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作品:《穿越异世之秦皓的生活日常

    家里的事徐宜说了算,但这次涉及的银两数额大,叔么还是留了秦皓在场。
    “今天学院好多送学的人在打听哪里有地长住,现在村里也没有地可卖,有地也都攥紧紧在手上,我估摸着山庄开业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住在咱这里。”
    “山庄现在能接待五六千人,多了也没地了,我想着咱手上宅基地和荒地还有二三十亩,建个客栈应该能挣不少银子。”
    秦皓眼皮一挑,确实没想到时至今日,连叔么都已经不是当初的叔么了。
    叔么都会搞房地产和旅游业了!
    徐宜应该也受了些许冲击,傻乎乎地问:“那,那行呀,那要多少钱?我来给。”
    “什么都不问清楚,就给钱,你呀,就是秦皓给惯的。”
    叔么心里熨帖极了,嘴上却不饶人,他知道两夫夫打心眼愿意掏钱,可他也是他俩的长辈,家里几个小的,一碗水端平才是长辈的职责。
    秦皓揉了揉夫郎的细发,知道他心里不服气,于是温声说到:“叔么,你这就错怪小宜了,他可是山里院里的活账本,怎么可能会随便给钱,叔么也不是什么随便的人呀,肯定亏不了。”
    “你呀,就宠着吧,你看看他这个小胖脸,还敢憋屈着呢。”
    叔么笑眯眯地去揪徐宜的小肥肉,果然和想象中一样软糯。
    “叔么,你还想不想要我的银子?我家的银子都在我这里,再欺负我,我就不给了哟。”
    徐宜躲在秦皓身后,硬着脖子犟嘴。
    “小样,可美得你,行吧,你是家里老大,我可不敢得罪你。”叔么笑眯眯接茬:“宅基地和盖房的钱都是秦皓和你出的,客栈以后得的银子,你和秦皓得一半,剩下你几个弟弟平分。”
    秦皓当然不可能和弟弟们争这一瓜两枣的,虽然这一瓜两枣份量如山,在他眼里,依旧还是一瓜两枣。
    “叔么,当时买地的时候就说好了,是买给三个弟弟的,这摊子营生我们就不分红利了。”
    “盖客栈的银子我们来出,算借,以后有收益了还给徐宜就成,叔么,就这么定了。”
    秦皓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剩下的事让徐宜和叔么说就好了,他不管钱,他不想管钱。
    见自家郎君逃得飞快,徐宜无语,跑什么跑,有本事当下决断的当家汉子,有本事留下呀。
    “叔么,就按皓哥说的办吧,我和秦皓不缺钱,以后更不会缺钱,真的。”
    徐宜突然想起什么:“叔么,我和三个弟弟商量一下,给您匀出两成利来,您主了事,没道理不给您分红。”
    “傻孩子,我要什么分红哟,不要,我现在年轻,还干得动,能帮就帮一点,我有银子,你们孝顺我的银子这么多,我花不完。”
    徐宜靠在叔么肩上,不声不响进献谗言:“叔么,银子还怕多呀,听我的,自己挣银子,不看儿子儿婿哥儿哥婿的脸色过日子。”
    “你个小屁孩,还真敢说,被别人听见了,还以为我过了多凄凉的日子呢,我现在的日子呀,好得做梦都会笑醒。”
    叔么好笑地拍了记徐宜的小胖手:“你,秦皓还有几个小的,个个孝顺贴心,我看什么脸色了。”
    “哎呀,反正就这样吧,等他们下了学我就去说。”徐宜掐着手指头一顿算:“盖房先支五千两,多退少补,叔么,这摊子短时间内靠你了,我只有钱。”
    “德行!”一惯好脾性的叔么都忍不住翻了个大白眼。
    黄昏,徐家三兄弟和草哥儿人生第一次放学回家,着统一长款院服,清风徐来,脑后飘带飘飘欲飞。
    徐华,徐迩就读高中班,草哥儿在高职哥儿班学习,徐小杉年岁小,可以从幼儿班读起,后面还有漫长的求学路。
    今天入学考,几人成绩都不错,被关了一天,虽有些疲乏,但兴奋的心情抑制不了。
    从学院到村里铺了平整的石板路,大家结伴而行,一两柱香的功夫,就跑回了家。
    “哥哥哥夫,我们回来了。”徐宜像枚小炮弹,将书包扔给身边的下人,就直往哥哥房间里冲。
    秦皓不在,和阿九去了山里,划别墅区域,房间里只有叔么和徐宜。
    “哥哥,我考试得第一名,我当班长了。”徐杉气喘吁吁地大声炫耀:“草哥么也得了第一名,当了班长,华哥和二哥考得一般,没当上班长。”
    考了班上第三名,第五名的徐华徐迩瞬间语塞,好像这排名真说不出口一样。
    莫名有些惭愧。
    “哇,我们家小杉真的厉害呀,第一天就考了第一名,想吃什么,叔么今儿都给你做。”
    叔么抱着徐杉的头,使劲呼噜,小子皮归皮,脑子特聪明。
    其实徐华,徐迩能得到这等名次比徐杉和草哥儿难的多。
    幼儿班和高职班招的学员都是附近的村民,以前也没几个人系统学过什么,会认字,写字已经了不得了。
    高中班不一样,全国各地都有人来考,而且大多学习多年,是有文化底蕴的,只是这个时代不太注重算术,体育和外文,徐华,徐迩凭着之前一年的恶补,算是赶上了许多。
    徐华看着阿么,莫名心虚,喃喃细语:“阿么,我和徐迩只得了第三和第五名,下次我会更努力的,下次一定得第一名。”
    叔么倒是想的开,不在意地说:“得第几名都行,最重要的是学了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