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作品:《反派总想劝我还俗[穿书]

    太后仿佛整个人泄了气,毫无反抗地被钱嬷嬷扶着进了内殿,中途好几次差点摔倒。
    ……
    庆安帝看着她的背影被门掩藏起来,再看向场中众人,神情复杂。
    以前他算计过很多人,现在算计自己的亲生母亲,母后落到这样的地步,他心中愧疚有之,但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而这,更让他觉得自己无耻。
    先帝与佑安公主的事情他之情,但对李姨娘的事情却一无所知,太后实在太过要强又偏执,长此以往必出大事,以后未必不会对晏斐然出手。
    庆安帝自知时日无多,想在最后的时间里帮新的储君一把,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晏瑾,他看向场中众人:“你们先退下吧,十七弟留下。”
    林知鱼不放心地看了晏瑾一眼,晏瑾却说:“无妨,你先在外面等我。”
    林知鱼一步三回头地出了慈安殿。
    殿内。
    庆安帝看着晏瑾。
    “十七弟,我终究还是有愧于你。”
    晏瑾没说话。
    庆安帝却不见丝毫生气,在病情加重感受到死亡一步步来临的这些时日里,他常常响起幼时的晏瑾,他比自己小许多岁,但每每见到他都会亲热地喊一声“皇兄!”
    他其实心底并不想亲近晏瑾,同为皇子,他们是天生的敌对者,不过晏雍在父皇和大臣眼中一向是贤明大度的太子人设,故而每次还是和晏瑾虚与委蛇,后来……
    “是朕当年授意宫中人欺侮你。”
    晏瑾脸上却没有太多的意外:“我早就知晓了。”
    庆安帝一愣,片刻后又是叹息又是无奈:“原来如此……我还是小看你了。”
    容贵妃死后,晏瑾和以前的处境大不相同,但他毕竟是皇子,身份尊贵,奴才们哪里敢为难他。
    但晏雍当时正值争位的关键时期,这么一个没有竞争力的皇子是绝佳的人选,他授意宫人欺辱他,然后再装作一个好哥哥在众人面前帮他。
    送周广去他身边,大概是他当年仅有的一点善心了。
    果然,他的贤良人设更加出众,朝中之人对他称赞有加,而且当年杜庭的父亲,晏瑾的外公也不着痕迹地帮他登位。
    他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杜家对晏瑾并非是表面的冷漠。在登上皇位后,他一步步地重用顾城义,冷落杜家,但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放心,终究起了杀心。
    也是在上次宫变的时候,庆安帝才终于看出来,晏瑾对皇位是真的没有兴趣。
    “罢了,想必你如今也不会在意我的歉意,流言的事情,朕会让人澄清,不会让那个小姑娘误会你……”
    晏瑾似乎终于点点头:“谢过陛下。”同时略带警惕地看了他一眼。
    庆安帝苦笑一声,知道他是怕自己再出手,他摇头:“退下吧,朕也回去了,如今这身子撑不了多久了,能为斐然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是。”
    庆安帝看着晏瑾离去的背影,无力瘫坐在了椅子上。
    *
    晏瑾出了殿门,就见到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朝他看过来,神情中仿佛把他看做是什么易碎品,其中林知鱼最甚。
    “……”本来晦暗的心情被冲淡了许多。
    “王爷,我们回去吧。”林知鱼走过来牵住他,没有问他庆安帝说了什么。
    “嗯。”
    周广见状松了口气。
    他先前把宋家父子带进去之后,就默默出了慈安殿,守在外面一个万一里面出了事情能在第一时间冲进去的位置,同时也防止有不长眼的人过来偷听,因此对里面的情况并不十分知晓。
    林知鱼出来之后和他讲了个大概,光是听着都难以想象王爷当时的心情。
    *
    一路出了宫门,几人沿着京城的主干道缓缓走着,都没有说话。
    直到孙庆转过身来道:“今日事了,我们几人已经商量好了,从此离开京城再也不会回来了。”
    他之前受制于晏瑾暴露身份,心里自然是有不甘的,但今日知道了那么多内情,心中唯余感慨,不想再追究,但——
    “只是小主子本来是千金之躯,王爷之尊,却只能与我一起隐姓埋名……”
    宋裕直接一把抱住他,两个人胖乎乎的,虽然不是亲生,但看起来却十足相似:“这里的人到处都是心眼儿,若是继续待在这里,我迟早要被算计,不像以前我拿着钱,走在街上都觉得自己是最牛的,景芝先生的书画卖了也能换许多钱了。”
    孙庆又气又笑,瞪他一眼。
    宋裕并不在意,嘿嘿一笑:“爹,那我的身份暴露了,你是不是以后就不会揍我了。”
    “公主临终前交代我,一定要好的教导你,让你成为一个正直坦荡的人,不惜打骂。”
    说起来就生气,当时他心想,自己如何敢对小主子动手,却不想这小子失忆之后,成了个流氓。
    孙庆每次看到他都控制不住自己。
    宋裕略有些失落地叹了一口气,看向晏瑾:“姜六,虽然我还很讨厌你,但你是真的很厉害,我只夸你这一次。”然后又朝向林知鱼,耍宝似的摇头晃脑,甚至用了他的气泡音:“原来我并不是长相成熟,而是我真的成熟,一时真是……心情复杂。”
    当年他爹为了隐藏他的身世,在他失忆后把他的年龄说小了几岁,再加上后来有张大夫作证,黎县的人渐渐地就深信不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