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
作品:《向你而行》 “啊?你居然来过?”
肖萌很吃惊,她觉得路之航和艺术应该是绝缘的(除非他要研究人工智能画画)。
“我妈妈曾经带我来看过两次。”
为了方便学生参观,临展设置在一楼。因为此刻是中午吃饭时间,特展的展览馆里人非常少,诺大厅堂里就只有他们两人,仿佛是他俩包场一般。
肖萌沿着参观路径,一幅幅仔细看来。书画展的展览览还挺有货的,很多都是珍品。
“啊,这是祝枝山的《滕王阁序》!”肖萌对路之航说。
显然,今天的路之航铁了心要做一个称职的陪同人,他亦步亦趋地跟在肖萌身边,虽然发表意见对他来说很难,但他会回答:“看不懂,像画画。”
“这是草书,确实很难懂的,如果我不是学过书法也看不懂,”肖萌指了指玻璃窗里的长卷,“这里你应该能看得懂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学语文要背的。”
在提示下,路之航点了点头,勉强分辨出了这一行字。
“还有这一句,我蛮喜欢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肖萌抑扬顿挫地念了出来,“这字真是写得很好。”
“你是怎么看出来写得好的?”路之航十分困惑,这些书法作品在他看来都一个样。
“很简单的标准,”肖萌指了指了周围的书画,伸出手,比划了一个拿毛笔的动作,“我学过五年毛笔字,深知书法之难。我现在的书法水平就像VB系统和梁清宁这样级别的人拉小提琴一样,差距非常大。我能肯定,如果我拿着毛笔再练二十年,都不可能写得超过这些字。”
“我觉得你的汉字写得很好。”路之航说。
“师兄,谢谢你的夸奖。”相比他的汉字,我的字大概确实很好很好了,肖萌在心里默默吐了个槽,眉眼弯弯道,“不过师兄,我的字和这些字的差别真的太大了。”
“汉字很复杂,比字母文字复杂。”路之航抱着胳膊看着墙上的字画,目光里都是评价和审判。
“正因为复杂,写出来才显得很美,你看这幅字,像画画一样。”肖萌指了指玻璃展览馆里的几幅写着字的扇面:“很有趣,也很美吧?”
扇面上用的是楷书,字体很清晰也非常美观,路之航观摩之后表示同意:“比草书好看,能看懂。”
“师兄,你在挪威长大,母语应该是挪威语吧?什么时候开始学汉语的?”
“一直有学,我妈妈在教我。”
“这么算来,你从小到大要学三种语言,”肖萌说,“师兄,我好佩服你啊!我学两种语言都很痛苦了。”
“英语和汉语的书面语学习并不很难,”路之航说,“但用在日常交流中,就比较难。”
语言学习不难算?肖萌感觉大神的智商再一次对自己形成了碾压。
第59章
“‘日常交流中比较难’,是什么意思?”
“当语言用于日常交流时,就会忽然增加很多奇特的规则,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和不简单。在中国,人们普遍会用问句打招呼、征求意见,会强调‘说出你最真实的想法’,当你真的说出你的意见的时候,对方就叫你闭嘴。”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很多微妙的讽刺语,肖萌哑然,这的确是一种常常发生的现象。
路之航说着,抬手指了指墙上的一副文徵明的的泼墨山水图,画中是传统的奇山、怪石、茅屋和老者,配有“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的诗词。
“中国的语言就像这幅画一样,”路之航很小幅度地摇头,“你从纸面上看出的东西非常有限,其余的感情都需要揣摩、体会,至于揣摩得对不对,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
肖萌心中百感交集。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含蓄内敛,说话很少说透,希望你自己领会言外之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未必能领会这份意境,更别提路之航了。
肖萌说:“师兄,你知道吗,这个时候我觉得,你出生在挪威,真的很好。”
路之航若有所思地看她一眼。
他的表情有些奇特,肖萌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
“我妈妈说过类似的话。”
肖萌倒是不太吃惊,大概喜欢他的人恐怕都会有这种感想吧。
“师兄,我们去‘和乐德音’特展去看看吧。”
路之航当然没什么不同意的。
随后两个人又开始参观古代乐器文物展,展馆里有一百多件文物,进门处的独立玻璃展柜里放着一个有八千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骨笛,介绍词说这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大厅对面的屏幕上播放着有人用复原的骨笛吹曲子的视频,听上去很美妙。
“穿越时空的声音啊!”肖萌兴致勃勃的参观着,和路之航聊起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中国的民乐和西洋乐器完全不同,演奏起来一定很有意思,只可惜中国对民乐的研究还不成体系。”
“师兄,你们考虑过用一套系统来演奏民乐吗,比如笛子?”
“没有。”
“为什么?”
“实现难度比较高。第一,民乐的数理理论不足;第二,民乐在全世界的认知度不够,就算我们做出了类似VB的系统,得不到全世界音乐家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