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页

作品:《侯府遗珠

    在吴氏屋里坐了会,与吴氏说了些闲话,林婉便在吴氏的催促下回了静思苑。
    没能如愿出府,回到静思苑的林婉便有些神色怏怏,坐在静思苑的书房里支着下巴看着窗外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厢房传来秋哥儿和霜姐儿的哭声立马便精神了起来。
    不能出门去铺子,那便好好养孩子吧!
    “走,咱们回屋,让奶娘把秋哥儿和霜姐儿都抱过来。”林婉吩咐一直静静守在书房外的杨桃,起身回了起居间。
    亲自奶大长子、次子,如何养孩子林婉还是很有心得的,甚至比两位奶娘还要有心得。
    说起两个孩子的奶娘,都有些来历。
    一个是吴氏费尽心思才找到的,一个是震南侯府千挑百选送来的。
    林婉的前两个孩子虽说都有奶娘,基本上却是林婉自己亲自喂养的。
    按林婉本人的意思,依然打算亲自哺乳。
    只是她也没想到怀的居然是双胞胎,便只能长叹一声,由着吴氏费心琢磨奶娘的事。
    吴氏寻找奶娘最初的目光放在叶氏族亲中身上,族里的确有人愿意来叶府给孩子当奶娘。
    只不过当吴氏将这个情况告诉林婉时,却被林婉摇头拒绝了。
    林婉的拒绝,倒不是她还想亲自奶孩子,只是觉得让族亲来给自家孩子当奶娘总归有些不妥。
    考虑再三,林婉便以族亲中有意前来当奶娘的妇人,其生产的时间与自己相距或超过了半年或不足两月,让吴氏代为婉言谢绝。
    为了表示感谢,林婉还特地让赵娘子出面往那两家有意来当奶娘的族亲家里送了些粮油米面和布匹。
    族亲不行,吴氏便将目光转向叶家在郊外的几个庄子,但是一圈找下来却只在佃户中找到一个合适的。
    那妇人的产期比林婉早四个月,林婉被诊出双胎的时候,她也快到产期了。
    待小妇人生下孩子,吴氏便让人每日里往墨香街送消息,发现这小妇人不但身子恢复得很快,奶水也很足。
    为了确定这小妇人的情况,给林婉肚子里的两孩子找到合适的奶源,在那小妇人孩子满月的时候,吴氏特地亲自跑了趟庄子相看。
    她很中意这个小妇人,而那小妇人也很愿意到叶府奶孩子。
    吴氏回来便将那妇人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林婉。
    林婉听了也觉得很满意,却也没有直接定下来,在妇人的孩子满两月时让人去庄子里将那小妇人夫妻二人还有孩子一起接到墨香街,她得亲自接触确定一下。
    亲自见到那妇人和孩子,林婉才知妇人今年二十,去年春日才成亲,孩子自然是第一胎。
    这样的情况在乡下还真是比较少见,林婉心里晃了一下,却没有追问。
    只与小妇人聊孩子的话题。
    孩子虽说是小妇人的第一胎,因为小妇人奶水足,孩子被养得肉嘟嘟的,很是可爱。
    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这妇人不但奶水足而且奶水的质量还不错。
    初见面时小妇人显得有些局促,在林婉有心引导下,很快便打开了话匣,可见还是个健谈的。
    更让林婉意外的是,这小妇人虽说见识不多,却是个识字的。
    似乎早就预见到自己识字会引起林婉的惊讶,小妇人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将自己曾经在城里当过几年丫鬟的经历一一告知。
    与小妇人接触的时间并不长,林婉对这小妇人还是挺满意的。
    这小妇人给林婉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而且是十分的干净。
    虽说小妇人身上穿的也只是一身半旧的衣裙,浑身上下却收拾得十分整齐。
    最重要的是,小妇人的一双手虽说有些粗糙,指甲却修剪的十分圆润,而且每个指甲缝都干干净净,林婉还特别注意观察了小妇人的耳后,同样也是干干净净。
    不过当看到小妇人怀里的襁褓时,眼睛里明显便有了惊讶。
    小妇人生的是第一胎,孩子的襁褓却是旧的,而且明显已经用了好几年。
    许是林婉停留在襁褓上的目光略有些久,小妇人脸上露出一丝窘迫,抱着襁褓的手身躯紧了紧,抿了抿嘴小声解释道:“这是家里几个侄子侄女用过的襁褓,乡下人都这样,老大用过老二用,老二用过老三用,直到不能用为止。”
    小妇人并没有多做解释,事实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家里太穷,没有多余的银钱给她的孩子做新的襁褓。
    她与男人很小的时候便订了亲事,却一直到她十九岁才成亲,便是一个穷字闹的。
    小妇人婆家姓丁,倒也不算一穷二白,甚至还有几亩良田,只是架不住婆婆和妯娌们都能生。
    丁婆婆生有四个儿子,小妇人的男人是老儿子。
    上面三个兄长成亲之后,便接二连三地生生生,短短十年,婆家的人口便从六口小家成了近二十口的大家庭。
    这还不算二嫂和三嫂肚子里正怀着的!
    光靠家里那几亩良田日子越过越紧巴巴,从几年前便开始向叶家佃地,但是就算叶家收的租比别人家少差不多一成,一年累死累活干下来也只够温饱。
    今年又是接二连三添丁加口,别说让家里的孩子们读书,这样下去只怕连温饱都难了。
    叶家正为还没出世的孩子寻找奶娘的消息,丁家人倒是早就听说了,只是开始的时候,谁也没往心里去,毕竟丁家的日子还能过下去,能一家人守在一起谁又愿意与家人分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