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喻苏不知道柔妃当年的与唐家有关,仅凭这点,喻苏登基后若要服众,也不可能轻判。
    登基大典途中更换皇子,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
    然而当礼部尚书重新宣读遗诏,喻苏从吴志清手中接过传国玉玺后,这一次,文武百官再无异议,心甘情愿地俯首叩拜。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祥云入境,帝星归位,此乃盛世之兆。
    登基大典之后,喻苏将住处定在了明和宫,先帝留下的烂摊子不少,光是关押在狱中的贤王等人就需尽快解决。
    宓葳蕤则忙着给朱济善治伤,如此一来,两人竟是只能在朝会上相见。
    朱济善在天牢走一遭,受了不少罪,要不是宓葳蕤炼制的那枚回阳丹,还不一定能挺得过来。
    宓葳蕤劝他辞官养老,结果伤一好,人立马跑去了太医院。
    一切似乎在朝着本该运行的方向发展着,但宓葳蕤却知道,在上一世喻苏会在明年身死,这是他带给喻苏的劫难,唯有他能化解,也本就该由他来化解。
    化解的方式并不难,只需他将喻苏经受的亲自经受一遍即可。
    这对于九命狐妖来讲算不得什么,但留在宫中到底不便,好在如今有现成的理由。
    宓葳蕤寻到喻苏时,喻苏正埋头批阅奏章 。
    “皇上若是日日如此,怕是要累垮。”
    “你来了,我还当你不愿见我。”
    “怎会?”宓葳蕤捏着喻苏的手,见人笑起来,才提起话头,“关于去皇陵守孝一事,皇上打算何时下旨?”
    “此事不急。”其实在宓葳蕤提起这事前,喻苏就有过下诏改制的想法。
    “早一日出发,还能早些回来。”宓葳蕤不着痕迹地劝。
    现在宓葳蕤说起,喻苏便将想法告诉了他,“你说我下旨将去皇陵守孝一事改为留在宫中如何?”
    “不可。”宓葳蕤想都不想就否了,“如今你刚刚继位,诸事未定,贸然改制恐引得言官上谏。”
    喻苏脸色一垮,明知宓葳蕤说得有理,却仍有些郁闷,“那你说,何时下旨适宜?”
    “便选在下月初五吧。”
    国师替新帝守孝,虽是祖制,但这事说白了并非美差。
    是以临行前,新帝皆会为其践行。
    喻苏站在城楼上,直到看不清宓葳蕤的身影,才在安顺的劝说下回宫。
    与宓葳蕤一同离开的,还有秦越和本应迁居太妃住处的陆英,陆英的身份不易宣扬,但等到边关便可换个身份,光明正大地与秦越在一起。
    三人于泉州分手。
    除了必要的护卫,此行宓葳蕤身边并无药仆跟随,决明被他留在了宫中,有决明与林轲在,他也能安心在此历劫。
    皇陵清冷,宓葳蕤却不觉孤苦。
    不过三年,自此之后便再无妨碍。
    第一年元日后,新帝将年号改为永明。
    第二年有臣子奏请新帝选妃充盈后宫,被新帝以四海未平无心女色推拒。
    第三年初秋,听闻国师不日将归京,新帝大喜。
    三年光阴,一千多个日夜。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即便有夜九代为传信,但思念仍随着时间推移堆叠。
    宫道上,喻苏走得极快,龙袍的下摆翻飞,冠冕上的垂旒玉石相击,叮当作响,跟在喻苏身后的安顺小跑着追在后面,“皇上,您慢些。”
    可这会儿喻苏那还能听得进去,几乎是冲到宓葳蕤面前,挡住了他下拜的动作,“朕日日盼着国师归来。”
    宓葳蕤乘势勾住喻苏的小指,轻轻摩挲。
    这种心照不宣的小动作,带着隐秘的意味,无端惹人心颤。
    大庭广众之下,宓葳蕤自然不会逾矩,紧紧回握喻苏的同时,低声道:“臣亦然。”
    安顺喘着气停下脚步,瞅着皇上和国师执手相望的样子,远远地站到一边。
    国师归京,拜见帝王后,理应回青云阁整理内务。
    然而惠明帝却毫不掩饰对国师的喜爱,不仅亲自设宴款待,还留国师在明和宫叙话。见天色已晚,又让宫女收拾了偏殿,允国师在明和宫留宿。
    外人只当惠明帝倚重国师,殊不知本该在偏殿中的人,用过晚膳没多久,便跟着皇上进了寝殿。
    安顺兰芷杜若都是跟着喻苏的老人了,清楚主子的心思,也明白两人的关系。
    甫一入内,宓葳蕤便看到芙蓉帐上绣着大朵的合欢花,帐内的锦被枕头上俱绣着龙凤呈祥,床榻边一对的红烛燃得正好。
    寝殿内完全是按照皇上大婚的规格在布置,到处都透着喜气。
    喻苏低低斥了声:“真是越发没规矩了。”
    “臣倒觉得甚好。”宓葳蕤拿起放在桌上的酒盅,“喝了交杯酒,臣今后便可称皇上夫君了。”
    宓葳蕤的话犹如靡靡之音,喻苏听着便觉得有些醉了。
    “夫君?”
    “臣不可娶妻,自然是只能嫁了。”宓葳蕤掀起冕旒,扯开喻苏颔下的朱缨,“洞房花烛之夜,理应夫君在上。”
    两人纠缠着倒向床榻,宓葳蕤顺手打落帷帐。
    灯影婆娑,映出无边春色。
    喻苏语不成调:“……这就是你说的夫君在上?”
    在宓葳蕤近乎蛮横的动作下,喻苏很快被逼出了眼泪,但他仍如同藤蔓,死死缠着宓葳蕤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