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页

作品:《羊皮换瓜

    等大面积种植,粮食产量大减时,再禁止向之丘出口粮食,之丘国内无粮,就是大雍出兵的好时机。
    但现在计划还没实施,就直接开打了,原计划就没有必要执行了,这个棉花种子,就成了给厄法寺增加声望的东西,让庄子叔去斟酌棉花的种植数量,不要成为祸害。
    棉花种完后,第一个销往的就是之丘,之丘百姓对比黄金还珍贵的棉花自然不陌生,听说厄法寺要将种子送给他们,立刻感激涕零,甚至耕作完后,还会主动帮厄法寺修庙。
    看着这些百姓天真的目光,刨除国别,他们其实和大雍的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
    但谭玉书从不怜悯敌国,如果想得到他的怜悯,就得成为本国人。
    探子传来快报,肃关已经被北戎二皇子攻下!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有些焦急,此次出征,最大的目标就是“黄金之路”,而占据肃关,就相当于将黄金之路握在手中,这可如何是好!
    谭玉书却让众人稍安毋躁,攻入城池那一刻,正是最有意思的时候,比如论功行赏什么的。
    婆罗休赞坐在帐中,身边的下属看起来忿忿不平:“殿下!明明是咱们死伤无数攻下的肃关,可汗却将它赏给大王子,让咱们继续南进,太偏心了!”
    听到这话,婆罗休赞的手指渐渐收紧。
    父汗偏心的事,他又怎么会不知道,之前他请求带兵出征,父汗却要亲自领兵,分明是担心他攻下之丘后,“不服管教”。
    一路上,让他打最难打的仗,打下来后,却将战果轻飘飘的赏赐给别人。
    手下气愤的看着他:“现在怎么办,二殿下。”
    婆罗休赞看着远方,那就打!
    肃关一破,之丘就如待宰的小鸡,随便杀,他不仅要南进,还要直接杀进王都。
    中原人不是想要立八王子登位吗?那他就提前占据之丘王都,从里面自己挑一个新王。
    计划进行的比想象中顺利,肃关一战,把之丘人胆子都吓破了,婆罗休赞故意放战俘回去,传播恐慌信息,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入王都。
    屠卢可汗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进军速度如此之猛,直接攻入了之丘王都。
    他虽然打心里忌惮这个孩子,时时打压他,可之前话是他说出去的,现在完全不好收回,只能看着婆罗休赞头也不回的扎进了王都。
    庆功宴上,这顿庆功酒喝的真是没滋没味。
    屠卢可汗郁闷的睡着,不知何时,城中突然响起一片喊杀声,翻身起来,才发现城中不知什么时候杀进来一队军兵。
    那一刻,屠卢可汗甚至怀疑,难道是那个逆子造反了吗?
    火光中,谭玉书微笑,那您还真误会了。
    谭玉书虽说一路打一路安民,但这不代表他真就是来这单纯“解放”之丘人民的。
    兵贵精不贵多,这一路以来,他一直在操练着一个三千人的精英军团。
    他收买之丘百姓也没有白费力气,本地的百姓给他指了一条只有当地人知道,去肃关的险峻山路。
    所以谭玉书就带着这三千人,翻山越岭,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山路迂回过去,直接空降到了肃关附近,趁着夜黑风高,直接一个神兵天将,突入城内。
    婆罗休赞一路扫清南路,外无敌寇,肃关又有天险可凭,所以北戎兵守备松懈,直接被突然出现的雍军打蒙了。
    谭玉书占据肃关后,截断北戎后路,逼迫北戎军队向南逃去。
    于是婆罗休赞刚把陈敬思脑袋砍了,准备进行下一步,就看见他爹和他兄弟们狼狈的逃窜到这,大声指责他为什么进军这么急,以至于肃关失守。
    婆罗休赞:?
    不得已,婆罗休赞又返回去,在城下大骂雍军为何撕毁盟约,攻击盟友!
    谭玉书非常诚恳的道歉,当时天太黑了,没看清是盟友,他还以为是叛王陈敬思的手下呢。
    婆罗休赞:……
    那你把肃关还给我啊!
    谭玉书继续诚恳的解释,咱们出兵只是来征讨叛贼的,既然二王子你那么勇,把叛王诛杀了,咱们两国就该让之丘新王登位,撤回本国,新王的人选,他觉得八王子就不错。
    婆罗休赞简直快气死了,合着他们打半天,是帮他打呢呗!
    谭玉书微笑,抢个龙嘛,别生气,如果生气,他就只能在这里,把这群人都当饺子包了。
    如今占据肃关,北戎军队被拦腰切断,他们继续南进,就只能面对之丘军民和雍军。
    北戎军行军一向残暴,而雍军却深得民心,这个情形,之丘人会选择站在谁那面,不用说了。
    所以,二王子殿下,还要和他打吗?
    ……
    在小太子、和小帝姬百天的时候,西边传来捷报,王师已经直取之丘王都,进驻肃关,扶保八王子登位,全境尽伏。
    正所谓双喜临门,嘉明帝笑的嘴都合不拢了,又是一番大赏。
    百岁宴上,池砾作为“护国大法师”,也被邀请去给小太子、小帝姬祈福,作为高僧,还得到了抱一下小太子、小帝姬的殊荣。
    呵,他真是谢了,好荣幸。
    百天的孩子,已经非常烦人了,池砾象征性拿起佛珠,在两个尊贵的小屁孩脑门上晃晃,就算给他们开光了。
    小太子瞪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咯咯直笑,想要伸手去抓,见小太子喜欢,嘉明帝就升起讨要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