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页
作品:《万万没想到准太子是我》 杨景澄受重刑时不肯下跪,见了康良侯不愿行礼,证明他即使革职夺爵,傲气依然;可他又肯为了妻子向小人屈服,亦肯为了个武师父向康良侯求情,可谓重情重义到了极致。
九边武将,远离中枢。他们最害怕的是什么?不是帝王心狠,不狠无以驭九州;而是担忧亲手扶上去的帝王没良心,担心他们兔死狗烹、翻脸不认人。
宣献伯与康良侯,皆不知杨景澄未来会变成什么模样。至少此时,他的重情重义,打动了人。
康良侯倏地轻笑出声,意味深长的道:“殿下,您的想法……着实让臣开眼界了。”
第345章 问鼎 宣献伯似笑非笑的看着麻溜……
宣献伯似笑非笑的看着麻溜改口的康良侯,接着毫不客气的把死对头甩到了一边,笑呵呵的对杨景澄道:“古语有云,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臣以为,出了这道门,暂时称呼您为公子更合适,殿下您看呢?”
康良侯:“……”
杨景澄笑道:“古语还有云,君子慎独。称呼上,二位还是谨慎些为上。”
宣献伯笑着点头称是,随即,他敛了笑,郑重的道:“娘娘此前有密旨,我们算是知道了娘娘的打算。公子的心意,我等却不知晓。不知公子可否赐教?”
杨景澄听了此话,不由踟蹰。他心里压了太多的想法,却无法判断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因身边没有正经的谋士,于是他的视线,不得不飘向了侍立在旁的丁年贵。
宣献伯人老成精,这一眼,他便知丁年贵绝不止侍卫,不可等闲视之。再想想他的来历,顿时心中一凛,这是章太后的心腹之人!所谓天子近臣,往往位卑而权重,倘或拿他的品级待他,八成得被他埋进沟里。
通过短暂的接触,宣献伯大致摸清楚了杨景澄的脾性,觉得这小家伙和软了点,看不出甚雄才大略的胚子,但人是挺好相处的。可他旁边的侍卫,从头到尾只说了一句话,全程面无表情,是个什么脾性,或许康良侯有点数,他自己却是两眼一抹黑。再谈下去,恐怕要吃亏。
于是,宣献伯当机立断的道:“是我孟浪,公子勿怪。”
杨景澄却没顺势含混过去,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了宣献伯与康良侯两人。流放到了边疆,是生是死,取决于康良侯是成为他的臣下,还是成为他的仇人。而他想要拉拢康良侯的关键,在于他们的利益是否能达成一致。
沉吟了片刻,如今一无所有的杨景澄,终是说出了心里话:“我想报仇。”
杀父害兄之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丁年贵的回归,当日京中的种种,渐渐展露在杨景澄面前。就如宣献伯能清楚的知道,章士阁乃章首辅自家所杀一般,华阳郡公到底死于谁手,他父亲瑞安公到底是在谁的推波助澜下倒在了大街上,在漩涡中人的心里,早已不是秘密。
章鸿祯固然不共戴天,但御座上的帝王,亦是凶手!杨景澄的仇家不止在庙堂,更在金銮之上!
何况他好端端的局外人,被迫成为众人棋子,正来自于永和帝的私心!
“我从不与蝼蚁计较,我的刀,只会砍向幕后真凶。”杨景澄看向对面的两位勋贵,一字一句的道,“尔敢否?”
“哈哈哈哈!”宣献伯大笑,“好,您带种!我跟您干了!”宣献伯府与国同长,盘踞京中百余年。他虽在边疆,却自有消息渠道。从华阳郡公遇害时起,京中的消息便不断的往陇原汇聚。其中就包含了杨景澄的全部信息。
在他印象里,杨景澄仁弱有余,威望不足。对边疆武将而言,皇帝仁弱,倒无伤大雅。比起仁弱,他们更讨厌固执刚愎,偏又无长才之人。仁弱了,大不了把他当庙里的菩萨,宦海沉浮,各凭本事。固执刚愎则不然,一如永和帝,但凡他仁弱的放任华阳郡公做了太子,也不至于落到今日的境地!
宣献伯与康良侯还不同,康良侯和章首辅眉来眼去了多年,便是章首辅的提线木偶上位,也不妨碍他什么。宣献伯则是早年与华阳郡公颇有来往,一旦长乐那厮上位,单过往的信件便足以置他于死地。如若说康良侯倒戈杨景澄是为了更大的好处。宣献伯不惜千里而来,便是为了搏命了。
因此,杨景澄有气性,于宣献伯而言确是意外之喜!有气性的主上,他至少不会动辄犹豫不决。要知道,官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绝大多数时候,由不得人迟疑。大开大合固然容易死,却更容易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狭路相逢勇者胜!
杨景澄胆敢剑指帝王,凭这份胆魄,这场赌局,他跟定了!
康良侯的眼里也流露出欣赏。永和帝谋害华阳郡公,章首辅设局流放准太子,让人看得胆战心惊之余,亦难免生出仇恨。此时朝中诸人,除却吃了个满嘴肥肉的党羽们,余者对永和帝与章首辅的憎恨已至巅峰。
可憎恨总归会被时间消弭,磨磨蹭蹭,三四年后,当天下接受了长乐做了太子,华阳郡公已故多年的事实,杨景澄再想起势,便绝无可能有一呼百应的效果,更难以完整的继承华阳遗泽。
唯有一年之内,局势未定之时骤然反击,才能最快的稳定朝堂。尤其是,章太后尚在,她的威望,足以震慑宵小,让政权平稳的过度到杨景澄身上。
这也是章太后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故意让杨景澄备受委屈之故。天下谁人不知杨景澄的无辜?章首辅与新太子,连他这样一个生性风流柔和、鲜少与人不睦、对储位敬而远之、只知道跟在华阳身边撒娇耍赖的小世子,都极近□□刑讯,无论宗室与朝臣,何人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