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作品:《汉有游女

    老人曾笑言,自己培育出最好的庭中嘉树是这“江吴玉树”。
    这片桂花林并不是老人一手培育的,不过偶尔来照看一番,称为桂圃,又称美园林,这个园林和城中城外的园林不是一回事。
    未近桂圃,先闻其香。微风送爽,馥郁芬芳。
    这地方谢客还算是熟悉的,外公带他来过不少次,他和晏晏幼时在老人帮助下一起种下两株桂树,寓意折桂。晏晏自然较他更熟悉万倍,撇下谢客小跑过去了,女孩如飞鸟投林,一头钻进了一片鹅黄中,几下就没了影子。
    然后听到她脆生生的叫喊:“谢谢,快过来看,快点,你猜我在哪里?”
    小妹妹就是这么顽皮,谢客依言去寻觅佳人踪迹,这小妮子又噤声不语,搞得谢客像牧童捕蝉一样行走在静悄悄林中,茂密的花叶很碍事,幸好里面的桂树要高大一些,他四处张望,飘落的桂花点点,落满头。
    地上已经铺满了细密的小黄花,等他一抬头,哗啦啦的落下一阵花雨。
    晏晏的笑声就在他头顶,饶是谢客早有准备,依旧被她吓了一跳。小姑娘不知道从哪里擎出一根长长的木棍,抬手打落漫天花雨。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这样的娱乐方式,不顾身在的桂树摇摇晃晃,枝叶摇摆。
    “快些下来,哪里像个女子应有的样子?”
    “就不下,你看你哪里像个男子应有的样子?”晏晏反唇相讥,不过她听话地扔了扔了木枝。
    “谢谢,你接住我,我要跳下来。”小姑娘冲着他说了这么一句,完全是个撒娇的妹妹。
    谢客没理她,又不是很高,这丫头上去可麻利多了。自讨没趣的晏晏轻轻落在地上,不忘拉着树枝摇啊摇的,落了他满头。
    两人差不多是过来玩的,漫无目的地乱窜,从树林另一边出来了,这边接着田陌,远处是静静的西洲水。秋日的泥土带着雨后的湿气,诗里说的田塍晓气酣大概就是这种模样,嫩黄的花蕊落了一身,因为味道太重,谢客一连打了几个喷嚏。
    “穿着外公以前的粗布短衫可还习惯?”
    晏晏忙着摘自己头发里的小碎花瓣,看着谢客一身村夫打扮,反而有几分难言的亲切,这种样子的谢谢,没有婆婆说的那些奇怪的名头,活生生地站在她面前。
    善变的小姑娘觉得自己没那么讨厌他,或许只是讨厌要嫁人这么一回事。
    “很舒适,晏晏……”他背着背篓站在前边,看着远处平芜漠漠,又有要悲春伤秋的意思,“秋日游,采得黄花戴满头,休,休,休,什么朱衣点头,什么遍干王侯,人不在,水空流……”
    晏晏赶紧打断他,否则这家伙指不定要手舞足蹈唱到什么时候。
    “好了好了,你在这等着,我去下面弄点水来喝。”
    谢客悻悻地坐下,小姑娘身轻如燕,小跑着下去了。
    荷叶青绿如盘,水珠滚滚,真珠一般,好看极了。晏晏喝饱了水做个荷叶杯捧过来,这呆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也不喝,看着水珠滚来滚去,自得其乐,十分高兴。
    “快点喝,等下漏光了我不帮你拿了啊。”
    “晏晏你看,这颗水珠。”晶莹剔透的水滴附在荷叶上,闪闪发光,落落如珠。
    晏晏都不带理他,自顾自辫自己的头发。
    谢客凑近荷叶口轻啜一口,凉凉的水沁入心脾,于是诗兴大发的谢公子差点要口占一首《荷叶杯》或是《一斛珠》,料来身边娇俏的小姑娘不会赏他面子,谢公子识趣地闭上嘴。
    于是他断定:“长安绝对没有这么好的水。”
    晏晏偏头看他,谢公子又不说话了。
    风来了,风又吹走了。晏晏觉得冷,站起来叫他走,好歹回去填满小半篓,再次进入林中时,晏晏回头和他说:“长安也不会有这么香得发臭的林子。”
    这是一句话,不是问句。谢客随着她,要弓着腰才不会被树枝挂到,少女晏晏没有她高,大概矮了一个头,娇小的身子和她的另一个小名儿一样,燕子穿林,灵活自如。
    回去的路上,晏晏让他走在前面,自己手里拿着一枝桂枝尾随,轻轻抽一下他的篓子,嘴里小声地嘟囔:“驾--”
    他说:“燕子,唱个曲子如何?”
    晏晏自然不肯。
    谢客不强求,也强求不来。他心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来,等自己累了,带着小晏妹妹一起回这里,似乎是很好的颐养之所。
    ……
    中秋晚上,谢客再一次尝到了婆婆的手艺。和外公小酌几杯后,他有些醺醺然,晏晏觉得有趣,借机给他倒了几杯,心情放松的谢客不疑有他,很快被酒中圣,程度由醺醺转向酕醄。
    酒品还行的谢公子小醉后不怎么爱说话,往往有些清醒,睡觉就过去了,一旦真的喝多了,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晏晏和外公外婆全给他拉着讲课授业,不知道是哪里带来的习性,说得有板有眼,外公也有些醉,自己睡觉去了,婆婆听得笑眯眯的,唯独晏晏受了苦,婆婆不让走,只能听着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她大多听不懂的话。
    其中多数是一些困扰他的疑问或者一直在做的课业,小姑娘苦着脸,恨不得把这才子打晕,不过她没成功,自己都快绕晕了。
    谢客在学宫里帮授业恩师扬子传授过小学,此时正和晏晏说他的考证,关于先贤未得有殷之书,以致后人亦无所得,古文必有错讹乃至大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