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作品:《天命皇后/红颜依稀

    李锡琮微微蹙眉,想了想,忽然问道,“你不想回金陵,是不是?”
    周元笙微微一笑,半垂着双眸,将眼中一抹不舍掩盖在长长睫毛之下,“我自小长在苏州,其后又和你生活在北平。认真论起来,我在金陵不过呆了一年光景,对那里确是没什么感情。可是那又有什么法子,你终究是要回去,我也一定会跟着你回去。”
    李锡琮点了点头,道,“我的先祖、父亲都在那里,我的亲人、仇人也都在那里。说句实话,先不论天子该不该守国门,北地防务是否会空虚。单论情感,我也不愿再重返金陵。”
    似乎认真想了一刻,他便握住她的手,诚挚发问道,“不如我们迁都北平,从此长居这里,好不好?”
    周元笙先是讶然,随后目露惊喜之色,道,“这话当真?果然行得通么?”问过之后,已不觉细数起个中难处,“且不说水陆陆路该疏通的,只说北平城内现有的民宅,哪里够京师官员携眷前来?更紧要的,是连个现成的宫阙都没有,一时间哪里起的出一座似金陵禁中那般规制的殿宇?且不说你无处可居,便是连朝会大典皆无处可承载。”
    她到底摇了摇头,轻叹道,“这事不过是想想罢了,京师的官员一定不会许你贸然迁都,一定会上疏百般规劝,我瞧还是算了罢。”
    李锡琮耐心听她说完,便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安抚的笑道,“北平目下不及金陵繁盛,但只要将官员商贾搬迁至此,很快也会成就一座大都城,届时自不用愁那些官老爷们去何处落脚。疏通漕运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人力所及也不会拖延太久。至于禁城,北平倒是现有元大都时遗留下的皇城,虽荒败经年,在此基础上翻新修筑也能省去不少事。”
    说到此处,他忽然轻轻笑了出来,“阿笙,我并不想要一个彰显帝业的庞大宫阙,我的家眷日后定然不会多,无非是有数的那几个。我更加不想求多子多福,一来省却日后麻烦,二来也能少给朝廷和天下人增派负担。譬如日后的皇城,大可不必如金陵那般奢华。我说过的,若能打下这江山,是该还利于天下人,我应该兑现这个承诺。”
    他此时眼中的光亮胜过以往任何时候,自然也胜过他提及江山美人之时。周元笙静静凝望,便渐渐明白过来,他业已在运筹帷幄他的家国天下,帝业福祚——那并非简单的坐拥国土财富,而该是国富兵强,国富民强。
    她沉默须臾,对着他展颜,灿然一笑,随即将一记带着爱意,和少许敬意的吻落在他面颊之上,一面轻声道,“我知道了,我便陪你留在这里。”
    一切如周元笙所料,一切亦如李锡琮所愿。国朝久居金陵的官绅士宦们起初对迁都一事大为不满,奈何李锡琮自有数量庞大的拥趸,这些心腹之人散落于朝堂之上,不久便在舆论上占据了主导,其后的形势不过是人群随波逐流,一见主君威仪如此,二见大势已定,也便纷纷不再赘言。
    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李锡琮经过几番推诿过后,终于在这一年仲春,于北平登基称帝,改北平为北京,改年号为崇祐,册立王妃周氏为皇后,侧妃任氏为贵妃,侍妾卓氏为玉嫔。
    至崇祐元年仲秋时节,内宫几座殿宇方才将将赶建完成。为求事事与前朝不同,礼部上奏分别以乾清、坤宁为号命名帝后居所。于是周元笙的新居便成了坤宁宫,只是国朝太后大丧未过,李锡琮又坚持具孝服为母守制,是以这乔迁的新禧也便没有那么隆重。
    乾清宫的暖阁中尚有着新鲜楠木的味道,周元笙随手看了看案上奏疏,对李锡琮道,“礼部选了西山为太后营建陵寝,待明春建好,便可迎太后梓宫归来。西山是处风水极好的所在,不如你我日后也去那里,和太后相邻为伴可好?”
    李锡琮见她将自己想说的话,都抢先说了,便笑着颔首道,“好,那我便让他们着手去办。”他接着扯出一卷奏本,拿给她看,“都察院一干人等弹劾前首辅,也不过是当日檄文中的罪名,只道革其职务惩处过轻,难儆效尤,该当褫夺爵位,降为庶人。我先说给你听过,你心中有数就好。”
    周元笙匆匆扫过,点了点头道,“这是可以想见的,你当日以他和薛峥为讨伐对象,誓言清君侧,如今岂能让罪魁逍遥。薛峥还在刑部羁押,父亲却能得自由之身,也算不得公平。”停了一刻,复问道,“你派去说服薛峥之人,怕是都无功而返了罢?”
    李锡琮淡淡笑道,“态度总还是要做足,他薛峥要成全自己,我也要成全自己。两下里互不亏欠,来日才好在具案的奏疏之上,落下一个可字。”
    周元笙不禁一笑,不吝直言道,“薛峥还是有些才气的,所以你心里多少还是会惋惜。”
    李锡琮笑得一笑,摆手道,“我替他惋惜,只是为他高估了自己,做了不该做的决策。天下有才者不独他一个,独他一定有非死不可的理由。”
    周元笙心中微微一恸,忙又转过话题,问道,“父亲日前已至京师,目下在何处落脚?或许我该去看看他,于私情他到底是我的父亲。”
    李锡琮欣然点头道,“也好,我教人安排妥当,送你去周氏下榻处。过些日子没了爵位,仅靠着三郎的俸禄,他们的日子也不易。你若是要接济他们,我是权当作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