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长安调

    因着商量新种子的事情,后续确实需要他帮忙,谢奚突然决定,暂时不揭穿他,先放他一马。
    客房多得是,留崔邺住了一晚。
    崔邺甫一进了北面的厢房,顿时感觉温暖如春。二月的北方天气还是很冷,他看了眼没什么摆设的房间,好奇的看了眼炕,摸了摸炕是温热的,屋子里四下张望,最后蹲地上摸了把地上的青石板,居然是温热的,顿时觉得神奇。
    他坐在炕上心里惊叹,这姑娘看着文文静静的,不简单啊,居然造出地暖来了。
    谢奚则是一晚上在修补地图,又想起崔邺这厮,就恨的牙根痒痒。
    想她长到快三十岁了,虽说社会上滚打了几年,什么形形色色的人没见过。
    早已经练就了一身胆气,可是乍到这个陌生的时空,还是全然惶恐不安,和无尽的孤独,不敢多言,不敢放肆。
    他居然不动声色的看她笑话。见死不救的看她惶恐不安。
    简直想起来就想骂人。
    第二天一早她嘱咐温媪蒸羊肉包子,温媪做的烩饼非常不错,谢奚不吝啬钱财,让她请了佣户家的妇人帮忙,几个妇人听着她的吩咐,羊肉剁碎,加了焯水后的萝卜,拌着香料做馅。
    等羊肉包子出锅,崔邺才刚睡起来,热炕果真比床睡的舒服,尤其是大冷天的早上,让人更不想起床。
    吴媪见他没有世家公子哥的毛病,将刚出锅的包子放在厨房的餐桌上催说:“刚出锅的,趁热吃才好吃。”
    崔邺也不介意,等他尝了口地道的羊肉包子,简直幸福的想流泪。
    谢奚已经和鲁伯去田里走了一趟,回来靠在厨房门口也不进去,见他一个人坐在桌上,似笑非笑的看了会儿,问:“包子味道怎么样?”
    崔邺大赞:“非常不错,简直……”说着伸了个大拇指。
    谢奚不由得自豪,不拆穿他,由着他装,看着他作死,等着以后慢慢收拾他。
    她也有了乐趣。
    吴媪和鲁伯一样身强力壮,不拘小节,见她回来问:“可是种好了?”
    谢奚笑说:“嗯,鲁伯说葡萄就种在后院里,到时候架起来。”
    吴媪笑说:“其实旁边这颗葡萄也不错。”
    谢奚心说,这可是地道的新疆葡萄,哪是东院那棵酸不溜啾小葡萄能比的。
    田庄外有条渭河的支流,河水很大,谢家的地在河湾一侧,谢奚看过两次地形,问鲁伯:“能挖渠吗?我想挖一个池。”
    鲁伯正在忙春耕的事,看了眼正在耕种的西瓜地,严肃问;“小娘子确信,这瓜能在六月熟?”
    谢奚肯定道:“怕不一定能到六月就成熟了。这几个月我一直都在庄上,这批瓜我来照看。”
    鲁伯才像是放心了一些,才答:“可以修池,小娘子要多大的?”
    谢奚看了眼地界,遗憾说:“地还是少了,要是有三百亩,我能建一个农场。池塘不用很大,通渠养鱼,用不了那么多,要是能引进水,我倒是想种一茬稻子。”
    她很久没吃大米了。
    鲁伯见她一脸遗憾,满口答应:“这有何难,且等这茬瓜苗种好,再三五日的功夫,我带人就去通渠。”
    鲁伯对她非常信服,几乎不反驳她的馊主意。
    她在田里走动,穿一身胡服短打,见温媪远远的唤她:“小娘子!”
    她一手搭在眉骨处望过去,遥问:“何事?”
    温媪几步过来:“城里来人请小娘子回去。”
    她皱眉问:“可有说是何事?”
    温媪:“好像是小郎君的事。”
    谢奚又想,那个小萝卜头并不调皮,平时也规规矩矩的,可能生母早逝,把他丢回来给下人抚养,他缺乏安全感,平时极少惹事,能出什么事?
    她和鲁伯嘱咐了几声西瓜地的事,就回城了。
    等回去一进门,王媪已经哭成个泪人,见了她像见了菩萨似的,拽着她的胳膊边哭边说:“小娘子可要为小郎君做主,好好地去学堂,被人打成这样给送回来!还有没有王法了?”
