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 第180节
作品:《边山寒[种田]》 李青瑞站在墙边,看着弟弟脸红扑扑,只觉得造孽,手不由自主的按在了胸口处。
李青风完全不知道大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承受了多少,还在跟二哥说着营地这边的事情,一定让李青卓去看他养的鸭子和蜜蜂。
是的,自从往树林子里放了那些蜂箱后,即便隔了几百里,李青风觉得自己给蜜蜂安了家,也算是自己养的。
第199章
李青卓一回来, 在屋里坐了小半天儿,跟娘亲,姐姐、舅母、嫂子和姑姑说着话, 今天恰好有两匹母马下驹, 一群人又从屋里到马棚。
李青卓上次来边城还是四年前,现在营地里头没啥太大变化, 只是肉眼可见的人多了, 看上去有点拥挤。
外面变化可是太大了, 一列列房屋整齐,家家户户门前房后都堆的满满的, 柴禾垛自然是最高最大的, 拉着的线上晾晒着蘑菇、药材和腊鱼, 下面一群鸡围着草垛找虫子吃。
男人们在新城干活,女人们也不闲着, 在六月的时候特意去了南面的林子,各家各户都摘了一车蘑菇回来。
边城的蘑菇生的肥美, 炖肉放上一些, 大人孩子都忍会忍不住多吃半碗饭。
外头的百姓们逃荒而来,在短短的时间里, 就在边城扎下根,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比从前还要好。
早在信中就知道家里从野外捡回来不少马, 可亲眼看到长长的马棚, 李青卓还是有几分意外, 这也太能生了, 大大小小快有三百匹了, 怪不得老四给他的信里, 天天都是喂马,喂料。
揣崽的母马这几个月一直被照顾的很好,她们都不是第一次生了,躺在地上,被老邢头摸着脑袋,顺利的产下两个壮实的小母马。
被一群人围着,白色的小母马从娘亲的肚子里出来,四条湿漉漉的小短腿在地上弹动着,蹬着地,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马、驴和骡子在农家里就跟家人一般,这两个小马驹出生后,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李茂玉把一直准备着的温水端过去,两匹母马低头喝了半下,然后轻轻的碰了碰自己的孩子。
母马和马驹单独呆在宽敞的围栏里面,母马需要格外精心照料一阵子,这期间也要仔细的照看小马驹,一直到母子都没事,才会回到棚子里面。
几只小狗崽小短腿试探着往马驹那边倒腾,毛毛用爪子按个把它们压在地上,低低的叫了几声。
从小受到姐姐管教的桃子也在旁边狐假虎威的叫唤着,警告它们不要乱来。
小毛球从爪子下脱身,抖了抖身上的毛,蹭到李青文的脚下,特别委屈的“吱唔”着。
李青文忍住没有抱它们,而是摸了摸毛毛的脑袋,“做的好,辛苦了。”
他得给毛毛立威,要不这几只闹的厉害,毛毛不好管它们。
没有得到安抚的几只毛团子,磕磕绊绊的往李青卓脚下跑,李正亮一把将它们抱起来,嘴巴对着它们灵活的毛耳朵,小声嘀咕道:“别去找我二叔,小心让你们背百家姓……”
李正亮偷偷的瞄着李青卓,他觉得小叔比爹还可怕,他爹只会打屁股,二叔却要他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恐惧仿佛能够感染,狗崽们抖了一下,不敢再去看李青卓。
李家养的鸡依旧是最多的,因为照看不过来,专门有三个人帮着铲鸡屎,喂鸡。鸡粪最臭了,如果不及时垫土铲粪,太阳一晒,能把人活活给熏死。
另外,上千只鸡吃的也多,光鸡食,都够人忙乎的了,更别提还得防着大母鸡和大公鸡的扑打和撕咬去捡蛋。
鸡圈这边的人手不是固定的,凡是欠李青文家帮工的,谁有空就过来。
因为舅舅家烧砖,李青文家的鸡圈都是青砖垒起来了,隔一块砸一根木头,木头和木头中间挂着麻绳拉着的网,防止鸡飞出去作乱。
一开始,陈氏不想养这么多鸡,家里的骡马都经营不过来,这么多鸡养着操心都不过来。李青风不愿意,他觉得养三五十只鸡根本不够吃的,哪像现在,这么多,想吃就抓几只,边城地方够大,要养就多养。
当然,他原话不是这么说的,李青风说咱们家的人少,可江淙他们人多啊,他们四五十个大男人,一顿饭就得十几只鸡,养少了他们都不够吃的。
陈氏当然知道儿子心里头想的是啥,但想到江淙他们经常外出,确实没法养这些活物,自己家多养点,他们吃起来也方便,这才同意了。
因为鸡圈的味道不咋好,李青风就没让幺弟和二哥太靠前。
李正颜在李青卓的怀里,小姑娘胖乎乎的手捧着二叔的脸,吐着口水泡泡,“下、下去……”
李青卓摸了摸她脚上的小鞋,看穿的好好的,这才蹲下身,将人稳稳的放在地上。
李正颜学会了走路,她松开了小手,急急的走到旁边的土坑旁边,蹲在地上,从腐烂的草中捏出一个东西,走回去,递给李青卓,“二叔,给!”
