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页

作品:《农女的锦鲤人生

    说起来西辞哥哥回来好几天了,她就及笄那天见过他一面,都没有好好说话的机会。那天知道了西辞哥哥的心意,她心里有数不清的疑问,只是她已经是大姑娘了,不能随便往顾家跑了。
    七月恍然大悟,抬手敲她的脑门:“你可真是个机灵鬼!”
    八月得意洋洋:“那是!”
    七月宠溺的看着她,心里在为小妹高兴。
    默默闹闹冲去顾家,逮着顾西辞就是一顿揍。见顾西辞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他们俩又觉得没意思的很,随便捶了他几下就松开了。
    好在兄弟俩知道分寸,没有揍顾西辞的脸。顾西辞不仅没有生气,还让厨房做了一桌好菜,拿出珍藏的美酒陪两个好友喝起来。
    没什么矛盾是一顿酒解决不了,喝到最后默默已经喝迷糊了,抱着顾西辞又哭又骂:“你、你个禽兽,嗝,那是你妹妹啊,你好、好意思下手么你,嗝……我告诉你,将来你敢对、对小妹不好,我一定打断你第、第三条腿!呜呜……妹妹,小妹,大哥不想你嫁人,嗷——”
    顾西辞也有了醉意,神志却清明。听到好好兄弟的醉言威胁,他认真道:“大哥放心,若是我辜负了八月妹妹,定教我孤苦一生。”
    默默不知道听见了没有,拍了拍他的肩膀就趴下了,不一会儿就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待闹闹和陆灵秀盛大的婚礼一过,顾家就挑了个良辰吉日到护国公主府提亲了。两家正式互换庚帖,定下了八月和顾西辞的婚事,婚期定在了后年。
    三个儿女的婚事有了着落,独独剩下七月。原本不着急的秦笑笑突然急了,开始在京城里寻摸作风良好的青年才俊,势要挑一个让大女儿处处满意的女婿来。
    相比她的热切,七月的反应就冷淡多了,几年间没有相中一个人,最后还让母亲不要白费功夫,她暂时不想定下亲事。
    这下愁坏了秦笑笑,生怕大女儿的终身大事被耽搁了。还是沈冰和陆灵秀这两个儿媳妇安慰婆婆,道小姑子便是不嫁人,也一辈子是郡王府的人,日后一众侄子侄女会为她奉养终老。
    秦笑笑被安慰到了,渐渐的做好了大女儿一辈子不嫁人的准备。可是在七月十八岁这年,她突然告诉家里人,她和梁盛互生情愫,想要嫁与梁盛为妻。
    这话把所有人震懵了,要知道梁盛是嘉明郡主和梁戌之子,论辈分他是七月的表叔,尽管两人同龄,也是丛小一起长大,却是实实在在的差着辈分呢。
    然而七月吃了秤砣铁了心,只道一表三千里,两人表来表去已经是表到第三辈了,关系比那些能结亲的姑表兄妹远的多,他们俩不同姓,也不是一个祖宗,成婚也没什么。
    不仅她铁了心,刚刚高中探花的梁盛也铁了心,跪求嘉明郡主和梁戌成全。
    最终两家对儿女的疼爱占了上风,简直是硬着头皮定下了两个孩子的亲事。
    不出两家所料,定亲的消息一经传出,招来了不少议论,主要还是围绕两人差着辈分于礼不合,甚至有人借机生事,在朝堂上攻击景珩和梁戌罔顾人伦不守礼法。
    景珩和梁戌也不是好惹的,七月和梁盛不同宗不同族,仅仅差着辈分罢了,说起来也是两家之间的事,用不着外人掺和,就跟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吵了起来。
    吵嚷了几日,连皇位上的一国之君都不耐烦了,最后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们不许再吵,却是没有指责七月和梁盛的婚事不合礼法。
    次年,七月和梁盛大婚。婚后几十年,二人琴瑟和谐,到老了这份深厚的感情还让晚辈们艳羡不已。
    ……
    秦笑笑和景珩化作人形来到了人界,先去看望了几个早已头发花白的儿女。
    见他们依然沉浸在悲伤之中,便在大白天入了梦,告诉他们自己是下凡历劫的,如今劫难已过功德圆满,让他们无需伤感云云。
    兄妹四人几乎是同时醒来,想起昨晚的梦又哭了一场。待聚到一起说起各自的梦,才发现梦境居然一模一样。这下子他们确信是爹娘托梦了,而且爹娘真就是下凡历劫来了!
    这么一琢磨,他们不仅不再伤心,还变得无比激动,认为他们渡完人世间的劫难,就能和爹娘团圆了。
    四人的儿孙们看到老爷子老太太们的转变,却是一个个吓得变了脸色,生怕他们这是伤心过度,会随两位老祖宗一道去了,恨不得日日守着他们,不敢离开半步。
    秦笑笑和景珩很是欣慰,自觉把儿孙们教育的很好,后辈里没有出一个不孝子。而后,两人开始寻找早已逝去的几位长辈的转世。
    两人最先找到了秦老爷子的转世,这一世秦老爷子出生在一个地主之家,是备受父母疼爱的独生子。透过命盘,他这一生悠闲安乐,子孙孝顺。
    第二个找到的是秦山的转世,这一世他依然叫秦山,出生于一个武将之家,父母恩爱,弟妹友善。从命盘上看,他将来会从军,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将军,后因伤退伍,成为一个富家翁。
    与秦山有十世情缘的林秋娘则是举人家的姑娘,从小被父母娇养长大,及笄后会偶遇出征归来的秦山,两人一见钟情,最后喜结良缘,子孙满堂。
    第三个找到的是秦淮的转世,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小公子,将来他会在科举之路上一鸣惊人,之后辞官归隐,在乡间办起了书院,最终会成为天下读书人敬仰的一方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