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作品:《阴霾天气

    另一边,周池屿偷偷瞄了宋柏杨一眼,看对方这副样子应该是完全相信自己的说辞,于是暗中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并且在心底里反复告诫自己,以后不要再做这种荒谬的事情了。毕竟他和宋柏杨现在还什么都不是,就还挺冒犯的。
    然后周池屿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对了,你今天去教室自习吗?”
    “去啊。”宋柏杨笑着说,“你忘了,我们住宿生没有选择的权利。”
    周末的时候,考虑到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实在远,走读生可以选择在家学习或者去学校自习,住宿生则是被孙惠芸勒令必须去教室自习。孙惠芸对于住宿生在宿舍里的学习效率有着较为清醒的认知。
    周池屿提议,“吃完早饭,我们一起吧。”
    宋柏杨便问:“怎么去啊?”
    周池屿想了想,“我的电瓶车还在学校车棚里,因为我们昨天是做公交回来的。所以只能坐公交去。”
    “对哦,你有电瓶车。”宋柏杨恍然大悟,“所以我昨天为什么没想到骑车带你去医院呢?”
    周池屿瞥了宋柏杨一眼,似笑非笑,“谁知道呢?”
    “哎,真是人老了。”宋柏杨悠悠感慨,“记性都不好了。”
    又瞟了宋柏杨一眼,周池屿还是选择告诉宋柏杨真相。
    “其实,是我故意没说的。”
    “嗯?”宋柏杨歪头。
    “因为骑车太冷了。”
    。
    周一的早晨,早读课,班里格外热闹。
    早读课这三个字从字面上来说,往往象征着同学们在美好清晨朗读的时间,但是由于大家都在读书,声音还交织在一起,所以也特别方便同学们说闲话。
    只需要稍微注意一点,别被孙惠芸逮到就行。
    江君今天起得早,看见宋柏杨的时候,双眼里已经闪烁着八卦之光。
    “宋哥,吃瓜吗?”
    “吃。”
    宋柏杨把书包放下来,随手拿起一本语文书立起来,盖住自己大半张脸。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吃瓜。
    “方文泽信息素泄露这事,你还记得吧?”
    “记得。”
    江君很欣慰地点点头,“那孙惠芸开班会的时候,说大家瞧不起omega使用便宜的阻隔贴的事情,你还记得吧?”
    “记得。”宋柏杨眉头一皱,“难道……这两者之前不会有什么关联吧?”
    “对了!”江君一拍大腿,“我说孙惠芸班会课平白无故地怎么会拿便宜阻隔贴来说事,原来是为了她的宝贝学生方文泽。”
    宋柏杨迟疑地说:“所以方文泽觉得……大家瞧不起用便宜阻隔贴的同学?”
    “对。”江君面上已经流露出一丝鄙夷的神色,“班里谁瞧不起使用便宜阻隔贴的同学了?方文泽想的可真多,我真服了他,他也太敏感了吧。”
    “然后,你知道的,方文泽的家境并不好,好像还是单亲家庭,他和他妈妈相依为命。”
    “所以方文泽不是买不起那些品牌的阻隔贴吗?他和不知道哪个小店的阿姨商量好了,专门买刚过期的品牌阻隔贴用。”
    “小店阿姨本来愁着过期的品牌阻隔贴卖不出去,最终只能销毁或丢弃,白白增加营业成本,这下突然蹦出来一个愿意买过期的阻隔贴用的同学。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两人这不是一拍即合,合作共赢么?”
    说到这,江君没忍住嗤笑一声,“还真是是笔好交易。”
    宋柏杨一边摇头,一边凝声道:“用过期阻隔贴会出事的。”
    “是啊,所以上次我们班不就出事了吗?”
    宋柏杨听得眉毛已经不由自主地拧起来了,“而且我记得卖过期阻隔贴是违法的吧?这小店阿姨胆子有这么大?严重的话好像是能吊销营业执照的?”
    “对啊对啊。”江君又讥诮地笑了一声,“所以怎么说方文泽聪明呢?人家可是经常考全校前十的大聪明。”
    “让我来告诉你,他是怎么说服小店阿姨的。”
    “今天不是10月25号吗?”江君开始举例,“假设小店阿姨进了一批货,保质期的最后一天是10月25号,方文泽就会在10月24号的晚上去买,小店阿姨在价格上给方文泽极大的优惠,保本就行,这样,对于小店阿姨来说,并没有违法。”
    “这有点像……钻法律的空子。”
    “没错。”江君气不过,“所以我现在想想就后怕,原来从高一到现在,方文泽一直都用的是刚过期的阻隔贴,原来我们班一直埋着一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炸弹。”
    “他有点虚荣。”宋柏杨想了想又说。
    江君疯狂点头表示赞同,“哎!宋哥,真是人不可貌相,我之前还以为方文泽是不小心信息素泄露的。没想到并不是。我真觉得这比不小心造成信息素泄露还可怕。”
    “问题是,他虚荣可以,他方文泽爱怎么虚荣怎么虚荣,我管不着,但是他能不能做这种极有可能危害到公众利益的事情?”江君深吸一口气,“宋哥,我最无法理解的是,孙惠芸知道了这件事竟然向着他!”
    宋柏杨也怔住了。
    他猛然意识到,江君说的没错。
    孙惠芸竟然向着方文泽。
    就连那次主题为“阻隔贴”的班会,孙惠芸斥责的也是方文泽眼中的、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的“鄙视链”和瞧不起使用便宜的阻隔贴的、高高在上的“同学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