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作品:《我在宅斗文里当咸鱼[穿书]

    老夫人一到寺庙,便有些花钱无度,不过,几炷香罢了,也不值几个钱,傅莹珠无奈道:“那孙女儿过去了。”
    虽说要去求签了,但傅莹珠觉得,她八成能求个姻缘签出来。
    毕竟这座庙里的求签,是摇竹筒,掉了签子后,看上面的号数,至于号数对着的签诗是什么,全由庙里的人说了算。
    她祖母如此慷慨,庙中的人定然想哄她开心,八成会提及她的姻缘,毕竟她祖母近来最挂心的也就这件了。
    她到香炉那边上了香,又去院子中央的功德箱那又捐了一份香火,才去求了签文。
    签筒一晃,一根竹签掉了出来。
    傅莹珠拿起来看了一眼号数,将号数告诉了那静候在一旁的小僧人,小僧人拿着签文,去看了签诗,端着张喜庆的笑脸,说道:“施主,这是上好的姻缘签。”
    傅莹珠:“……”还真是说什么来什么啊。
    “是上签,还是下签?”她不死心地问了句。
    小僧人道:“是上上签呢,姑娘,您命里会有良缘。”
    老夫人被哄得开心,立刻笑容满面,傅莹珠却有些无奈,早知道她就不乱猜了,全被她猜中了。
    供奉着文殊菩萨的庙屋内,谢琅然的身形隐在门后,透过窗格子往外看了一眼,却是微微皱了皱眉。
    晃签文的桌子离着这间屋子近,外面几人的对话,他都听到了耳朵里,也知道傅莹珠求到了好的姻缘签。
    这本来让他心绪怦然一动,可方才透过窗棂一眼,他却看到傅莹珠正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也不知道是在想谁。
    这念头猛然间生出来,谢琅然的心里忽然有些不成滋味。
    作者有话要说:
    傅莹珠:谢邀,正在思考为何上帝将我生得如此充满智慧
    第62章 ·
    求得上上好的姻缘签, 老夫人眼睛都要笑没了,手又摸向腰侧。
    这动作看得傅莹珠心头一跳,人若执着于某事某物, 便不自觉会在上面投入太多。而一旦产生了投入, 就会更加执着。
    傅莹珠可不想让老夫人在她姻缘这件事上执着, 她巴不得老夫人忘记家里还有她已到了适婚年纪这件事。连忙压住老夫人的手, 状若撒娇地摇了摇,“别只孙女儿求了签文, 祖母也要给自己求个签啊。”
    她一边说着,另一只手不动声色地将手中拿着的签文递到了身后青桃的手里,别让老太太看到这签文了,约莫也能少想一下她的姻缘。
    这点眼力见, 青桃还是有的,忙接了过去。而签筒后立着的小和尚似乎也瞧出了傅莹珠的为难, 话锋转到了老夫人这儿, “施主,您难得来一趟, 不如也求个签瞧瞧?”
    “果有因业,因有果孽,这签文虽不能将日后事解释详尽, 但能做一二窥探, 求个安心。”
    老夫人沉吟片刻,心中有些被说动,便走上前去,摇起了竹筒。
    傅莹珠总算可以缓松口气, 拉着青桃到一旁,悄悄说道:“你手里这签, 可别再让我祖母看到了。嘘——不许多问,这是寺庙,当心隔墙有耳。”
    青桃忙抿紧嘴唇不问了,而隔着一道墙,贴墙而站的谢琅然还以为傅莹珠是在说他,做贼心虚似的心里一跳。
    等傅莹珠和老夫人离开了寺庙,谢琅然愣神片刻,很快回过神来。
    人家姑娘未必有说他便是隔墙之耳的意思,他这是做贼心虚了。
    不过,想到傅莹珠拿着姻缘签,像拿着烫手山药的模样,她那方才若有所思应是不在想京城的小郎君。
    没有什么小郎君。
    谢琅然只觉心头敞亮不少,屋子的门被人推开,方才那个年轻的小僧人走进来,看着他问:“这屋顶能修好吗?”
    “能。”谢琅然道,“只是需要一把梯子和几块木板,还有钳刀,木板的尺寸我待会儿画在纸上,劳烦小师父去找来。”
    “修个破洞怎么还这么费劲?”小僧人嘟嘟囔囔,虽说是他求人办事,却也是他脸上一副不耐烦的模样,“那你等着吧,我去把你要的东西找来。”
    临走前,小僧人多看了谢琅然一眼,简直纳闷极了。
    这修屋顶的活计又脏又累谁都不想做,怎么他接了这个活计,还这么傻乐?
    -
    回到京城之后,傅莹珠却在想谢琅然的事。
    不怪她想,这新科解元的身份炙手可热,周家想与谢琅然来往的愿望她知道,她外公家待她好,外公家的事便是她的事,如今谢琅然在寺庙里待得看起来并不舒服,对方若在困境,能出手相助一回,有来有往,那彼此感情也就深厚了。
    只不过这谢琅然太过低调,若是贸然将他的消息告诉别人,那她就是失了诺。
    傅莹珠想了又想,最后以表哥的名义,给谢琅然写了封邀请他到周府借住的信。
    怕惹桃色绯闻,她没以自己的名义寄信,沈朝青倒也好找,正在周府被周光柔关在屋里备考春闱,她去那含糊其辞地问了一声,没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只说想借他的名义写封信,沈朝青爽快应了下来。
    信一寄出,隔了几日,收到回信。
    见谢琅然答应了,傅莹珠才又到了周府,她私底下促成的这件事,周府自然格外欢迎。
    当初谢琅然不过在周家待了一日,便给周府添光不少,能将他留下,那可是多少京城高官想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