李青卓刚低头,旁边的李正明就惊叫一声,“啊,蚯蚓,蚯蚓!!”
小丫头手里抓着一根长长的蚯蚓,细细的身子还在扭动着,李青文鸡皮疙瘩冒出来,但他到底年纪大点,比小侄子脸色好些。
李青卓掏出手帕,把蚯蚓接过去扔进鸡圈,然后给小侄女擦手,“这东西脏,以后不要用手抓。”
李正颜乖巧的点头,小白牙露出来:“知道了,二叔!”
这个土炕里面是野草烂叶子养的蚯蚓,专门用来喂鸡,村里的婶子奶奶都说,吃这个母鸡下蛋勤。
“仔儿教大家伙这样养蚯蚓的。”李青风自豪的道。
李青文握着小侄子的手,叔侄俩远远的绕过蚯蚓炕。
蛋是真香,蚯蚓是真的不敢多看。
他们刚走过鸡圈,村里的一群大小孩子都跑过来了,他们跟李青风和李正亮打着招呼,眼睛却看着李青文和李青卓。
这群大小泥猴子,看到李青卓时,莫名的有点不敢靠上前。
就这样,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看野鸭子,不用李青风开口,孩子们就自动去岸边的草丛里去找野鸭蛋,一个个的堆放在旁边的草篓里面。
七月天太热,野鸭子都不咋下蛋了,一个个在水草之中游着,看上去比岸上人可自在多了。
“这里从前是土包,后来夯城墙,一片都挖空了……”李青文给二哥解释道:“正好用来养鸭子。”
李青风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他把南边的鸭子和蛋都抓到了这里,又从桦树林里头装回许多鸭蛋,现在这一片野鸭子可不少,一同叫起来,村里家家户户都能听的到。
养鸭子的北面有一块浅水,在大太阳底下走了半天,大家身上出了不少汗,李青风带头下河洗澡,顺便指点几个孩子游水。
李青文和李青卓俩人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哥俩一起说话,毛毛挡着李正颜,不让她往河边走。
一直到李青云过来喊他们回去吃饭,李青风像是赶鸭子一般把水里的孩子们撵上岸,李青文一个个的数过去,一个不少后,一群人顶着大太阳往回走。
怕李青文晒坏了,李青卓把自己的外衣给他披在头上,自己只穿了一件薄衫。
在京城这几年,虽然读书苦累,但到底不在日头底下干活,李青卓白的发光,李正明看二叔都得眯着眼睛,嘟囔道:“晃眼……”
李青文听他说话笑个不停。
回去的路上,李青卓抱着小侄女,背着装满了鸡蛋的沉甸甸草篓,步履轻快。
李青文十分羡慕,他二哥不做力气活,但一把子力气还在,他现在抱着小侄子都累的嘘嘘喘气,他得慢慢锻炼。
哥三个带着侄子侄女和大狗狗崽回到家,发现厢房和小棚子里面堆满了菜和鱼、蛋还有米粮啥的,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乡亲们送来的,给李青文补身体。
他们那一片,谁家有生病的,亲近的人会过来探望,都不空着手,多少带点补品。
李青文昨天回来,许多人没准备好,这不,今天上午都送来了。
不单他们村,其他几个村子也都来了,虽然从前不咋相熟,但都在偏远的边城安家,各家各户想要好好过,必须相互帮扶,李家平时帮大家伙很多,这个时候不用相互打听,早早的便来了。
这么多菜可吃不完,要是晒蔫可就糟蹋了,陈氏给方氏送过去一车,又往伙房送了一些。
李青文到家,姜氏顶着大肚子给他们倒洗脸水,李青卓赶紧接过去,姜氏扶着腰,让自己的俩小子往后站,等李青文和李青卓洗完,才让这俩泥猴过来。
李正颜不用动手,她二叔洗完脸就用帕子给她手和脸都擦的干干净净。
狗崽崽看着旁边,把前爪伸向李青文,李青文接住了,握住上下动了动,问它,“你也要洗手手?”
