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作品:《不要记得我

    徐策听她说的有些心疼,毕竟她是女孩子,听她说话的口气,像极了几年前的她,孤勇,奋不顾身。
    徐策想了片刻说:“那就以牙还牙。”说完就挂了电话。
    东篱颓然心里乱成一团。
    她之前避而不接采访,看来没有用处。
    徐策挂了电话拨给代江问:“《每日财经》的主编是不是的你表姐夫?”
    代江问:“出什么事了?”
    “他手底有人出头了,你看版面吧,我一会儿过来见面了细说。“
    等徐策到后代江已经和宋庆鸿联系过了,此人叫林小艺,已经被上头直接开除,越过了宋庆鸿。
    代江拜托宋庆鸿对了解一下情况。
    徐策倒是四处打听没有任何消息,东篱一整晚都在写邮件。徐策想和她聊聊可是她精神紧绷一脸拒绝和他交流的样子。
    等晚睡的时候徐策才说:“你有没有想过有人买版面,这是蓄意事件。”
    东篱闭着眼睛“说到底,我是个做品牌的人,尤其是我个人,我需要全力以赴和荣恒品牌一样尽可能少有丑闻。不管蓄意还是那个记者瞎写。媒体传播力远远超过你我的预估。伤害力没办法估量”
    徐策摸摸她的脸笑说:“没事了,我脸皮厚,都推我身上来。”
    东篱没说话,心里却想:我为自己,也为你。我们都不容易。
    这么想着眼睛就发涩,睁开眼坐起身。徐策问:“怎么了?”
    东篱没了白天的孤勇,整个人都看起来像个委屈的小孩子,“我们都很努力的向好的方向努力,不管是事业还是家庭。但是这么久感觉还是在原地,时刻被人捏着命脉。这种感觉太糟糕了。”
    徐策伸手搂着她:“从被父母生下来那一刻,我们就在这个关系网中有了自己的定位,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祖孙……在这个关系网中有了明确的位置,占着这个位置就要为这个角色负责。这么讲虽然很没人情味。但是可以规划出秩序。我们可以有很多关系,远疏亲近都不相同,总有一些关系会慢慢淡去,会有新的关系加进来。你到那时候就不会烦恼了。”
    东篱被他说的有点失笑。“这样确实很没有人情味。”
    徐策抱了抱她,没说话。
    你知道吗?你今天吓到我了。我以为你觉得婚姻成了你的负担,你负担不起,所以要结束我们的婚姻了。我们的婚姻是我促成的,如果你觉得丝毫没有让你感到轻松的话,更糟糕的是我已经不想放开你了。
    东篱的脾气去的很快,等第二天一早起来已经过去了。没有前一天的颓废了。徐策赶着看一早的早报,也是一整版,是对《每日财经》记者林小艺诽谤污蔑他人的处罚决定,诽谤污蔑他人。以及新闻人的职业操守的规范。徐策看的笑起来,和他想的一样,是方兴的手笔。
    东篱早上要见方书明,约在了著名的本土菜馆。徐策出门前祝她今天顺利。她显然没那么乐观。等她走后徐策才打电话谢谢方兴,方兴和他外公有些渊源,又是东篱之前的上司,就连他相亲都是拜托方兴的。
    方兴听到徐策的电话,大笑:“我可等不了你们的媒人酒了!”
    徐策失笑:“到时候一定请你做证婚人。请外祖父亲自接待你。”
    方兴失笑:“半点不让人啊,到时候我一定备厚礼!”
    徐策满口答应:“到时候一定亲自上门请你。”
    作者有话要说:  “Tom说,我不擅长生意,从不插嘴。但我知道博客,泛滥的媒体,这些都太肤浅了,不过是昙花一谢,这些既不是新闻的根基,也没有益处,我们的核心,读者渴望的严肃新闻。为了他们我才会每周工作80小时。我不会被时尚左右。”这段引用《纸牌屋》第一季里面主编tom,他被老板解雇时说的。我非常喜欢这个固执的大叔。
    ☆、岁月才动人(六)
    代江调查到的消息是主笔小编林小艺接触的人疑似南科地产的人。徐策有些盘算,拜托他继续查。他倒是不忙,将工作推给代江,专心等东篱工作结束。
    东篱到菜馆时,方书明已经到了。在认真看菜单。
    东篱先说:“真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助理跟在身后。
    方书明抬头看见她笑起来,说:“我来的很早,这家的早餐非常棒。”
    东篱笑说:“方先生也是爱吃的人?”
    方书明笑说:“再大的财富,也不过一日三餐。这才是大学问。”
    东篱佩服他的豁达。
    她取了助理递来的资料,方书明抬手阻止她:“不急,我们吃了早餐再说。”随后和服务员加了两个人的早餐。
    东篱做什么都条理分明,但是方书明做什么都会实例讲解,然后分析清楚才着笔。行事和她有很大的不同。
    东篱问:“我初步构想,建立一个独立的餐饮品牌,服务我的酒店。时间越快越好。”
    方书明问:“为什么这么急?”
    东篱坦白讲:“荣恒想拿下这次的园艺博览主办方酒店合作项目。我需要在餐饮上取得优势。同比酒店业优势持平。我们需要推陈出新。”
    方书明笑起来又问:“外资酒店的又是很大,享誉国际。本土酒店想突出重为很难。”
    东篱笑的有些难,心里有些累,苦笑说:“所以我需要特色的餐饮和本土特色取得优势。毕竟这是在中国。需要中国式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