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作品:《一颗红心向祖国

    沐春和从沐蕴手里接过那几页纸,快速的一个字一个字看了过去,嘴里还念念有词的夸赞,“没错,没错,是这样的,这个解题思路……”
    “这真不是你之前看过类似的题型背下来的?”沐春和看了一眼沐蕴将信将疑的说道。
    江丛听了沐春和这样质疑沐蕴的话都有些不满,在一旁说道,“沐教授这您可就有点不讲理了,这题我可都没见过,沐蕴一个高三的学生怎么可能见过,您未免有点对您的女儿太没有自信了。”
    “我这不是关心则乱嘛,以前从来没发现蕴儿居然有物理天赋,”沐春和捧着那几张答案,眼睛里满是激动,紧接着他又说道,“但蕴儿你想留学光有物理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外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爸爸,外语我从小就学,熟着呢。”沐蕴笑了笑满脸的自信。
    沐春和放下手里的纸,眼里格外的认真,“现在说这些都为时过早了,你还少一块敲门砖,你要出国留学,你还差一张录取通知书去打开利国的大学的门。”
    沐蕴没有拿到利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意味着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现在说这些有的没的都为时过早了,而今最紧要的是怎么样顺利且迅速的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
    “沐教授!我想到了,我可以给我的老师写一封信,把沐蕴做的那些题也一道寄过去,我老师要是看到了说不定会动心!”
    “真的可以这样做嘛?”沐蕴有些惊喜,但内心同时有些担忧。
    要是江丛的老师不喜欢这种行为说不定还会连累江丛,要是到时候真的连累了江丛,那她的罪过可就大了。
    “试试吧,沐蕴你这么优秀,我相信老师一定会慧眼识珠的。”江从快速的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着光亮。
    “那就麻烦你了。”沐蕴轻轻地点了点头。
    江丛脸上挂着灿烂的笑意,声音也格外的兴奋,“没事的,要是咱俩能一起出国那是最好不过的,到时候咱俩说不定还能相互有个照应呢。”
    在茫茫的夜色中,沐蕴仰起脸,朝着江丛笑得格外的真诚,这一刻他们心里的目标格外的一致,却又格外的沉重。
    沐春和在一旁沉思着开口,脸上的表情很是凝重,“这件事情,你得回去跟你妈商量商量。”
    “我会的。”沐蕴看着沐春和殷切的眼神,使劲儿的点了点头。
    一周后所有土豆都收的差不多了,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团队里大家都热情高涨,毕竟失败时乃成功之母,每个人都相信下一次他们一定会成功的。
    沐蕴和江丛在那边呆了将近一个星期,算着首都高中最后一次的摸底测验就要来了,沐蕴和江丛也从实验田回到了首都。
    回到首都的这段日子沐蕴异常的忙碌,她需要在一个星期内写出来一篇物理论文连带着江丛的推荐信寄到相隔几千公里外的利国去。
    面对如此艰难的又时间紧迫,专业性极强的物理论文,沐蕴和江丛两个人整天整天窝在图书馆里,翻阅着稀缺的物理书籍,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着,写下了了这片长达一万字的物理论文。
    最后一个字写完的那一刻,沐蕴眼眶蓦然一酸,一滴清泪掉在了纸上,江丛拍了拍她的肩膀,眼神默默的朝她投来,沐蕴擦了擦眼泪,傻傻一笑,表示自己没事。
    在空旷无人的图书馆内,两道狭长的影子被夕阳拉的老长,在这一刻他们心里也只有一个愿望,为了他们的祖国,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这天晚上,沐蕴难得回的早,于慧正奇怪呢,沐蕴坐在下来就神情认真的同于慧说道,“妈,我想去留学。”
    “论文写完了?”于慧眼里没有震惊,淡定的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了一口茶。
    沐蕴这些天连人影都没见着,她出于担心让于叔去打听,才知道沐蕴这么些天都把自己关在了图书馆里,听说是在琢磨什么论什么。
    于叔说的稀里糊涂的,但于慧一听便知道了怎么回事,沐蕴在准备论文估计是想和丈夫当年一般出国留学,她暗叹了一口气,只能装作不知道这件事。
    “写完了,江丛已经帮我寄到他的老师那里去了,在等消息。”沐蕴如实的回答。
    “非去不可吗?”于慧继续问道。
    “非去不可,这次不行下次,下次不行就下下次。”沐蕴毫不犹豫的回答,声音字字句句无一不暗示着她的决心。
    “当初我问你爸爸,他也是这样回答的,从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就算是不同意也是无用的,你和年轻时的你爸爸太像了……你们的天地都在外头,去吧,去闯吧。”
    于慧手里的茶碗轻轻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她眼神有些凌厉的扫在沐蕴身上,“去吧,记住,一定不能忘记你是原国人,我们沐家可不兴出忘恩负义之辈。”
    沐蕴知道于慧担心的是什么,她一把握住她的手,说道,“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的回来的,我还要跟着爸爸一起研究出能让原国所有百姓吃的饱饱的粮食呢!”
    母女俩的手紧紧地拉在一起,在昏黄的灯光中,于慧如十几年前一般艰难的点头,嘴角勉强挂上了一抹笑意。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沐蕴如往常一般上课学习,每次考试,成绩一下来无一例外,都是在学校名列前茅,即便如此沐蕴却仍觉得不够,她下了课就去图书馆看书,她几乎将图书馆所有的农科书都看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