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页

作品:《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畜生和禽兽都一样,反正大将军就是说贼寇们都不是人呗!大胆你别打岔,让大力接着讲。”
    村民们正听着津津有味呢,对于大将军到底说的是啥一点都不关心,他们就想听听贼寇们被大将军打得有多惨,这样才能解气。
    “大将军领着我们把贼寇们的老巢给端了,我们在边关等了半年,贼寇们都没敢往回抢。大将军瞅这帮禽兽应该是怂了,就让别的将军守在那里,领着我们回家了。”
    董大力他们作为新兵,虽然也接受过训练,但到底不如上过战场的老兵。
    他们这些新兵大多数时间都是驻扎在营地的,做一些安营扎寨和做饭的杂活,总共就去过四五趟战场,还都是去打扫战场的。
    他们第一次打扫战场时,看到贼寇们的尸体都吐了,后来才渐渐适应。
    至于大力跟村里老少爷们讲的这些话,都是那些上了战场的老兵讲给他们这些新兵蛋子听的。他为了在大家跟前逞威风,把事都按在他们自己身上了。
    不过大力也不怕战友们揭穿他,因为其他人比他吹得还玄乎,他们十二个人现在是一个比一个能吹,把村里这帮男女老少唬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董大力除了吹嘘自己的英勇善战外,别的话倒都是实话。
    得知贼寇们被大将军撵回了老家,还失去了重要的城池后,村民们欢呼雀跃,全都给大将军喝彩。
    百姓们终于安心了,暂时不用担心战争波及到自己了,可以安心过自家的小日子了。
    大将军派了重兵把守要塞和贼寇们的重要城池,直接屯兵种地,以后那边就常年有官兵驻扎了。
    将士们可以在边关结婚生子,不出三代人,贼寇们的老巢就属于关外人的了,贼寇们想越界是越来越难了。
    莲花山村征兵出去的十二个小伙,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拿着朝廷发的军饷直接解甲归田,回老家继续种地。
    二是回边关继续当兵赚军饷,而且朝廷免费给他们分地,他们一文钱都不用花就能白得一大片荒地。
    而且当兵的年头越多,赚得军饷也就越多,即便是去了更冷的边关,他们依旧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其实若是能吃得了苦,第二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仅有免费的田地可种,而且还有军饷拿。
    贼寇们被大将军打怕了,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元气,边关暂时是不会打仗了,当兵不用上战场还有钱拿,这算是天大的好事了。
    不过就是娶媳妇可能困难点,不像是在老家,爹娘能帮着张罗张罗。
    虽然第二种选择最好,但是莲花山村里的小子们大多都选择了待在老家。
    他们大多数都是家里的长子,而且也在边关待过,知道那边的日子有多苦。即便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过,但他们也不想再吃开荒的苦了。
    董大力肯定是要解甲归田的,他家的日子过得好,他爹娘还给他建了大瓦房,他这次拿回来不少军饷,帮着家里还了一部分债务,家里日子不用过得太紧巴了。
    十二个小子中,只有王三虎选择了返回边关。在战友们还跟村里的老少爷们吹吹乎乎的时候,王三虎鸟悄地离开了村子。
    “我家三虎说了,他要回去赚军饷,到时候给我养老,给我家也盖上大瓦房。”
    王三虎走后,王老二还在村里到处吹嘘他儿子孝顺。但明眼人和王三虎的十一个战友都明白,王三虎这是打算一去不复返了,以后肯定是在边关成亲生子了,这辈子都不会回来了。
    边关远在几百里之外,即便现在可以走水路了,但是翻山越岭还是要费不少功夫,一来一回至少得一个多月。
    而且朝廷对驻守边关的将士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将士们一旦决定驻守边关了,想要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好事不能都砸你一个人头上,又想白种地得军饷,又想家人团聚,那是不可能的。
    王三虎为啥坚持要回边关军营,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是有数的。只有他爹王老二真信了儿子的话,以为儿子是给他赚钱去了。
    这次王三虎回来根本就没把军饷都带回来,只带回来了一半,这说明他早就想好了,根本不想回老家了。
    这一半的军饷就是给爹娘养老的,以后他往不往回捎钱都没心理负担了。
    村里大部分人都是同情王三虎的,觉得这小子不回来是对的,他没当兵前过得是啥日子,村里人都是有目共睹的。
    王三虎虽然是长子,但一点都不受宠,摊上王老二那样的爹,以后也给他留不了多少财产,这辈子都得活得憋了巴屈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村里也有不少人同情王四虎,毕竟王三虎跑了,王四虎就成长子了,以后他得跟他爹他娘一起住,这日子过得肯定得艰难。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觉得王三虎太不孝了,背着包袱就跑了,把爹娘扔下就不管了,诅咒他以后遭报应。
    但无论村里人咋议论,王老二都坚信他家三虎会回来,给他赚军饷,也不知道王三虎到底跟王老二说啥了,能把他这个精明的爹骗得团团转。
    王三虎一个人默默离乡后,剩下的十一个小子则全都留在了家里,开始相看媳妇。
    他们早就到了成亲的年纪,但是附近十七八的好人家闺女都已经定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