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灾民
作品:《盛宠为后》 姜婉接过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她也“呸”了一句:“难怪上一世姜妧命他护守京城,没想到才三个月便破了城。搞了半天这人根本就是个草包!”
而萧睿暄也同姜婉轻笑道:“想当年我外公忠毅公和镇远将军府是何等的神勇,只可惜他们没能死于战场之上,最后却是死在自己人的勾心斗角!而整个镇国公府,更是踏着着郭家和梅家的尸骨而登上高位的,这位镇国公虽然封号吓人,可他们家祖上当年不过是镇远将军府一个喂马的。这是托了佟皇后的福,才会有了今日!”
“既然是这样,那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姜婉还是有些担心地问道,“他那信里,丝毫没有想要退却的意思。”
“第一次交手,我只是探了探对方的虚实,若是再遇到,我自然不会再手下留情。”说这话时,萧睿暄的眼中竟闪过一丝狠戾,就好似姜婉上一世所见到过的那样。
姜婉听着,却只是将头俯在了萧睿暄的胸膛:“打仗的事我不懂,我就想知道,我们会因此和朝廷全面开战么?就像上一世那样?”
萧睿暄抚着姜婉脊背的手也就一僵。
上一世,虽然名义上是三王共同起兵,可最先起事游说三家的还是安亲王。
这一世,挑事的依然是安亲王,可他依旧像上一世一样,躲在幕后挑唆着别人为他冲锋陷阵。
只是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镇国公佟维竟然是个如此不经打的。
佟维那边也是吃一堑长一智。
他凭着手中的西征圣旨,从附近的乡绅那“征借”了粮食,然后继续西行。
而苏屠平等人在萧睿暄的授意下,虽不曾与佟维正面相接,却是经常趁其不备的袭扰,惹得佟维总是顾首不顾尾的疲于应付。
“混账!你们都是酒囊饭袋么?”被侵扰的佟维也就很是气愤地在营帐内发着脾气,指着手下那些武将道,“你们也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怎么遇到这群人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佟维手下也就有士官站了出来:“这本也不怨我们,我们到榆林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可人家就是不和我们正面为敌,今天来偷个鸡,明天来摸个狗,十足的山匪做派!”
“难道我们连一点办法都没有?”佟维就瞪着眼睛瞧着那人。
“也不是没有办法!”那人答到,“他们的人不是喜欢装百姓么?我们就连着这边的百姓一起打,看他们还能装到及时!”
佟维也就觉得那人说得很有道理,这些人在萧睿暄的治下,平日里受着萧睿暄的恩惠,自己这个时候连着他们一起打,他们也不冤。
佟维打定了这个主意后,可就害苦了那些百姓。
在经历了几场战火之后,就有不少人举家携口地往银州城方向逃难,姜婉他们开在银州城外的善堂一下子就变得人满为患。
这些人来了,就要穿衣,就要吃饭,小小的善堂就显得难以为继了。
范氏也就来找姜婉,想让她帮忙拿个主意。
姜婉知晓后,也就同萧睿暄商量道:“我们之前办善堂的初衷,也就是想帮一帮那些因为灾祸而无家可归的妇孺。”
“现在不管男女老少都涌了过来,自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其中还有不少身强力壮的男丁。”姜婉不免有些愤恨地说道,“我们善堂绝不能成为这帮人好吃懒做的地方。”
“你之前不是说想在金州那边修引水灌溉的渠道么?不如将这些人都带到金州去,以工代酬。”姜婉也就同萧睿暄建议道,“免得他们在这边闲着,还容易生出事端。”
萧睿暄仔细一想,觉得姜婉说得很有道理。
西北地界向来缺水,为了让那些新开垦出来的荒地不至于再次被荒废掉,他最近一直在同靳先生商量着这个事。
修渠资金是个问题,可人力也是一个问题,他甚至曾经就动过调用军队修渠的心思,可被佟维他们这么一闹,他只得先把这个计划暂时放到一边。
现在姜婉重提这事,倒给了他一线新的曙光。
于是在同靳先生商量过一些细节后,晋王府便在姜婉所办的那个善堂外,支了个招工处。
不少闲在那的汉子在得知去修渠不但有饭吃,还会有工钱发,也就踊跃地报名。
但那些懒散惯的,却在一旁说着风凉话:“现在在这善堂里,不用做工依然有得吃,我们何必要去自讨苦吃。”
只是他的话还没落音,却只见善堂里突然跑出了个四个手执烧火棍的健硕婆子,四人站在一排,很是威风凛凛。
然后其中一人上前一步,扯开嗓子道:“我家主人有令,善堂只为救助年幼失沽的孩童,或是没有了仰仗的弱女子,身强力壮的大老爷们,从即日起概不接待!”
说完,四个婆子都很是默契的将手中的烧火棍往地上一顿,颇有衙门中杀威棒的气势。
那些胆小的,自然是被吓得不敢上前。
可还有几个仗着自己在乡里横行霸道的狠劲,还想上前理论理论时,就被那四个婆子用手中的烧火棍结结实实地打趴在了地上。
被打的那人也就趴在地上“嗷嗷”地叫。
之前那说话的婆子上前叉腰道:“俺男人是西北大营的棍棒教头,你竟然敢在我面前撒野!”
那负责招人去修渠的工头见了,也就站起来笑道:“就是嘛,男子汉大丈夫,有手有脚的,为什么要跟一群妇孺抢吃的?说出去也不怕被人笑话?”
说着,他拿手掸了掸那挂在挑杆上的告示:“跟着我一起去修渠挖水道多好,总比那些去前线打仗的将士强!”
众人一听,立即变得警觉起来。
历来打仗都喜欢抓壮丁,他们若是像现在这样闲散着,不是没有可能被人抓了去充军。
这样的话,还不如去挖渠!
一时间,大部分的人都好像达成了共识一样,纷纷在那工头处报名,表示自己愿意去挖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