    谢奚皱眉,死活挣不脱她的手,心想这个便宜弟弟虽说毛病也有,但是毕竟是个小学生。能闯多大祸?
    进门一看,吓了一跳,他左眼下面破皮了,脸上都肿起来了,看着触目惊心,躺在床上,见了她泪汪汪的喊:“阿姐。”
    谢奚坐在床上摸摸他头,问:“还有哪里伤了?”,回头问谢婶:“叫郎中了吗?”
    谢婶点头:“坊里的卢郎中说暂时看不出什么大问题,皮肉伤无大碍。”
    谢奚听的皱眉,这小气吧啦的女人,都被人打成这样了,还是舍不得请个价格高一点的医生。
    遂吩咐道:“去隔壁坊,去请那位擅长儿科的崔郎中,就说小儿急症,请他务必快些来。”
    谢婶对她简直言听计从,没有犹豫多久,就径自出门去了请了,阿月怯怯的站在门口问;“小娘子还需要我做什么?”
    谢奚摆摆手,问小萝卜头:“怎么回事?是和人打架了,还是?”
    小萝卜头憋着不肯说,谢奚问:“还是你单纯被人家打了。”
    小萝卜头委屈的说:“我也打他了,他可恶,说阿姐坏话,我气愤不过……”
    谢奚问:“他是谁?”
    “陆济之,他说姐姐配不上他哥哥,笑话阿姐……”
    谢奚问:“只是你们两个人打架了吗?还是对方人多,打你一个?”
    小萝卜头黯然的说:“他们都是官宦子弟,本就看不起我们这些商贾子弟,其他人平时学堂里都对他们多有奉承……”
    小家伙儿越说越难过。
    谢奚眼里也就是对方熊孩子欺负家世不如他们的小萝卜头,事不是大事,但是特别的恶心人,要杜绝,这么下去小萝卜头以后就废了,毕竟才六岁。
    她安慰小萝卜头:“没事,好好睡一觉,我明日给你报仇,让他们都给你来道歉。”
    小萝卜头点点头看起来不太相信她的样子。
    大概也知道家里出事了,父兄不在,只有个不熟悉的姐姐,他也不敢太过分。
    谢奚等那位崔郎中来了仔细检查过后,确定小萝卜头骨头没事,才让谢婶给他洗漱照顾他去睡觉了。
    她则回房间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件事,她这门亲真是牵扯太多了,这谢老爹做生意本事一般,但是挑亲事倒是本事不错。
    但是这陆家太高了,谢家高攀不上。
    仰望山顶,但是荆棘遍地,谢家为了这门亲事,吃了很多苦头,何必呢?
    但是这源源不断的烦人的富家子弟,一波接着一波,她是要开农场的人,哪有功夫一直纠缠这些。总要想一个斩草除根的法子。
    第二天一早她自己去书院替小萝卜头请假,书院里学生很多,看得出来官宦子弟居多,小到五六岁,大到十五六岁的青少年都有。
    进了后面的办公区,她问:“哪位是陈夫子?”
    一位四十岁上下,窄脸细眼的男人,皱着眉问:“你是?”
    谢奚一身男装以假乱真,理直气壮问:“昨日书院里有学生打架,夫子可知道?”
    那人毫不客气说:“顽劣小儿嬉戏打闹,已罚过了。”
    谢奚心里骂道,这特么叫校园暴力,你懂个屁。
    她又问:“不知夫子是怎么罚的?”
    那人倨傲的答:“谢家小儿顽劣,出言不逊,自然是罚站。小小商贾子弟,不知天高地厚……”
    谢奚思索了几秒,想,她脑子抽了,跟这么个玩意儿,在这儿讲道理。
    最后一字一句的问:“你们书院的夫子,都像你这么,垃圾吗?”
    那人惊讶后顿时恼怒,即便没懂垃圾是什么意思,也猜谢奚是在骂他。
    谢奚点点头,不再和他多言,朝他摆摆手,自顾出去了,细脸夫子还在后面怒斥她:“不知所谓!书院岂容你这等人放肆!”
    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书生都在看她,她一言不发,只作听不到。
    这书院据说老谢花了很大代价才把小萝卜丁送进来,结果就是这么个鬼样子。
    陆家简直阴魂不散。
    她想了一路,决定写一篇檄文,骂一通这世道,权贵横生,欺压平民百姓,尤其是教天下学子的书院,奉承成风。
    因为,她就是那个平民。
    中华五千年文化,指桑骂槐的本事,总比古人强。首先就是要举大旗,召唤同阶级的平民大众。
    她熬了一整夜,一篇缴文,写的洋洋洒洒。
    大清早阿月起来见她坐在门口,问:“小娘子起来了?”
