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作品:《悠闲大福晋[清穿]

    这个时代识货的人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
    当第一个按照小说的描述将其中的机器复制出来后,叶清秋的小说自然愈发火爆起来。
    而与此同时,更多人也就注意到了盈秋书肆里面的那些“杂书”。
    盈秋在京城这边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几乎没有太大波折,但远在边关的胤禔,却陷入了危险之中。
    除了过人的个人武力,以及非常占便宜的年龄及兄弟排序,胤禔在所有的兄弟当中其实并不算出众,不论文学朝政,又或者排兵布阵,胤禔的兄弟当中都有更加厉害的。
    也因此,盈秋对胤禔此次北行其实并无太大期待,只希望他能平安归来。
    胤禔也想平安归来,但是……
    他抬头环视四周,整个人肉眼可见地丧了起来。
    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房间,虽然比不上京城的大阿哥府,但在边关这等酷寒之地,已然是非常不错的住所。
    按理,胤禔不应该不满。
    如果,这个住所不是用来软禁他的牢房的话。
    就在前些天,胤禔领兵出征,打败,甚至险些被敌军抓去做俘虏。若非清军将领及时将他救回,他恐怕就成了大清第一个被敌军俘虏的皇子,也将成为整个大清的笑话。
    但就算胤禔被救回来了,他在军营的名声也急转直下,变得人嫌狗憎起来——
    若只是差点被抓,军中官兵倒还不至于对他这般态度。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胤禔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第一次打仗打输了虽然让那些因为他大清第一巴图鲁的名声而心怀期待的将领和士兵感到失望,却也还算正常。
    恨就恨在,康熙为了自家儿子的名声,想要让另一个在战场上有功的将领给胤禔顶缸。
    也即使,打败仗的名声,康熙想要甩给其他人。
    消息刚传出来,胤禔就成了众矢之的。
    虽然不知道康熙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但为了以后的夺嫡考虑,胤禔最好的选择自然是默认,不沾染半点儿不好的名声。
    但不知怎地,胤禔从看守他的士兵口中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心里突然想到了远在京城的惠妃及福晋,然后对这个消息怎么就没办法心安理得起来。
    甚至越想,他越觉得难受。
    与此同时,每一个能接触到胤禔的士兵都突然变得无比冷漠,见到他时不但连话也不说,甚至连一个多余的眼神都不给他。
    胤禔如今也不过十来岁而已,之前又一直养尊处优的,哪儿受得了这个?
    然后,他就干了一件让人所有人瞪眼,让康熙几欲破口大骂的事儿——
    他直接留书一封,然后单枪匹马地回了京城。
    在信里,他还非常直白地告诉康熙,自己犯了错,无颜留在边关面对父皇与诸多大臣,于是决定回京到寺院为父皇及远征大军祈福。
    康熙:“……”
    康熙险些没有绷住自己的表情,若非周围还站着其他大臣,他指不定能当场骂脏话。
    ……
    既然话都已经说出来了,那么不管胤禔此次回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也只能按照自己给留给康熙的信件一般,回京后直奔皇宫将身上所有职务卸任后,掉头就去了京城最大的寺庙。
    认罪,祈福。
    盈秋正为了叶清秋的第二本小说忙得如火如荼,突然接到胤禔回到京城,且在离宫后直接去了寺庙,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探望惠妃,也没有回到大阿哥府的消息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盈秋与叶清秋说了一声,而后径直奔向胤禔所在寺庙。
    寺院主持按照胤禔的意思,拒绝了盈秋的探望。
    盈秋:“???”
    因为胤禔这奇怪的行为,盈秋与惠妃两人都变得心慌起来。后来还是来大阿哥府做客的胤禛为她解答了疑惑。
    “应当是大哥在边关打仗的时候出了什么问题,如今应当是在等皇阿玛的消息。”
    盈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按照她所知道的历史,胤禔在这次战役当中虽然没有立功,但也一直跟在康熙身边,后面打了胜仗也是与康熙一起回京的。
    ——胤禔不应该提前回京才是。
    不久,距离胤禔回京没几天,康熙的圣旨也跟着回到了京城。
    等圣旨回到京城的第二天,盈秋才接到寺院住持的消息,说是胤禔想要和她见面。
    盈秋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带着人就去了寺院。
    见到胤禔后,盈秋直接问他:“爷,您在边关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提前回京?”
    其实她更想问的是,仗还没有打完,他这种时候突然回来,难道不会被人说是逃兵?
    但看着表情复杂的胤禔,她到底没有将这个问题问出口。
    胤禔长叹一口气,突兀地开口说道:“我以后可能真的与太子之位无缘了。”
    盈秋愣了一下,旋即皱眉:“你怎么突然这么说?”
    会这么问,当然不是因为她对这个结果有什么不满,毕竟无论是她还是惠妃,其实都更希望胤禔能避开日后可能会出现的夺嫡之争。
    但胤禔之前虽然对夺嫡产生了动摇,却也还没有到主动配合的地步,一直以来也都只是她与惠妃在主动拆台。
    胤禔看着盈秋,表情略有几分恍惚,回过神来也仍带着几分惆怅:“我打了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