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作品:《行医在三国》 魏的兵权还未全数落入司马懿之手。
这对于曹氏、对吴都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也是最后克敌制胜的时机,唯有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与那屏风后的人能够挽狂澜,有机会阻止司马懿扩张势力的步伐。
顺便,也能保下曹植一命,令其成为制衡中的一个环节。
人事已尽。
只看张辽做何选择。
待李隐舟挥笔写下僵虫荒蔚子方,张辽自案前站起,高大的身躯投下山一般的影,落在对方淡静平和的眉目上,将那沉沉的目光染上一重晦暗的意味。
他俯视着这位不速之客:“先生想要什么报酬呢?”
李隐舟千里而来,不可能只为为他治病,此人必有所图谋。
该说的已经说完,此刻也没有客气的闲暇,李隐舟放下笔墨,仰头看他。
“我想入宫,见一人。”
……
待李隐舟的身影没入重重雨幕中,曹真才绕过一地碎瓷从屏风后面步出,不由地蹙眉凝视那几乎不见的薄削背影,一时犹豫:“他是吴人,此话不可尽信。”
张辽却是重新入座,目光直直落在眼前隽逸清瘦的一纸药方上:“也正因他是敌军之人,或许知道些司马仲达背后的作为,甚至比我们知道的更多。”
曹真神色一变:“……勾连吴军?那这司马懿可真有些大胆了。只是我们手头没有证据,此刻还不能扳倒他。”
“有没有证据都不要紧。”张辽深闭上眼,听风声雨声回荡在寂静长夜,片刻只道,“只要他做了,陛下信了。”
克敌制胜,官场犹如战场,怕只怕敌暗我明。
世子之位,理当能者居之。
这个能者,也只能是孤的儿子。
昔日濡须退兵后曹公的话犹在耳畔。
如今终于见得分晓。
竟是他!
明处的杨修一党已经尽数铲除,看来是时候料理那藏得更深的老狐狸了。
烛火燃至尽头,光线越发晦暗,曹真只见张辽倏地睁眼,那老来混浊的眼中依然折出冷锐的光!
他似明白了什么:“张公,您的意思是……”
张辽扶案站起,一双布着厚茧的大掌重重压在曹真肩头:“不急,陛下如今还倚仗着他,所以我们万不能站在陛下对面。”
曹真却急了:“可我们就等着?”
张辽缓缓地颔首。
“对,等。”
……
宫门深闭,如注的秋雨沿窗淌下,钩织成帘,将整个邺城新都罩上一重濛濛的冷雾。
太妃所居的宫殿,冷清极了,唯有零星的宫人穿过走廊,看也不看这前朝遗留的老人们。
能活在这里的都已经是极其幸运,那些更年轻更貌美的新人还未在王榻边上坐热乎,便已被三尺白绫送进冷冰冰的陵墓中,陪着一代枭雄永远长眠地下。
只剩单手可数的夫人因有子嗣而逃过一劫,以太妃之名在此安度残生。
风雨交加的夜里,这殿堂却静如寒潭,唯有灼红的一点香灰在寒风中烁动,如曾宠荣一时的美人们不再灿烂的余年。
育有曹据、曹宇二字的环夫人长身跪于案前,安静焚香。
雨声一碎,湿答答的脚步声步至背后,打破了这一贯的静谧:“太妃,有客来。”
有客?
谁还在乎她们风中残烛的生命?谁还肯踏足这荒野一般的殿宇?
她握着长香侧首回眸。
遥见晦暗风雨中,一道清瘦剪影踏过满地残枝,在晦暗如雾的月下慢慢地步来。
轻轻一声,她手中燃烧的香火落下。
逶迤的长裙被火星烙出一个小小的洞,繁复素雅的银丝花纹在一簇即灭的火光中闪了一闪。
她的目光也便明了又暗,几乎失语地望着来人。
微张嘴唇,无声地呢喃着……
兄长。
第142章
风雨侵昏的宫殿, 灯影俱灭,冰冷湿滑的地面上,唯有香火模糊的一点亮光, 映出跪立的瘦小背影, 显得分外伶仃孤寂。
李隐舟看着一别三十余年的妹妹, 一时有些恍惚。
自庐江一别, 二人各自走向命途,本以为她可以跟着老尼偏居蜀中安度半生, 未想再见已是邺城皇都、丞相府中, 那时张机、华佗两位老者身陷囹圄,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箭在弦上,已容不得他分心另生枝节。
等到从曹营中捡回一条性命, 他托孙权派人北上接师傅的同时, 也趁着曹操未回邺城带了口信给环夫人, 确定她就是昔年和自己一同庙宇逃生的小姑娘。
与回音同来的是一封信。
一双幼子尚在襁褓,她不能冒万一的风险离开邺城, 因此回绝了他与张机一同回吴的计策。
至此一面,又是十年。
引路的小兵吩咐一句时间不多,悄然退出殿宇看守,李隐舟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到环儿的面前, 慢慢半跪下来。
静悄的雨夜, 唯有嘀嗒水声不绝划下檐角, 环儿看了眼踌躇欲言的李隐舟, 先开了口:“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与兄长一同在庙里长大,每天吃的是别人剩下的饭菜, 喝的是井里脏兮兮的雨水。有次好不容易大人们摘了漂亮的大蘑菇,兄长却不许我吃,说是要留给阿翁。我馋极了,扭着他一定要吃,他便带着我去村里讨食。那天村民给了我们半个馍馍,他全让我一个人吃了,我其实还偷偷留了一口,想给阿娘,结果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大人们都已经发了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