    她眼睛通红,道:“我一夜没睡,你去叫两个坊门外替人写信的书生,就说家里有人请他写信。”
    三个书生抄了几十份,她估计应该是够了,几个书生看了她的缴文,简直目瞪口呆,佩服的五体投地,连着称赞:“谢郎君高义,此文直抒胸臆,气势磅礴,针砭时弊一语中的。”
    谢奚才不在乎政治正不正确,她单纯就是为了出口气。
    还没等书生走,崔邺居然上门了,见了她问:“你的地,种的怎么样了?”
    谢奚正准备请他帮忙,催说:“正好有事找你,帮我一个大忙吧。”
    将缴文递给他嘱咐:“给文人多发,越多越好。你要是有精力,再帮我抄一些。”
    崔邺看了几句问:“你这是,出什么事了?”
    谢奚只吩咐:“等你散出去了,我再和你细说,对阵讲究快准狠,误了时机,就输了。”
    崔邺也不耽搁,回头交给身后的小厮,嘱咐:“把这送回去交给六弟,让他去书院找夫子和同窗探讨。就说是我让他看的。其他的交给二哥三哥。”
    谢奚看得更生气了,这就是有钱人的区别。
    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可怜她一夜没睡,熬的两眼通红。
    崔邺问:“怎么回事?”
    谢奚想和他吐槽一通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但是这狗男人装的人模狗样,她不想现在拆穿,只好说:“小弟在书院被人打了,那夫子一脸小人行径,不敢招惹权贵家的纨绔,偏拿我弟弟出气,奚落我是个穷人。”
    崔邺看着缴文,她这文采比他家里的用功读书的六弟强多了,也不知道之前是不是学中文的。
    谢奚见他无甚反应,起身说:“不行了,我要休息休息,一夜没睡,写东西太累了。”
    崔邺站在中庭的廊下,看着她往回走,犹豫了片刻,还是问出口了:“你是学中文的还是学历史的?”
    谢奚站住脚,也不回头,顿了片刻,答:“都不是。”
    崔邺一时竟然不知该问什么。
    谢奚则慢吞吞的转身,望着他,问:“怎么?我是通过了你的考验?终于舍得和我亮身份了?”
    崔邺惊讶的看着她,她居然看出来了。
    谢奚下一秒就开始爆骂:“你也太缺德了,放在四九城的大街上,我鸟你是个谁,可是在这个万恶的地方,我在这儿一个人不认识,你就这么见死不救?在我跟前晃荡几次,明知道我有难,就是不帮,站在一边看着。你脑子没毛病吧?呆这儿久了,真当自己是个王公贵族了?你们祖上镶黄旗的?这么金贵?”
    崔邺被她骂的安静如鸡。
    待她火气没那么旺了,才比划了几下,讪讪哄她:“我们都有亲事在身,姑奶奶,我要是总往你这里跑,你怕是麻烦更多!”
    谢奚根本不接受他这个理由,问:“然后呢?能把我杀了吗?嗯?我怕这个吗?”
    崔邺听的都乐了,像是故意敲她竹杠,笑说:“我可听说了,陆家可是清贵名门,吴郡陆氏可是百年大族。”
    谢奚悠悠顶了他一句:“你们清河崔氏比陆家强多了,要不要我让老谢给我换门亲事。”
    崔邺笑的呛着了,谢奚不再理会他,骂一通心里依旧觉得不爽快。径自回房间补觉,崔邺亦步亦趋的跟着她进门,她也不阻止。
    等进了门,她抱着抱枕回头就是一通狂揍,崔邺的头发都被她打歪了,只敢躲不敢还手,满屋子乱窜,满嘴求饶:“姑奶奶,我错了!真错了,真知道错了!行行好,放我一马吧!”
    崔邺混是混了点,但是看样子人还是个靠谱的人。
    她打累了,将抱枕随手扔在床上,自己靠在胡床上休息,心里才觉得爽快了些。
    崔邺一身狼狈的坐在她对面的书桌前,随手翻开叠着的纸,面色一整,细细研究了很久,问:“你到底是学什么专业的?”
