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作品:《红鹿为奴

    “什么人”
    李蒙说:“此人名为张和,其才智可比卧龙凤雏。”
    高焕神情稍有所改变,眉间略显狐疑,他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一号人物。
    李蒙说:“你不必觉得我是夸大其词,你同我去见他一面,便会知道我话中虚实,只是他未……未必瞧得上你。”
    李蒙说:“张和,他绝对可堪当世第一谋士。”
    ……
    高焕回到了房间,他坐在案几旁给自己斟了一杯茶,他没有喝,沉默了一会儿,问林姷:“你的病如何了?身上可还火烧一般?”
    林姷的脸色还不好,看起来有一点憔悴,但没有大碍了,她摇了摇头说:“没事了,只是还有一些红疹没消,可能得上一阵子药。”
    高焕垂着眼帘,摆弄着手里小陶杯,然后他将陶杯放下,说:“明日可能要启程去一趟朝平”朝平离河阳倒不远,高焕说:“你能撑得住吗?”
    林姷说:“可以。”她蹙眉又道:“不过去朝平做什么?”
    高焕只说:“去见一个人。”
    ……
    出发的时候,林姷的身体已经养得差不多,她坐在一辆马车上,一同的还有崔钰。
    她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崔钰了,自从她染了瘟疫便一直避着崔钰。
    她是怕传染他。
    如今再次见到崔钰,她忍不住上上下下仔细的看一遍他。
    她觉得崔钰又长高了一些,都快撵上她高了,原本稚嫩脸庞也变得有了一些棱角,不过他的五官本就属于柔和的那一类,皮肤也永远是白白净净的,即便再长大一些也不会像高焕那样棱角分明,五官深刻。
    崔钰的性子还是和小孩子一样,一看见她眼眶就红了。
    他扑在她怀里说:“阿姷姐姐,阿钰好想你。”他的声音也有一些变了,不再是稚嫩的童声了,应该是处在变声期,有些难听,破锣似的。
    林姷听起来觉得有些怪怪的。
    崔钰跟林姷说了好多话,一张嘴停不下来似的。
    林姷大病初愈实在是疲倦,有的话听进去了,有的话没听进去,忽然间她想起了崔陵,她问:“阿钰,你还记得你的哥哥吗?”
    崔钰正在说话的嘴停住了,他眨了眨眼睛,说:“阿钰记不住哥哥的样子了。”他有些苦恼,然后说:“阿姷姐姐记得吗?”
    林姷的脑中忽然浮现了一个影子,但却不像是崔陵,那影子一点点清晰,是高焕。
    林姷被自己脑中浮现的高焕的影子给吓了一跳,但她看起来还是很平静的,她说:“记得”
    崔钰伤心地说:“我好想哥哥,你说哥哥为什么不来找我们,他是不要我们了吗?”
    林姷没有说话。
    崔钰扑在她的怀里,他说:“阿钰想吃乳母做的酥饼,想跟陵哥哥去逛集市,想买柿饼和甜瓜……”他其实是有点想家了。
    林姷抱着他,恍惚间想起来,又快要到正元了。
    作者有话要说:待开新文《赵破奴》打滚求收藏,这本男女主双c,不虐,真的打滚求收藏,收藏多瓶子才有劲头写,不然写不下去呀,打滚ing
    这本女主很可爱,男主也很可爱,基本无雷点,有时会虐一点,但基调是暖暖的,在正史上架空,姐弟,剧情流,男女主一起成长。
    收藏多的话我就准备全文存稿百分之八十再发。(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一篇五十万字以上的长文)
    真的求收藏呀,打滚ing……
    第60章 张和
    朝平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热闹的很,路上的人也不少,以前是汉人多,现在是哪里的人都有,鲜卑人尤其多。
    李蒙先带高焕去了一家酒肆,人不多,只有几方案几有客人,李蒙磕磕绊绊地点了一道烤羊腿。
    一会儿伙计就捧上了菜。
    李蒙起身向那伙计拱手行了一礼说:“季文兄”
    季文是张和的字。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高焕不觉得意外,他看向张和,张和是个样貌清秀的年轻男子,年纪至多不过二十五六,此刻正笑吟吟的看着他。
    张和说:“将军既然来此,不如先尝尝小店的烤羊腿,若是觉得味道尚可,我们再谈无妨。”
    高焕笑了笑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要谈买卖。”
    张和也笑了,说:“买卖炙肉是买卖,买卖天下也是买卖,这要看将军想买什么了。”
    高焕说:“你知道我是什么人?”
    张和温和的微笑说:“将军将西凉兵引入宛城,乃是灭晋第一人,只可惜天下之人多不闻将军之名。”
    李蒙怔了一下,忽然起身,眼中充血道:“你……你说什么?”
    张和笑说:“文田兄还不知道,这位高焕高将军就是将西凉兵和匈奴兵引入宛城之人。”
    李蒙愤怒无比,他要早知如此绝不会将高焕引荐给张和,李蒙一把抽出腰间佩剑,直指高焕咽喉说:“我要杀了你!”
    高焕置若罔闻。
    张和笑着按下李蒙的剑说:“罢了,晋国气数已尽,这位高将军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
    另一边,林姷和崔钰在一间客栈住下,这客栈有些简陋,不过也能将就几晚。
    林姷撕开一张蒸饼分给崔钰,两人就着肉酱吃了几口。
    周宾在一旁不听的踱步,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总是忧心忡忡,什么人都信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