狗崽崽叫了两声,李青文笑,扯过旁边的小板凳,单独拿了一块麻布,让小侄子往布上倒水,然后用湿布给它擦小爪子。
擦完一只,狗崽崽满意的把左前腿放下,又抬起了右前爪。
李青文看着他刚擦完的爪子毫无忌惮的踩在蓬蓬的灰土里,虽然知道白费力气,还是依着它,把右边的爪爪也给擦了擦。
狗崽崽满意了,颠颠颠的跑去跟兄弟姐妹们玩去了。
李青文站起来,先把这块布洗干净,又重新洗了手。
第200章
中午的时候, 李家人不少,李青文和李青卓一回来,李青云两口子和孩子, 还有陈山和一家也来了, 不用大人说,李正亮和李正明蹬蹬跑去营地里头, 去拉老邢头。
老邢头和几个管牛的刚忙完, 正坐在阴凉地方歇着, 远远的看到这哥俩跑来,其他人便打趣道:“中午你那碗饭算是省了。”
“爷爷, 爷爷, 饭好了, 有你爱喝的米酒,还有卤鸡爪子!”李正亮扯着嗓子喊道。
老邢头笑着站起来, 冲着小哥俩喊道:“听到了,来了, 慢点跑。”
看着老邢头被李家俩人一左一右的拉走, 留下的人羡慕道:“谁说老邢头命不好的,看看, 一辈子不娶媳妇,没孩子, 人家到这个岁数, 照样有一堆人追着喊着叫爷爷。”
从前, 大家伙嘴上说着羡慕老邢头, 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回过头来, 想想自己虽然穷, 但有媳妇孩子,再破也有个家,便觉得老邢头以后怕是得孤苦无依了。
谁能想到,李青文他们一行人到了边城,就那么巧,跟老邢头一起这么多年,处的感情深厚的像是一家人。
李青瑞他们每次出去回来都买一堆东西,肯定少不了老邢头的,每年夏天和冬天老邢头都有新衣服新鞋,李正亮和外头一群孩子也跟他们的叔叔们一样,亲近老邢头。
现在李家大事小情都不落下他,老邢头比营地里头的任何人过的都舒坦。
老了老了,平白得了这么一大家子亲人,谁听说了这事都得感叹两句。
老邢头可不知道自己去吃一顿饭,其他人心里头想了这么多,他现在正坐在桌边,小口小口的尝着淡淡的米酒,只这一杯,多了没有。
因为李青文把他当年醉倒在雪里的事情告诉了其他人,现在家里女眷们盯的比李青文还要紧些。
李正颜像个小肉包一样,从他爹腿上,爬到小叔的腿上,又抱着二叔的胳膊,转了一大圈,被李青风按住了。
做为李家第三代唯一的女孩,李正颜在家里备受宠爱,她也不怕小四叔,跟李青风掰了半天手腕,最后累瘫在小四叔的怀里,呼呼的睡着了。
江淙被周丰年喊去说事情,中午跟蒋立平和周丰年一起吃饭,他回来了,周丰年把巡视周边、训练官兵和观望普句人的重担交到江淙身上。
江淙离开营地那么久,自知理亏,知道该做些事情,并没有推脱。
周丰年给俩人倒酒,一边劝说他们,安心的留下来做事,守这一方平安,虽然边城孤悬北方,但只种种地,看着普句和罗车国,不开战的话,日子其实挺自在的。
周丰年很清楚,江淙和蒋立平他们这种没有显赫身世和背景的,就得在这种地方做事立功,要不永无出头之日。
蒋立平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心里头很清楚,周丰年说的没错,喝光了酒,他摸着下巴不由得苦笑。
他们之前勤勤恳恳的做事,结果却获罪,流放在这里,机缘巧合得了各种宝贝,家里过上了好日子,本来是别着脑袋去救人,结果去立了大功,重获了自由不说,还被提拔做了官。
大概这里是他们的福地吧。
李家那边先吃完饭,午后,稍微有点阴天,李青文和李青卓跟着爹和大哥去新城。
从外面看,高大的城墙宽厚坚固,墙上筑有城楼、女儿墙,墙高四到六丈,上方铺设着整齐的长条青砖,平坦宽阔,可供马车快速行过。
新城设东西南门,将军府地处城北正中,现在只画了线,连地基都没有挖,东面的军营现在已经起来了,一个个青砖高瓦房子整整齐齐,练兵场四周都是木头架子,上面挂着各种武器。
东西两边用一条贯穿南北的街道隔开,街道两边现在都是空的,不过按照计划,这里设置成坊市和店铺,以后用来交易或者交换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