    谢奚闭着眼,反问:“那你呢?看样子以前也是有钱人。”
    崔邺听的笑起来,但是眼睛并不离开地图,全权交代:“我从前是学金融的,二十九岁,家里,算是有钱吧。”
    谢奚听的笑了声,回道:“看出来了,你浑身上下就差没在身上写‘我是有钱人’了。”
    她心里更是记恨,合着有钱人就是变换时空也是有钱人,她是不管到哪里,都是一介穷人,真真是稳定。
    崔邺问:“这地图是你画的?”
    谢奚睁开眼:“你别给我动手动脚,咱两不熟。”
    崔邺问:“你是学历史的吧?”
    谢奚:“不,我学农业的。”
    崔邺像见鬼了一样,问:“你一个学农业的,笔力像刀,写缴文一蹴而就,杀伐果决。制图精准,我倒是觉得你倒是像个间谍。”
    谢奚听的笑起来:“谢谢你看得起我。”
    崔邺问:“你在郊外准备干什么?”
    谢奚:“开农场,种田、养羊,扶持重点产业。扶贫到家,脱贫攻坚,一起奔小康呗,还能干什么。”
    崔邺听得目瞪口呆,她简直流利的像个基层干部。
    谢奚见他呆楞,问:“你不是有钱人吗?精准扶贫我一下,谢家现在债台高筑,我买羊的钱都是借的,债主上门要债,还是陆家帮我还的。”
    崔邺真是服气了。
    问:“需要多少?我给你投资吧,别到处欠债了,你好歹大学毕业的精英,来这儿居然借钱接到未来夫家去了,你可真能!”
    谢奚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又有些丧气的说:“我再精英也没用,刚来半年,才找到东南西北,天降巨债,还有一大家子人要我养活。我哪知道我要养活一家子老仆人?”
    崔邺安慰她:“你歇着吧,我回头让人把钱给你送来。”
    谢奚眼睛发涩,随口说:“那就谢了。”
    她是真的觉得崔邺格外亲近,在这个陌生的时空,真是毫无安全感。
    崔邺问:“这地图你花了多久时间?”
    谢奚:“一个多月吧,我又不熟悉地形,每次出去也只能探一点路,又走不远。”
    崔邺也不勉强,说:“借我看两□□不行?”
    谢奚自从去郊外后,就没时间补充地图了,这地图暂时也没有大用处,就大方说:“行吧,记得过两天还我,我要继续补充的。”
    崔邺看了眼说:“过几天我自己给你送过来。”
    说完又补充;“连同钱一起。”
    谢奚开怀的笑起来:“行吧,现在和我提钱,我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崔邺见她笑的畅怀,猜她从前应该是个开朗豪爽的人。
    和他从前认识的女孩子都不一样。
    谢奚一觉睡到大晚上,长安城里却因为她的那篇缴文,简直翻了天。
    学子们争相誊抄,互相借阅。
    崔邺回了家,刚进了门,随侍就说:“刚才二郎三郎和六郎,过来找郎君。让郎君回来务必通知他们一声。”
    崔邺进了院子,母亲卢氏见他这么晚才回来,颇有些愁绪的问:“五郎整日不在家,你祖母念叨你很久了。”
    崔家门庭显赫,清河崔氏百年望族。崔家儿郎的名号在长安城里如雷贯耳。
    崔家大伯崔琼乱世中镇守河西北道庸融关,抵抗戎狄南下,庸融关首当其冲。
    崔琼率守关三千将士死守峡关,一直拖到援兵到达,没有让戎狄进半步,他和三千将士血战到死。
    二伯崔浩,自小文采斐然,年少时名动长安,大伯战死那年他才刚成亲,听到大哥战死的消息后,一身孝衣北上替长兄收尸,直到李家登极,他都没有回长安城。
    他父亲行三,名崔程,名声远不如两位兄长出众,也没有两位兄长那么出众,但是李家的臣,这么多年来一直稳步直升,现任凉州刺史。
    崔邺来这里这些年,根据他了解的崔程,他这位父亲名声不显,也不如两位兄长那么有名,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才学、谋略远高于世人评说的那般。
    崔家行四的崔冕在荆南之地做县令,好些年没回来了。
    行五的崔逸是个闲散人,娶的就是谢奚的姑姑。
    他还有三个姑姑……
    谢家小辈很多,大伯两儿一女,二伯只有一子。
    前两年崔程去了河西道的凉州,二叔才回来,一直闲散,只在国子监挂职,教学子们辩经。
    他父亲发妻早逝,他上面有两个哥哥。
    母亲卢氏,嫁崔程后生了两子一女,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行四的崔冕他还没见过。
    行五的崔逸在礼部任职,有一子一女。
    崔家的老太太还在,所以崔家一家住在大宅子里,热闹非凡。
    一大家子的人,出门就能遇上一两个,这也是他来了这些年,丝毫不想提什么新发明。一个大院里,人多眼杂,不好搞创新。
    而且他也有点得过且过,回不去,也做不好崔五郎,据说从前的崔五郎侠肝义胆,崔家人都说他最像战死的那位伯父。
    他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怕辱没了先人的风骨,自此再没提习武从军的事,这几年说起崔家的五郎,大家都是淡淡的失望的口吻。都很遗憾,他没能像那位大伯一样方显崔家儿郎的血性。
    崔邺见卢氏面色不好,问:“怎么了?弟弟妹妹不听话吗?”
