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作品:《浮生如梦白日尽

    多年来,倒不曾记得还见过这么一个人,因为当时只算是匆匆一瞥,便再无任何交集,也没听说过任何消息,所以于当时年少的陆婉儿而言,并没有留存过多记忆。
    而现在之所以一眼便认了出来,当真只是因为那张多年前就帅到,足以令无数少女脸红心跳的脸,至少当年的陆家二小姐就是这样想的,还曾觉得此人与自家姐姐甚是般配呢。
    虽是时日久远,眼前之人亦不复当初的少年,加之天气寒冷又一路骑行而来,稍有些疲惫之色,可那面容倒与记忆中突然清晰起来的人高度重合,略有差异地只是越发成熟硬朗,棱角分明一些。
    倒不是见异思迁,就是大多数人对于美的事物,总是怀着一种天然欣赏地态度,又因众人审美不同,因此到底美到何种程度,对观者又会产生怎样地影响,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至于更进一步会不会令人产生据为己有的欲望,便更是因人而异。
    而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陆婉儿对自己竟有些迷恋温家表哥那张脸的事,都是以这个理由来劝慰和开解自己的。
    沂州府与京都本也相距甚远,远到和洪州城差不多的距离,不同的是一个需自西往东而行,而另一个则是由南向北才至。
    此时本该在京中立于朝堂之上关心家国大事的温彦行,却在冥冥之中与陆婉儿乘坐地马车同时出现在了一个驿站里,这确实是个巧合也是天意。
    当陆婉儿与舅母历经半月时间,终于快到沂州城外的时候;连春节都并未回乡的温彦行,也恰巧因温家老太爷近来身体欠安,前些日子收到父亲书信后特意请了探亲假,正在从京都赶回来探望其祖父的路上。
    若是其他原因,当真不一定能使得他回来,只是“孝”之一字作为当朝立国之本,于为官者尤甚;简单来说就是即使重要公职在身,这也是一个请假快,批假更快的正当理由。且父亲信中已告知于他,祖父此次病情并不乐观,许是要提前做好更为长久地打算。
    律例有言,子为父母,长孙为祖父母,需守丧三年;居丧期间不得为官,不得嫁娶,不得忘丧作乐!否则将受徒刑或流放之罪。
    早已是温家嫡孙的温彦行,近些年因功名在身,使得整个温家上下皆是以他为荣,因此倘若祖父病逝,便定是要辞官回乡丁忧的。
    而此时尚不知家中父母消息的舅母,听婉儿说外面好像是温家表哥,便十分诧异地也往车窗外探去,温彦行却已与随行仆僮几人牵马离得远了些。
    婉儿解释说多年前曾在舅母生辰之时见过一回,方才看到那人十分相似,于是半信半疑地舅母便把帘子掀的大了些,冲着那人的背影喊了一声“彦行?是你吗?”
    果不其然,温家少爷听见有人呼唤转过头来,只是也未曾想到竟然是远嫁洪州,也已是多年未见的姑母回来了。再也顾不上天气寒冷地舅母快速下了马车,而陆婉儿也只得跟随其后一并下来向温家表哥问安行礼。
    本以为姑母是与表妹一同回来的,待向婉儿说完“表妹,一路辛苦了。”温彦行方才看清来人并不是姑母的女儿,虽说称呼倒也没错儿,一时间心下颇为诧异,却也没有多问些什么,只是多打量了几眼同姑母随行的陆婉儿,一个裹在厚厚大氅之下,更显娇小瘦弱的南方女子。
    “姑母可是也收到了父亲的信,方才赶回来的?不晓得祖父的病情究竟如何了......”
    听得温彦行如此说,方才得知父亲病重的舅母情绪急转直下,久未归乡的喜悦顿时被焦急、难过所代替,还未及细问详情便先已落下泪来。毕竟若是病情不重,想来兄长也不会特意书信让温彦行从京中赶回.....
    于是顾不得其他,忙令随行众人准备继续赶路,本想让侄儿也上得马车路上细聊,却思及婉儿也在恐是不便,遂打消了此念头。
    陆婉儿扶着舅母,复又上了马车,也听得温家表哥几人已翻身上马前行而去,与从洪州城刚出发时不同,这回倒换成是婉儿紧握着舅母有些冰冷的手,温言安慰了一番。
    “婉儿,你说舅母这就是有所感应吧?还未收到书信,我便赶回来了......总以为父母还是多年前的样子,却不曾想都已是年老力衰之人,遇上天寒地冻的气候,节前节后确实有很多老人熬不过这样的冬天.......”
    本就因担心而抹着眼泪的舅母,说着说着,哭得更凶起来。
    “也许情况没那么严重呢?舅母先不要多想,你多年未归,可不能这样哭着进府.......”心里亦觉酸涩不已的陆婉儿,强忍着被同化的情绪,眼眶泛红地提醒着舅母。
    “你说的对。”已近二十年未归,早已嫁为人妇的温家小姐,终于擦掉脸上的泪痕,认真整理收拾了一番自己的情绪与仪容,怀着满心地忐忑不安回到沂州城的娘家。
    而温彦行一路纵马而行,与马车的速度自是不同。温家少爷先行到达后,传了姑母随后即到的消息给府中,于是温家老爷与温家老夫人、夫人,还有温彦行等几位晚辈一起,早已在温府门口等候她们的马车到来。
    待见到自己的母亲与兄长,舅母还是泣不成声起来......阔别多年的至亲之人一朝相见,又哪里能忍得住呢?陆婉儿心下释然地想,既是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哪有什么吉不吉利的道理,倒是自己刚刚想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