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作品:《[综漫]文系少年纲吉君

    “好啦好啦,”纲吉双手合十,“现在就饶了我吧,好歹是在我可爱的读者们面前呢。”
    前田编辑这才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
    人们都说老小老小,纲吉觉得这倒是真的。
    至少自家的编辑先生,确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发幼稚起来。
    他老成地叹了口气,呼了口气,在已经若有所觉的前排书迷们的注视中坐上签字台。
    软软的帽子取下,露出毛茸茸的棕色短发,头顶的花窗照射进太阳,让软毛的手感看起来更好几分。
    口罩脱在一边,露出稚嫩而乖巧的面容,抿着嘴朝着面对着自己的读者微微一笑,脸颊像是戳进去能够陷落一块一样。
    “贵安,我是猫爪。”他温和地自我介绍。
    居于日本[你最想一睹真容的男性]名单最顶端的猫爪老师,终于在出道五年之后,首次露出了真容。
    出乎意料的年轻,但是每一个与他面对面有过交谈——或许只是一句话,或者只是一个笑容——每一个接触到他的人,都会自心底生出这样一个感觉:
    果然是老师。
    之类的。
    这位在短短五年之间就成为日本现象级的作家最早便出现于神奈川,虽然距编辑先生随对方出版的《阴阳术》中附带的小册子《你所不知道的猫爪二三事》之中有写到对方并非是神奈川的本地人,但神奈川内部和早期的读者,都擅长将他称为“那位神奈川的猫爪老师”。不过,也有其他地方会偶尔冒出头,声称这是“大阪的猫爪老师”、“北海道的猫爪老师”,总之,流水的前缀,铁打的猫爪。
    当然,后来这个称呼就变成了“日本的猫爪老师”。
    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猫爪老师,都从未在人前显露自己的面容。
    早期人们从他的文字当中猜测这定然是一位年龄不小、心境平和的中年人,但是看了他的《友人录》,又觉得老师的友人们似乎是过于活泼了一些,而且也有提到“未成年人不宜饮酒”之类的词句。
    于是犹豫着将年龄下移,放在了大学或者高中……不不不,高中也大可不必,猫爪老师怎么可能是高中生!(振声)
    最后与猫爪老师合作拍摄对方真正的“成名之作”,不仅影响了文艺圈,更为普通民众揭开了神秘的“非常人”的一角。
    所谓的异能者、所谓的暴力组织究竟是怎样一回事,猫爪老师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握着每一个人的手亲身去领悟。
    他就像是一个亲历者,却是一个站在众人之外的人,冷静而温柔地解析一切,将“真实”直白地展露给所有人看,并且告诉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去看待每一件事。不论是异能力者、普通人,身处的是日常的世界,还是狂欢的天堂亦或罪恶之地狱,人与人之间,不同却能够和平相处。
    过分的温柔与令人头晕目眩的罪恶血腥交杂在一起,一同酝酿成独属于猫爪老师的魔法,如狂风骤雨一般,席卷了全国。
    此后,猫爪之名冉冉升起,但在日后风行一时甚至成为经典的《炼狱舍》上映之时,这部令人震撼的电影的编辑/作者一栏,写上的却是[迦具都竹千代]这样一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令人迷惑。
    但是,不论怎样,猫爪老师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虽然看起来确实符合了人们对于猫爪老师的想象,但是他看起来成年了吗?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还是个孩子吧?
    连日常辱骂猫爪的黑粉同盟,在他露脸之后也销声匿迹了好长一段时间。
    【兄弟们,我先撤了。】
    【猫爪老贼……小贼!啧,自从猫爪露了面连骂起来都不得劲了。】
    【 1,失落】
    但这一切说起来和纲吉的关系并不太大。
    虽说在国内露了脸,作为现象级乃至国民级的大师,对他的日常出行一类的活动定然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但是好在他马上就要出国()。
    对奈奈妈妈说的是出国留学,但是实际上却是去继承家业。
    虽说不是他那天上星星的父亲留下来的家业,但也算是祖业——由他好几个曾的祖父,Giotto·彭格列所创立的组织,意大利最大的黑手党,彭格列家族。
    ——是彭格列不是蛤蜊!不是海鲜水产公司!
    自然,他也不是一个人孤身来此的,友人们在他之前已然纷纷到来,而在签售会之后,他也拖着自己的行李箱,偷偷摸摸地瞒着准备派私人飞机的老爹和九代目踏上了意大利的土地。
    踏出机场的一刻,他若有所觉地看向右手某个方向。
    一个傻瓜标语斜斜歪歪地挂在青年手上,习惯了摸枪.支弹.药的大手指节分明,仅仅是这样一个闲散的动作,也被微妙地带上一股独属于意大利成年杀手的色气。
    再往上看,青年闲散地靠在车门边,不过是站在这里,便成为了来往行人视觉的中心。英俊的面容、锋利的五官、蛊人的神秘气质,以及似笑非笑的诱人神情,他看起来不大,但气质却深沉得让人无法将他当做青年。而不过是出来朝着他走去的这段时间,纲吉便已经看到有金发大波浪的热情辣妹从胸口抽出带有香气的名片,眉眼含情地放入对方手中。
    青年似笑非笑地抬了一眼。
    “抱歉,”他漫不经心地拒绝,“我等的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