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页

作品:《[清穿同人]清穿之佟皇贵妃

    十五哭笑不得,“我怎么和他来往了,不就是和他喝了几回酒说了几回话吗?”
    “你都不看看他现在还有人搭理吗?大家都不搭理他,你还和他一起喝酒,你都不知道人家背后怎么说你,都说你是三爷党!”
    和弟弟没什么可说的,十五让人端了酒菜过来,两个人一块吃了,吃到中间,十六喝了点酒,忍不住叹息,“哎,要变天了。”
    在十一家里,老九端着酒杯斜着眼睛看十一,“变天?变天还早着呢,西北凯旋的大军还在路上,七哥还要走一两个月才能到京城,不能刚回来就有人跟他说:七爷,您回来晚了,您走的时候是您亲阿玛当家,回来的时候,变成您兄弟了。
    我告诉你们,老爷子会等到大军封赏完了才想着传位的事儿,然后是过年,过完年这件事儿再说。推来拖去算算有小半年呢,这小半年京城绝对不太平,到时候谁知道明年能不能变天呢。”
    十一听了他的长篇大论,给他倒酒,“九哥,我瞧着这事儿拖不久,你不知道,老爷子身子......拖不得了。”
    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刚才还信心满满的老九难受的喝不下去酒,盯着窗外看了一会,“我是打心眼里盼着老爷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五一声叹息,他的爵位还好,是个亲王,两个弟弟的爵位就差了点,要是等着新君封赏——新君愿不愿意呢?
    而且宫里这两天有传言,说老爷子打算加恩孙子,把老七的功劳分给他的俩个儿子,一人一个君王。老七带着三个儿子去西北,一个继承亲王爵,两个新封的郡王爵,算起来一门三王,够显赫了,这是老爷子安抚老七。弘晖因为立下数次大功,老爷子也要给他一个郡王爵,而且,宫里传出的消息,老爷子打算让弘晖领正黄旗。
    两黄旗和正白旗是皇帝亲领,兄弟们都没有办法插手,其他皇子更是眼巴巴的看着,没一点法子插手这上三旗的事儿,如今这正黄旗就归了弘晖这个做侄儿的。
    想到这里,老五就替兄弟们委屈,这上哪儿说理去,要是弘晖自己求的,大家伙都能喷一喷他不守规矩,可是这是老爷子给的,能怎么说?这八旗事物老九都摸不到门槛,更别说十二十三乃至于十五十六十七这几个小兄弟了,如今让一个侄儿截胡了,这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老五叹气,“七弟虽然一门三王,比不过四哥家父子各掌一旗。”
    这个消息十一也听说了,他没太多的想法,没爵位就没爵,反正饿不着自己,自己也不用出来干活。
    “七哥家的那几个小子不成事儿,封他们爵士看着七哥的功劳,令七哥放心,弘晖这小子能成事儿,让他领正黄旗是因为给他加码,”说到这里,他对着哥哥们一挑眉毛,“老爷子这一步棋出人意料,如果真的是四哥坐了位置,你们说他怎么想?”
    老五觉得老爷子这是不安好心,老九觉得这是老四的报应,大家都不多说,举起杯子,“一块干一杯,来来来,喝酒。”
    “对对对,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外边的事儿干嘛?喝!”
    四阿哥也听说这个消息了,他心里更多的是安心,他早就知道老爷子的心结,不想让弘晖走二哥的老路,给了弘晖正黄旗,就是让他手中有人马。将来位居东宫了,不像二哥那样没办法直接控制朝臣,还需要通过索额图串联。也就是说,老爷子真的不是哄自己呢,他是真的打算传位给自己。
    要说这一步棋对未来有没有影响,绝对是有的,但是四阿哥觉得自己和弘晖将来不会走到皇阿玛和二哥的局面,四阿哥这会心里对这件事乐见其成。
    这是在小范围内流传的消息,他回到家里看到弘历正和福晋说话,想要把这个消息跟福晋分享。
    把弘历打发离开之后,夫妻两个私下的说了老爷子的这个决定。
    四福晋没有四阿哥想的那么多,她只有高兴的份儿,“哎呀,没想到皇上对弘晖这么看顾,这么说,他将来就是正黄旗的王爷了?”
    “嗯,”四阿哥在没外人的时候还是喜形于色的,“你明天进宫问问娘娘,要不要给孩子在外边建王府,这事儿悄悄的问,别让人知道了,要不然风言风语传的到处都是,人家会说咱们沉不住气,张狂。”
    “我知道,放心吧,能问就问不能问就等等,其实儿子住在咱们身边挺好的,我还想多照顾他一段时间,哎呀,没想到这小子这么有出息,真是菩萨保佑,我等会去上柱香谢谢菩萨。”
    四阿哥真实的目的不是要问儿子的府邸,而是要问老爷子传位的时间,如果娘娘说要盖王府,那就证明老爷子这一两年内不想传位。如果娘娘说不盖了,或者内务府的银子吃紧再等等,那就是自己快要心想事成了。
    四阿哥在这座府邸住了这么久,将来如果真的成了皇帝,他打算把这里留给弘晖,这是额娘给自己置办下来的家产,自然是要留给嫡长子。
    等自己搬走了,就让弘晖带着他儿子住在这里,如果弘晖要搬进宫里住在东宫,外边这处府邸也是要留给他的,甚至四阿哥不愿意让弘晖住在他二哥住过的东宫。据说哪里风水不好,地方又太小,哪有这样的院落看着宽敞舒服,家里甚至还有园子,足不出户都能溜达半天。
    想到这里,他就跟福晋说:“这是额娘给爷精心挑选的地段,里面一砖一瓦她老人家都亲自过问,用料实在,咱们住了这么久了,也没什么修补的地方,当年还有一次地动,也就房檐上掉了两片瓦,整个府邸稳稳当当的,可见内务府当年修建的时候是用了心的。家里还有活水穿墙而过,后院女眷和孩子们住的地方都是冬暖夏凉。更有你我种下的藤蔓花草,爷舍不得把这里封存起来,到时候这里就给弘晖,让他在这里开枝散叶,他将来接了爷的大位,就让咱们大孙子接着住,好宅子一代一代的住下去,也显得人丁兴旺福寿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