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

作品:《我愿乘风起

    又说了几句话,吴氏这就要走。沈嘉嘉心里老想着钱大背后教唆之人,她有个毛病就是遇事喜欢寻根究底,这会儿便问道:“吴娘子,我还有一时想请教。”
    “三娘请讲。”
    “钱二可曾与什么人过从密切?尤其是犯案前一阵子。”
    吴氏想到儿子,神情一暗,仔细回忆一番说道:“他平常来往的也有酒肉朋友,也有合伙赚钱的,要说犯案前……犯案前两个月,他倒是喜欢往玉宵观跑。”
    ……
    吴氏二人告辞后,沈嘉嘉把那幅绣品拿起来仔细欣赏,看完了无意间一翻,发现背面还有一幅蝶绕牡丹,这竟然是一幅双面绣。
    “啧,有这样的技艺,何必屈居钱府呢。”
    ——
    杨昉的案子很快宣判了,令府尹发愁的是他口中所说的江湖游医。这个江湖游医手里有见血封喉的毒药,很可能是给钱就卖,这样的人太危险了,一定要找到并抓起来。
    衙门按照杨昉的描述画了画像,贴了告示,风风火火搜了几天,也没找到人。弄得府尹心情不好,发了两次脾气。
    沈捕快回家吃饭时跟妻女诉苦,沈嘉嘉问道:“你们有没有查过,杨昉在案发前都去过什么地方?他去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那江湖游医出没的地方。”
    “查了,杨昉并不是喜欢乱逛的人,他平常就是在家读书,偶然与同窗出游。再就是有人看到他去过玉宵观。”
    沈嘉嘉夹菜的动作停住,问道:“去过哪里?”
    “玉宵观。”
    第28章 一次暗杀
    玉宵观。
    沈嘉嘉握着筷子沉思,沈捕快问道:“怎么,三娘你觉得这道观有问题?我们已派人去盘问过了,不见什么可疑的人。”
    “爹爹,我是在想,这江湖游医,有几分真?”
    “啊?”
    “我听说,人撒谎,最好是真假掺半地撒,这样才能使听的人信以为真。杨昉所招供的作案细节句句为真,那么江湖游医一事,到底是真是假呢?会不会本身是假的,却被你们当成真的?”
    “三娘,你是说这小子骗我们,实际根本没什么江湖游医?那他的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爹爹,我也只是猜测。我倒没证据说这江湖游医一定是假,可总是感觉不对。这种药连多少大人物都没听过见过,怎么一个江湖游医给钱就卖呢?倘若真的有这么一个江湖游医,他恐怕不是第一次卖药,那么为何此前从未有过类似的中毒案件?”
    “是了,确实没听过,”沈捕快点头,“案发后我们就去大理寺查过卷宗,类似死状的要么是误食河豚,要么是乌头、马钱子等草药中毒,像这种毒性猛烈、毒源不明的,一例没有。这个案子,真是处处透着古怪。”沈捕快越想越糊涂,拧着眉摇头,想了一会儿又道,“不对,杨昉为什么要撒谎?他反正难逃一死,难不成是想保住那个真正给他药的人?”
    “怕是正解。”
    沈捕快这下顾不上吃饭了,起身拿刀,“我去衙门一趟。”
    沈捕快匆匆忙忙地离开,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又匆匆忙忙地回来,一脸黑气地对沈嘉嘉说:“杨昉畏罪自杀了!”
    沈嘉嘉也挺无奈的,“爹爹,要不咱们明天去玉宵观看看?”
    朱二娘子回家后,听说丈夫又要带着女儿跑去找什么杀人的毒药,颇为无奈:“你别总跟三娘说这些打打杀杀的事,三娘现在连亲都说不上了。”
    沈嘉嘉的姑姑自那日被气走之后,回去散播了许多关于沈嘉嘉的不是,现在街坊邻里看沈嘉嘉的眼神都透着怪异,媒人见了朱二娘更是绕道走。好容易来个试探的,好么,是给一个六十岁的老汉说续弦,把朱二娘子气得够呛。
    沈捕快听到妻子这样埋怨,不以为然道:“这次案子破了,三娘不是又赚了府君二十两么?她现在一人比咱们夫妻二人都能赚,真金白银的摆在你面前才是道理,管别人怎么说呢!要我说,那些指指点点的东西,都配不上我们三娘,不用与他们计较。”
    “唉,我说不过你。可总这样下去也不是事,三娘总归是要嫁人的。”
    “你放心,我有主意。往后找个贫苦清白的人家招一个女婿,也免得三娘嫁出去受气。”
    “要真能找到就好了……”
    ——
    玉宵观在京城西北,一早,沈捕快租了个牛车,带着女儿出城,背着日头行了约莫三十里路,远远地便见到一处掩映在黄叶古木中的道观。那道观倒是不大,青墙青瓦的很是朴素,道观外头停着几辆马车,另有一些小贩早就支起摊子卖起了香烛法器等物,还有卖吃食的。
    沈嘉嘉下车买了个胡饼,将饼上芝麻拨下来喂给肩上的谢乘风。沈捕快虽知道她买胡饼是为了同小贩打听事情,却还是有些气不过,“你就惯着它吧。”
    这话莫名让谢乘风有些受用,吃得更开心了。
    沈嘉嘉看向小贩,问道:“往常也没怎么听说过玉宵观,怎么今日一来,这里竟然如此热闹?”
    “娘子想必是近来出门少,所以才不曾听说。这玉宵观半年前来了个白云道长,请符看卦十分灵验,自那之后登门的人络绎不绝,门槛都要踏破了呢!咱们来这也是为了沾沾道长的仙气,嘿嘿……”
    “果真灵验,那我也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