    卢氏无奈的瞪他一眼,后有些惆怅的说:“再没有你弟弟妹妹这么乖的孩子了,你总这么飘荡,可怎么办。”
    崔邺笑说:“母亲不要烦恼,两位兄长不是都颇有建树,弟弟聪慧,我平庸一些也不打紧。”
    卢氏听的面色一变,看着他半晌不说话,问:“是你父亲说什么了,还是你两位兄长说过什么?五郎小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当初和我说要……”
    她说着可能也觉得像那位大伯不是好事情,但是还是担心的看着他。
    崔邺叹气,这哪能骗过当妈的人,儿子变没变,当妈的心里清清楚楚。
    他不忍心也不敢说实话,哄说:“母亲操持一家生计辛苦,不要担心我,崔家儿郎也不能个个出彩,总要有人守着门庭。”
    他做不了官,也不想做官。
    卢氏眼睛一红,不再说话,催说:“快去换身衣服,你四叔催了几次都不见你人。”
    崔邺见她暗自擦泪,哄说:“今日在外发现个好吃的,等会儿让母亲尝尝。”
    卢氏难过着又笑起来:“要你操心这些。”
    自从两位兄长被崔程带去凉州上任后,崔邺就变了性情,从前一心奔前程的心思就淡了,并格外的体贴她。
    她是后母,还在当家,崔程又很爱护发妻生的两个儿子。
    这个家不好当。只有儿子知道心疼她。
    崔邺换了身衣服,穿过院子,见几个兄弟都聚在二伯崔浩的院子里,崔浩见他进门,就问:“五郎,这缴文是谁写的?”
    崔邺不答反问:“这缴文怎么样?”
    崔浩:“言似刀笔,字字刻血。”
    崔邺不瞒着,说:“是谢家的一位娘子写的,谢家小郎君在书院被几位官宦子弟殴打,谢家小娘子去书院讨问公道,被夫子潦草打发,她写缴文想和天下学子问一句公道话。”
    崔浩大赞:“谢家小娘子高才。”
    崔邺又说:“谢家小娘子也就是五婶的侄女。”
    崔浩眼里都是赞赏,崔邺嘱咐:“毕竟是小娘子,不好闹大。长安十二个书院,是圣上当初一一题匾,教天下之道,辩天下之理。而今书院官宦子弟结党成风,我学问虽一塌糊涂,但也瞧不上书院里那帮闲散子弟。”
    当今圣上自乱世立国,驱胡人,教王化,才堪堪安定十年,正是民生困顿的时候。
    西北的胡人还在虎视眈眈,伺机南下反扑。
    崔邺来的这里的机缘是因为崔五郎不愤父亲偏袒,带着两位兄长去任上,将他们母子四人留在家里。策马出城去追,出了城就从马上栽下来了,他来了后养了几个月,闭门不出,《风物志》研究了很久,才认命他来到这个鬼地方,真的不回去了。
    他身边就留了两个人,一个婢女一个随从,婢女原本叫如意,他给改名叫清华,为了纪念他的来处。随从年纪不大,常年习武,但是人并不壮硕,性格有些耿直叫五书。
    后来他散了院子里的人,只留了两个,院子里洒扫的人都是卢氏院子里的人。就这样卢氏都觉得惊天动地,以为他受了大刺激。
    人多眼杂的地方,一个长在庭院里的公子哥,一举一动都躲不过人的眼睛,所以这两年他一直往返在河西一带,谎称去凉州看父亲,其实不过是他跟着商队去了玉门关外。
    崔浩只知道他性格疏朗,一直奔波在河西道上。并不知他这两年他已经穿过甘州、肃州,最远到过沙州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