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作品:《朝暮/抛夫弃子后

    “丈夫出.轨多年,妻子甚至因此患上了心理疾病,后来妻子心理情况好了一些,痛定思痛总算做了离婚的决定。可这个时候多好笑啊,听到妻子要离婚,这个丈夫开始感到懊恼悔恨,跟小三分了手然后想要挽留妻子,甚至策划了一场假意绑架案,想要英雄救美挽回妻子的心。”
    “而丈夫情史混乱,也没把小三们放在眼里,草草一句分手给了分手费就算结束,也不管小三是否会心有不平打击报复……”
    前年冬天这场绑架案可谓轰动一时,因为和裴停今的父母有关,所以时朝暮也了解得比较多。
    裴父当时的一个出.轨对象对裴父是真心实意的,骤然被抛弃之后心有不忿,明里暗里跟踪了裴父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意外得知了裴父打算制造假绑架。这个出.轨对象心一横,觉得裴母死了的话,要么裴父去坐牢、自己报了仇,要么裴父没受到惩罚、但自己手里有个把柄也能重新跟裴父在一起。
    于是乎,这个出.轨对象用裴父给的分手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将裴父那场假绑架变成了真绑架案。而裴父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情况有变,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
    裴母和为救裴母一起被绑了的印白书都死了,绑匪被抓后供出了幕后主谋、也就是裴父那个出.轨对象。警方找上门,出.轨对象才反应过来自己也会被抓似的,仓皇之中脑子一热、选择了翻出阳台用跳楼威胁。
    在阳台外僵持的那段时间,出.轨对象把这里面的是是非非都给抖了出来,很是让围观的人看了一场“好戏”。
    再之后,出.轨对象没有跳楼、被警方带了回去。
    但裴父本人却在警方上门之前,留下一纸遗书选择了跳楼自杀。当时很是意外了一众人,毕竟裴父的罪绝对不至于死,高明的律师替他辩护下来,说不定连坐牢都不用,可裴父留下遗书就毫不迟疑从高楼上跳了下去。
    遗书上,裴父把自己自杀的原因归纳为“深爱妻子却做错事,一错再错以至于害妻子丧命,他无法原谅自己,失去妻子之后他也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就这样,明明是个婚内出轨还策划绑架妻子的渣男,网上却还有一小撮人为他“正名”。争辩持续了很久,这场豪门绑架案也被津津乐道了很久。
    说到最后,印白玉握着水杯的手都在抖,他的声音也在抖:“我哥那么清清白白一个人、一条原本鲜活年轻的生命,就那样死了,还不如一桩豪门艳闻来得有价值。除了我之外,没有人记得那场绑架案里还有个死者叫印白书,没有人知道印白书到底有多无辜……凭什么?”
    “就凭他裴停今答应了我哥会照顾我,就可以让我哥死得那么悄无声息吗?”印白玉狠狠咬住嘴唇。
    时朝暮沉默良久。
    过了会儿,时朝暮轻声开口道:“你哥的事我也感到很遗憾,你为你哥抱不平,甚至因此恨上裴停今,我都可以理解。但恕我直言,我不觉得你现在是理性的。另外……或许你会觉得我很冷漠,不过我还是得说清楚,你刚刚那些话除了一些情绪性言语之外,事实性的东西我都知道,我跟你在这里耗时间,并不是为了听你说这些的。”
    印白玉抹了抹眼睛:“我知道……我原本也没打算跟你说这些,莫名其妙就说起来了。好像已经不止十分钟了吧……反正就是……你要知道我哥印白书是个特别特别好的人,他很喜欢你,希望你能过得开心,这个礼物是他生前为你准备的,你不要嫌弃它是遗物,你把它收下好好保留,好吗?”
    时朝暮垂眼看着桌上的礼物盒,点点头道:“好。但你要再回答我几个问题。”
    “你问。”印白玉说。
    时朝暮想了想:“你刚刚说,你哥‘认出了我’是什么意思?他在那之前就认识我?”
    印白玉一手紧紧抓着挎包的背带,反问时朝暮:“你知道我哥的生日吗?”
    一串年月日浮现在了脑海中,时朝暮之前让人查印白玉和印白书,当时就注意到了印白书的出生日期和自己的一模一样。
    见时朝暮不说话,印白玉只当他是默认知道的:“和你同年同月同日生,你们还有过密切交集,他曾用名里有和‘书’字同音的字……这样一个人,你应该想得起来的。”
    时朝暮看着印白玉:“可是那个人已经死了十年了,死的时候还不到十一岁。”
    “找到尸体了吗?”印白玉问。
    时朝暮记得清清楚楚:“火灾,那片城中村的房子被烧了大半,火势才堪堪被止住,伤者无数,死者足有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完整的五家人……因为离起火点太近、当时又正是深夜都睡得正沉的时候,那五家人一个都没能逃出来。火灾现场一片狼藉,但警方最后找到的尸体数量是对得上的。”
    印白玉咬了咬唇:“只是人数对得上而已。还有家人的存活的,那尸体也能有个人去认领带回家。全家人都疑似丧命了的,就统一安葬在了陵园里。当年那场火灾太过严重,活人总是比死人更重要的,原本住在城中村的人都需要安置,加上年代和技术局限,有那么一具尸体、死因没有可疑、性别身高年龄甚至血型都对得上的情况下,没发现搞错了也很正常吧。”
    时朝暮的眉头越听越皱:“正好凑上的不是一个物体一个动物,而是原本一个活生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