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作品:《遥远的天际

    “别胡说,当心一语成谶。”
    秦涛突然心里咯噔一下,汗毛直竖。
    过了半晌,他对谢蕴华说:“谢谢您。您总是向着我们。”
    “晚云是我的好朋友,你们是晚云最爱的人,我是爱屋及乌罢了。”谢蕴华说得轻飘飘。
    “这个‘爱屋及乌’用得极妙。”
    谢蕴华白了他一眼,那风韵犹存的脸又覆上了那种防御性的冷漠。秦涛只是温厚,并不傻,该懂的都懂。他识趣地不再多说。
    谢蕴华拍拍秦涛的肩膀:“走,一起吃午饭。”
    “好。”
    秦涛起身,和谢蕴华一起离开了小花园。
    园子又回归了空虚。
    一阵阵冰凉的秋风掠过。
    吹下残叶,吹走时光,吹不散心事,吹不尽思量。
    第四十五章
    今天,周成岳来了。
    他原是孤身前来,不想在医院大厅遇到了前妻梁自如和大女儿周思楠。称梁自如为前妻,周成岳没觉得不妥,因为双方已经协议离婚。当然,手续还在进行之中。
    自从离婚后,周成岳发觉梁自如没有从前那么招人烦了。她开始显露出一种智慧,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女人。但要说周成岳会因梁自如的转变而改变心意,那就是想太多了。周成岳只是觉得这样的梁自如沟通起来容易些,毕竟他跟她还有一个女儿。夫妻俩虽然闹掰,但是孩子还得管啊。
    周成岳对自己的成色很清楚——作为商人,他是上流。作为梁自如的丈夫,他是不入流。作为周思楠的父亲,他最起码也是及格。
    “好巧啊。”周成岳一派轻松地向母女俩打招呼。“你们也刚到?”
    梁自如懒懒地嗯了一声。
    周成岳问女儿:“楠楠,能不能先让爸爸和晓晓谈谈?”
    周思楠看向母亲梁自如,对方对她点了点头。
    “好吧。”周思楠不忘叮嘱父亲。“你不能趁机跟她说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她现在还是个病人。”
    “尽管放心。我可是把她当女儿看的,我能不为自己的女儿着想吗?”
    周思楠没好气地说:“但愿你说到做到。”
    “那我先上去,你们且等着,我要不了多少功夫。”
    周思楠点点头,陪母亲梁自如往休息区去了。
    对于周成岳的来访,苏晓并不意外。但她拿不准,她受伤的事情他知道多少。当然,她希望他最好一点也不知道。
    周成岳是成精的老狐狸,哪能不知道苏晓的顾虑?他大手一挥,豪迈地说:
    “两口子闹矛盾,你情我愿,犯不着对外人解释。”
    不愧是沙场老将,这大事化小的本事连鬼都服。
    但是他也说:“当然了,下次别玩这么大,思楠他们太不经吓唬。”
    也还是心疼她的。
    “谢谢您,周叔叔。”
    周成岳说:“你刚住进来的时候,思楠哭得昏天暗地,多亏我一口咬定你没事,这才稳住局面。”
    苏晓饶有兴趣地问:“您为何如此自信?”
    “都是有分寸的人嘛,哪能真玩命呢?”周成岳笑了。“你的心性我清楚,你绝对不会这么狠心丢下我们的。”
    苏晓叹服:“您真是个角色。”
    “都是几十年闯江湖混出来的。”语气中也是有几分感慨的。“晓晓,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要牢记付出与回报,你的福气就不会少。”
    “借您吉言。”苏晓笑了。“我听思楠说,您和梁阿姨已经协议离婚。”
    “总这么互相折磨也不是办法,我很感激她最后能放手。”
    这老狐狸说得好似在赎身。苏晓笑了,说:“我也认为你们两个分开了会各自更精彩。”
    “你放心,我会照顾好梁自如今后的生活。她有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找我。”周成岳的话语中也是有感情的。
    苏晓点点头表示赞赏。
    周成岳叹了口气,说:“现在就剩思楠的事啦。”
    “您请说。”
    周成岳开门见山:“秦涛这个出身还能这么洁身自爱,当真是万里无一。除了他,我谁家孩子都看不上。晓晓,你一定要帮我。”
    苏晓想了一下,说:“秦涛品行确实不错,人也是很聪明的,只是缺少某些历练。他真正的光华还没有散发出来。”
    “先把人占过来再慢慢练。”周成岳恨不得现在就去抓人。“不知道秦复那边对思楠是什么看法?”
    “他对思楠印象一直不错,知道她是好孩子。”
    “他的工作就拜托你了。”
    “我尽力而为。”苏晓苦笑。“虽然我也认为秦涛是最好的人选,但我们是否也该问问思楠自己的想法?”
    “这个不知好歹的死丫头,她懂个屁?”周成岳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和梁自得折腾个小破公司就以为自己有多能耐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她要是有你一半的懂事和知进退,我这白头发都能少一半。”
    苏晓却是苦笑。有道是: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如果她也成长在周家这种优渥的家庭 ,只怕她会更骄纵,更不知天高地厚。
    这时候,她想到了一个人。她问:“胜男最近怎么样?”
    “她刚过完两岁生日。”周成岳满脸疼爱。“这小丫头虽然不是很活泼,但是很聪明,记忆力极强。明玉教她的诗词和英语单词,她几乎过耳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