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归去

作品:《绝代宦爷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归去
    刘赐和虞紫宁站在这大船的甲板上,大船缓缓升起风帆,船只向着外洋荡去。
    刘赐和虞紫宁看着月港,看着港口里面繁华的景象,看着大批的船只在港口里头进出,虞紫宁抱住了刘赐,脸上满是平静和喜悦。
    拉玛站在桅杆前,对刘赐喊道:“刘赐,我们该走了,从此再无回头路。”
    刘赐最后定定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港口的景象,说道:“走吧。”
    刘赐和虞紫宁转头看向晨曦的方向,只见那晨曦越发的清亮,那清丽的光芒好像要照彻他们的心灵。
    船只扬满了帆,呼啸地向前驰去。
    刘赐和虞紫宁都升起奇异的感受,他们割断了一切,他们骤然才感觉到他们原来牵挂着那么多的东西,性命、安危、亲人、友人、名誉、财富……
    此时他们割舍了一切,才发现原来他们一直负着重压,这些负担沉重得让他们麻木,让他们不自知。
    虞紫宁仍是想回头看向海岸的方向,但是她一回头却发现海岸已经看不见了,她所见的只有无尽的海面。
    一切的消逝不会让虞紫宁感到意外,她已经放下了所有,她垂下她那甜美而疲倦的容颜,不知何时,她看见夜色降临,她看到无穷尽的幻象闪现,她看见旅程的尽头,这让她感到疲惫,她沉沉睡去,而那幻象如同一场场幻梦回归,浩瀚的记忆、斑斓的光华在她心中流动,最终是一个声音在召唤,召唤她前往遥远的彼岸。
    她流着泪,泪水挂在她脸上,但是很快,她的忧惧消失,她看见白色的海鸟在呼唤,看见海平面上升起苍白的明月,然后黑夜逝去了,黎明再次到来,晨光如同银色的玻璃,海面上闪烁着幽光,这些幽光跟着她一起流动,好像数不清的灵魂跟随她一起逝去。
    她在时间与记忆之外,向着西方而去……
    ~
    再没有人知道刘赐的故事,或者说世间仍然流传着刘赐的传说,但是这些传说都不是真实的,刘赐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
    张居正变法的遗产仍在,土地、经济改革使得大明王朝的命脉得以延续,边防军事改革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拥有暂时平稳的外部环境,人事、宗藩方面的改革虽然被废除殆尽,但是张居正树立起的政府威严仍在,这一切的成就都让这个内忧外患重重的帝国得以续命,让天下百姓有一个平稳的环境,让大部分人免遭战乱、饥荒之苦,延缓了王朝末世的到来。
    皇太后李婉儿是万历朝十五年来实际上的掌权者,也是张居正改革的真正幕后推手,尽管这几年她逐渐将权力移交给皇帝,但是她在帝国中枢的内外朝仍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朝中臣子都知道,皇太后是大明帝国实际上的擎天白玉柱、驾海紫金梁。
    李婉儿47岁了,漫长的岁月和多年严酷的政治斗争没有磨灭这位皇太后的本心,这几年来皇太后已经鲜少上朝,除了几位内阁重臣之外,她很少面见外臣,但是在内朝的宦竖、外朝的众臣子的传言中,这位以雍容优雅的美貌闻名的皇太后美丽依旧,面见过皇太后的臣子无不被皇太后的气质风度折服。
    在李婉儿看来,她只是在践行自己的命运,她洞悉世事,厌倦这场无常的游戏,但是命运将她推到了这一步,她选择尽力而为,如若能够让天下众生免除一些苦难,她觉得自己所承受和忍受的也是值得的。
    李婉儿感到内心平静,她时常会想起那个男人,那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们影响彼此的命运,一同创造了这番伟大的事业,最重要的是,这个男人深深地影响了她,传递给她勇气、良知、担当等等。
    李婉儿知道自己只能走下去,在她的有生之年扶持这个帝国,为天下百姓遮风挡雨。而她不知道,直到三百年以后才出现另外一个被称为“叶赫那拉氏”的女人达到她这般的权势,同样身为皇太后而执掌帝国。但是如若论做到“母仪天下、参政不乱政、秉国不贪权”,她李婉儿称得上古往今来第一人。
    张居正死后,李婉儿很少踏出后宫,多数时间在慈宁宫里面生活,这是一个春日的午后,李婉儿让宫女们打开慈宁宫那高大的宫门和窗户,让外面明媚的阳光透进来。
    李婉儿端坐在偏厅的餐桌前,翻看着户部送来万历十五年春季的账本,看账本是她最主要的工作,这是她从在春禧宫当宫女时就学会的经验,在账本中她能够看明白诸多问题,对于一个小小的宫廷和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