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作品:《大宋第一女讲师

    张儒秀一听,眼眸便亮了起来,想着人终于不再那么执拗,刚想开口夸赞一番转变,接着便被司马光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我还是坚定最初的想法,我还是觉着,民生为重,旁的都可以给民生让道。”
    回应司马光这番话的,是张儒秀的长叹。
    “罢了,你且按照你心想的去做罢。”张儒秀说道。
    碰壁也好,得势也好,都是他该经历的。
    她也拦不了。
    何况眼下与和谈相比,张儒秀更在意新政的事。
    和约早晚能谈下来,无非是早晚问题。新政却不同。改革措施一出台后,全国各地每日每夜都在变化着,稍微大意,便会有万千事发生。
    张儒秀当然想听听司马光对新政的见解。于是问道:“你觉着新政劲头如何?”
    “称得上是虎头。”司马光半点没有犹豫,夸赞的话脱口而出。
    “早些年我在汴京读书时,便听过范公的名声。如今新政有他打头阵,我也放心。变革之道,最后都指向了老百姓,这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
    司马光一番夸赞,原以为张儒秀也会随声附和。不曾想话音刚落,便看见人满脸愁容。
    “变革之初是虎头,那之后呢?”
    张儒秀贸然说了这么一句,叫司马光愣了起来。
    司马光身处变革浪潮一中,难免会忽视许多紊乱因素。
    新政的结局张儒秀是知道的。
    今年开始,明年便会宣告流产。
    新政的各项措施阻力太大,是做不下去的。
    可司马光不知道这些后来的事。他只觉着,张儒秀好似一开始就没对新政抱有太多期望一般,话里冷静自持。相比之下,他倒像是愣头青一般,摸不着头脑。
    “虎头,莫不该是虎尾么?”司马光试探地问道。
    那一刻,他蓦地觉着二人之间有道迈不过去的鸿沟,一出现便再也不会消失来。
    随之而来的便是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的枕边人,心上人,好似在无意之间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作者有话说:
    “天下治而不服,不足损圣王之德;天下弊而得之,不足为圣王之功。”出自司马光《贾生论》。
    “与其责虚名于夷秋,曷若拯实弊于生民也。”出自司马光《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
    第104章 好梦
    眨眼间便过了年。
    庆历四年, 也是司马光丁忧在家的最后一年。
    十月廿一,在一大家人正商量着丁忧后的去处时,宅老走上前来递了个信。
    那信是写给司马光的。
    彼时一家人正说着司马光出仕后的调令, 聊得正欢。司马光接到信时, 心里一紧,还以为会无端生出什么事来,接信时, 手都是抖着的。
    还是张儒秀站起身来在人身旁劝了几句, 司马光才冷静下来。
    一拆开信,瞧见了信上的字, 这才松了口气。
    信是同年好友孟翱写的。
    庆历元年, 孟翱正好是夏县的县尉,任满一年时,便见了司马光,二人一见如故。孟县尉体谅着司马光的乡居之苦,时常游过涑水河与司马光相会。只是没过多久, 夏县尉便被调到了坊州宜君去当县令, 此后二人也没再有联系。
    如今孟翱来信, 也是趁着司马光丁忧罢劝勉一番。信上字句恳切,毕竟碍着调令还没发下来, 孟翱的用词也讲究,生怕冲撞到什么。
    “还好, 不是坏事。”司马光看过信, 又走到桌旁坐下,同大哥嫂嫂说道。
    “那就好。”司马旦叹口气, 又道:“今日是守孝的最后一日, 按理说晚间戌时便能脱下丧服, 生活起居恢复常态。不过我还是想着,既然守了爹娘四年,那便有始有终的坐做下去。我们一家把礼守到子时,守到廿二日,再着手收拾贴身物件,一面等朝廷的调令。”
    这话说的中肯,桌旁坐着的人都点头说好。
    不差那一日了。
    晚间升起凉意,张儒秀被风吹得清醒,又见院外宁静,便起身站在那株老树下,心里一番感慨。
    彼时嫂嫂正忙里偷闲,哄睡了孩子,又刚给自家官人裁好了日后赴任要穿的新衣,一出门就瞧见张儒秀呆愣地站在风口处,抬头望天。
    “嗳,三姐你站在那冷地方作甚?”嫂嫂从屋里拐出来后,又拿了一件外罩,套在张儒秀身上。
    “我这会儿也没事,便想出去走走。谁知走了几步,从前那些事便涌上心头,拦住我,把我困在了树下。”
    张儒秀话似嗔语,叫嫂嫂听了一愣。
    嫂嫂以为她是被凉风吹坏了脑子,一时不清醒,唯恐之后她又发烧生病,便急忙揽着人往屋里走。谁知张儒秀好似被定在树下一般,任她怎么拉拽都不动。
    嫂嫂一时无奈,叹道:“是有什么心事么?按说不该啊,明日守孝期一过,往后的苦日子可都少了去。院里的人一听这消息,都忍着不欢呼起来,心里满是雀跃。倒是你,一脸惆怅模样。”
    “只是觉着在家这四年过得不真切罢了。”张儒秀抬头望天,月明星稀,河汉之象壮丽清奇。恍若看着看着,就能叫人看见出路一般。
    “我陪着官人待在家,倒也不是闲了四年。能干的事我都尽力去干了,能想的事我也尽力去想了。我也读了不少书,也跟着嫂嫂长了不少见识。只是如今想来,过去的那四年恍如指间流沙一般,时候到了,那些事也要散去了。日子清苦,周而复始地做那几件事,一直做下来,才觉年岁过得快。”张儒秀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