红桥往前院走去。
    那下人便遥遥望着解意的背影,一时看得有些痴了。
    解意到了书房门外,轻轻抖落伞上雨珠,便将伞放在外边,轻轻推开门。
    他绕过画着四美人的屏风,便见裴回一身白衣,如墨长发披了半身,赤脚坐在蒲团上,正在雕花窗格前的案几前看些什么。
    解意看裴回似乎在忙,也不出声,就坐在旁边的软榻上。
    今天的裴回看起来有些不同,不知他在手中的信纸上看到了什么,居然唇角噙着笑。
    解意现在已经能分辨裴回是真笑还是假笑,现在的裴回笑得像是……有谁要倒霉似的。
    裴回看完之后,就将信纸放在案几上,侧头朝解意笑了笑。
    “为何要偷看,上前来。”
    前锦衣卫都督对解意伸出手,他的手生得实在好看,就像枝头盛放的玉兰,只是解意知道,那双手不只看起来好看,还能要人的命。
    “我以为你在忙。”
    解意乖乖上前,便被裴回一把攥住手腕拉到怀中。
    “已经忙完了,刚才是在找乐子。”裴回十分坦荡,那双琉璃珠似的眼里褪去了之前的冰冷,因为解意的到来而染上了几分热意。
    “乐子?”解意一脸茫然。
    裴回就拿起桌上的那叠信纸展开,朗声念起来。
    解意越听越觉得奇怪,他有些惊讶地抬眸。
    “有人给你递情诗?!”
    裴回垂下鸦羽般的睫毛,一脸苦恼。
    “呀……若是给我的便好了,可是那人很识货,不过在五亭桥上见了小公子一眼,就神魂颠倒一路追来。”
    解意登时握紧拳头,磕磕巴巴道。
    “可我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正该不知道呀,”裴回声音清雅,话说得缠缠绵绵,这霞姿月韵的青年笑得眉眼弯起,“小公子莫非还想知道?”
    解意连忙摇头以证清白,裴回便抬手扶住解意的脖子。
    “轻些,我都怕摇断了。”
    裴回指着这些信纸左下角的花印,每一张的花印都不同。
    “那人也是有些心思,除了写情诗,还有花印花语一诉衷肠,真是满腔都是绵绵情意呢。”
    裴回笑得越温柔,解意心跳越快,要是以往裴回早就把人料理了,哪里还有闲心和解意在这里读诗?
    “我看了这人的诗,觉得确实颇有几分才情。我与小公子相处这些时日,许多事都做了,却没给小公子写过诗。”
    裴回缓慢地眨了眨眼,羽睫如蝶翼翻飞。
    “小公子觉得这些诗如何?”
    解意在这一瞬间明白了,如果他不好好回答,可能会在今天花掉难以想象的点数才能安抚这位都督。
    “我不喜欢他的诗,也看不懂。”
    “可若是您给我写的,我都喜欢,纵是看不懂也会去学。”
    少年郎仰头睁着一双桃花眼有些怯怯地望着人,任谁再铁石心肠也要化为绕指柔了。
    但裴回听了之后,确实心生欢喜,然后他扬起笑得让满室生辉的脸,仍是在这午后春雨之下,让解意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点数。
    高兴也要花点数,不高兴也要花点数。
    无论解意怎么回答,裴回早就决定好了。
    等这一场缠绵过去,裴回心满意足地将那些信纸烧了,随后便敲着窗户,叫了人来。
    “大人有什么吩咐?”
    下仆走到窗前三步便停下,不敢抬头望屋里望。
    “以后这信不必收了,再敢来就打一顿捆了扔到河里,若是侥幸活下来,应当就懂些礼数了。他的父亲是谁也不打紧,若是搬出家中亲长,就报我的名号。”
    “若是他们想要奋力一搏,那倒是有几分血性。”
    下人呐呐称是,心想“奋力一搏”也得有力啊,对着他们家中的大人,不连夜出城就不错了,哪来的血性。
    裴回淡粉的指尖轻敲窗台,像是又想起了什么。
    “书房里的笔墨纸砚不大好,给我取更好的来。”
    裴回的“更好”范围很窄,世面上顶尖的几种,或者书法大家自藏的一两种。
    不过裴回既然发话,那无论如何都得寻来。
    解意还扑在软榻上假寐,心想怎么又来了兴致要笔墨纸砚了?
    等到了夜里,解意就明白裴回要来干嘛。
    少年郎雪白的肌肤上染上了淡墨朱红,在烛火映照下实在绮丽多情。
    “那人将情意写在纸上,我却能写在小公子心上。”
    裴回的指尖如蝶般轻轻掠过温热的肌肤,见着少年郎的眼角都染上了淡淡的粉色,颇有些心满意足。
    小公子总是防着他,好不容易寻到一个机会,自然要好好用一番。
    “小公子若是不高兴,也可在我身上如法炮制,我啊……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