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作品:《花未眠

    姜氏根本就不敢肯定那红花的事到底和女儿有没有关系,毕竟她那么喜欢孟绍扬,谁知道会不会一时糊涂呢?
    她和花仕明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这样的担虑。
    但就这样认了却也是不行的,既然来闹了,就一定不能这样算了。花仕明身为闻花城主,更不可能在这种事上退让,他当即做了决定,冷笑道:“孟夫人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姓花的自然是不能耽误别人延续香火,只是我们花家的女儿也还不至于嫁不出去非要嫁给你们孟家,倒是你们当初来提亲的时候,可从未说过你儿子早有相好,分明就是骗婚!”
    骗婚这顶帽子一扣下来,孟希彦也不能淡定了,倘若花家要为这事去打官司,虽不一定能服众,但凭花仕明一城之主的身份,官府肯定会有所偏袒,到时候只怕除了要退还全部嫁妆,还要判孟家拿出一大笔赔偿来。
    最关键的是孟绍扬可能还会有牢狱之灾。
    孟希彦想到这个就恨不得家法狠狠伺候自己的儿子,以往循规蹈矩从不出错的人,谁能想到竟可以干出这样的事?当初他突然说要求娶花家大小姐的时候自己就觉得奇怪,但想着花家好歹也是闻花城第一家,加上冯存义也赞成他们和花家联姻好和宁家打对台,所以才答应了下来。
    可结果却搞成了这样!
    “亲家翁……”孟希彦正准备说些什么,一直像木头人一样跪在那里的孟绍扬突然朝着花仕明夫妇“咚咚咚”磕了几个头。
    “爹,娘。”他顶着脑门上的淤青,望着花仕明和姜氏,红着眼睛说道,“今日我在飞雪灵前立誓,我今生今世只有她这一个妻子,绝不再娶。”
    高氏大惊:“扬儿……”
    “我意已决。”孟绍扬满目坚定地说道,“母亲不必相劝。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这下子不仅是高氏,就连花家的人也愣住了。
    良久,花仕明才叹了一口气,淡淡道:“你好自为之。”
    姜氏也不再说什么,能得到这种许诺,无论对花家还是对飞雪,都已经是最大的尊重,再多的银两其实都不及这一个世所罕见的承诺。
    她抹着眼泪被花仕明扶着走了。
    花宜春默立良久,抬眸看见一直静静站在旁边的宁婉清,顿了顿,走过来问她:“二弟那边……还是你来告诉他吧?”
    宁婉清牵了下唇角:“告诉他什么?我真不知如何开口。”她面带鄙夷地看了眼孟家的人,又看着花宜春,说道,“你们才是飞雪的至亲,还是你自己去跟他说吧。”
    她对花家实在是失望透顶,人都没了,还在意什么正妻的名分,不过一句虚无缥缈的许诺就让他们顺着台阶下来了,难道就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吗?她简直都不敢相信!
    宁婉清一刻都不想再留在这里,说完最后一句话,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
    孟家在府里要停灵三天,第四天上午出殡,而算一算时间,花令秋正好是在那两天回来。
    宁婉清说是对花家失望不想再理这件事,但却不可能不顾及花令秋的心情,所以她还是早早就安排了人守在沿途的道上,只要发现花令秋的踪迹就立刻来报,她要亲自过去。
    可她却晚了一步。
    这天,也正是花飞雪出殡的时候,宁婉清早上刚起床正在梳洗,下面忽然有人来报说花少主派了小厮过来有急事要见她。
    她就在花厅见了对方,她认得来人,是花宜春的近身随侍。
    谁知那小厮也顾不得礼节,见着她急急忙忙地草草行了个礼,就径自开口说道:“宁少主,我家少主请您赶紧去玉城一趟,务必拦住二公子!其他的事少主说他自会想办法解决。”
    宁婉清心头一跳,却来不及细究,只忙问道:“他们要去做什么?”
    那小厮道:“二公子好像是一进丰州就听说大小姐的事了,今早天还没亮就回了彩云坞找少主,旁的也没说,只问了少主一句‘我现在要去找孟家算账,你去不去?’”
    “少主只略一犹豫,还未来得及解释,二公子却已拔腿就往外走,少主怕二公子吃亏,更怕他因此得罪了城主和夫人,所以急急追了上去,又派了小的来跟您报信。”
    这小厮话才说完,那头管事的就又来报了信,说跟着姑爷出关的马队已经都到家门口了,但姑爷和几个近卫却没回来。
    宁婉清沉眸微忖,立刻招了董穹过来:“去打听清楚孟家今日送殡的路线和下葬的时间。”然后又转头吩咐纯光,“立刻备马,带上甲队护卫随我出发。”
    “是!”众人当即领命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抹泪,花二终于回来了……
    宁少主表示:拦住我老公什么的不存在的,我也忍了很久了。
    第70章 反目为仇(二)
    花飞雪是孟家的儿媳,死后也理所当然地要入孟家的坟地,作为玉城的知名大户,孟家的墓园自然在选址上也不会含糊,早年间后代发迹之后还专门找了阴阳先生算过,最后花大价钱买下了东郊一块据说是聚气之穴的山地,寻了个吉日吉时把祖上的坟都迁了过来。
    因这回花飞雪是“凶死”,所以高氏又特意请了人来测算下葬地点和下葬时间,最后那阴阳先生叽里咕噜念念有词了一通之后,对孟希彦夫妇说此女怨气极重,下葬的时候需用一块石头压在身上,以免祸及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