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纳諫之无奈
作品:《贞观情仇》 大唐贞观十七年阴历正月十七日(西元643年阳历二月十一日),官居太子太师的魏徵病逝。
当朝皇帝李世民为此罢朝五日,并用他擅长的书法为魏徵写碑文。另外,他还含泪发表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镜矣。”
他的悼念多少含有一些真情,毕竟君臣一场,相处了将近十七年。不过,这也不能排除他为了彰显自己是纳諫明君,而有演戏的成份。魏徵去了,李世民不再需要凡事经过他同意,难免松了一口气,觉得少了掣肘之人,从此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
李世民刚弔唁过魏徵,回到宫中,回顾过去想做而被魏徵逼得放弃的事情,第一件想重提的,就是册立洛湄为后。然而,他才在御书房坐定,开始亲笔草拟他唯恐手下拟不好的立后詔书,太监忽然进来通报:巢王妃求见。
这时候,由于元吉的封号已被升为巢王,宫人都改称洛湄巢王妃。
李世民颇讶异洛湄前来,因为一向只有他去找洛湄,洛湄从不来找他。这使得他急着想知道,洛湄会有什么事?
洛湄行礼请安之后,直接了当说道:“魏大人去世之后,洛湄想到,今后皇上要做什么事,都不必再顾虑他,因此贸然来请求皇上,册立淑妃姐为后!”
“你想要朕册立淑妃为后?”李世民讶然问道:“为什么?你可知道,朕想要册立的皇后是你!若不是魏徵諫止,贞观十一年,朕就已经下詔书立了你了!”
“就是因为洛湄听说了贞观十一年那件事,才等不到晚上见面,急急赶到御书房来。”洛湄宛转解释道:“皇上,洛湄真的很感谢皇上隆恩,可是,即使不是为了元吉,洛湄也不能接受这份恩典,因为最有资格当皇后的,是淑妃姐!”
李世民听了先是一怔,接着想了一想,不得不同意洛湄说得有理。然而,他忍不住感叹道:“为什么,你总是要讲道理?为什么,你不能像别的女人,只为自己跟自己的孩子打算?就这么一次也不行?又为什么,你不能让朕也放纵一下自己?十七年来,朕为了要做人人景仰的圣君,已经割捨了太多自己的喜好。现在,难道连后宫之事,也不能让朕十七年就任性这一回?”
“皇上,立后不只是后宫之事!”洛湄理性分析道:“皇后的儿子是嫡子。皇上既然已经把明儿过继给了元吉,嫡子的身份对他就没有用。可是,恪儿若能成为嫡子,万一皇上哪天真的决定换太子,改立恪儿就会是顺理成章!”
李世民听洛湄如此为李恪进言,不禁问道:“你为何希望朕改立恪儿?”
“皇上自己总是说,恪儿最像皇上。”洛湄坦然答道:“再说,洛湄看恪儿从小到大,很了解他。皇上若选恪儿为继承人,将是天下百姓之福!”
“你真能做到这般无私?”李世民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追问道:“如果明儿有机会当太子,你也寧愿不要,只为了让他继承元吉的香火?”
“当初说好的,倘若生的是男孩,就过继给元吉,而且,为了怕捨不得,还把明儿送到洛湄的娘家抚养,只有过年才回来团圆。”洛湄提醒道:“这几年来都是这样,怎能忽然改变?君无戏言,皇上不能叫明儿归宗!”
“这也不见得不能!”李世民反驳道:“泰儿刚生下来的时候,父皇做主把他过继给早夭的三弟玄霸。朕登基之后,就下令他归宗,可没有任何人说不妥。你要知道,当年朕以为,你只要保住了那一胎,习惯性流產就算治好了,以后还可以再生。想不到,你產后血崩,捡回来一条命之后,就再也不曾怀过孕了!听御医说,不管他给你开了多少补药,你的气血都还是不足。换句话说,朕与你就只能有明儿一个孩子!”
“即使如此,”洛湄平静答道:“皇上也理当遵守诺言。”
“你可不可以暂时拋开那个理字?”李世民激动起来,叫道:“朕现在不要你讲理,只要问你的心!你跟了朕十六七年,已经超过你跟元吉的时间三倍了!难道,你心中还是只有他?”
洛湄无法回答。她只能凝望着皇帝,泪盈双眸。
李世民本来还要逼问下去,但看洛湄的眼神,依然不减当初最吸引他的楚楚动人,就不由得心软了。他再想了一想,记起了二十多年前,大隋如意公主委身作妾...他明白自己对淑妃实在亏欠良多,给她后位作为补偿,其实是理所当然。于是,他深长叹了一口气。
“好吧!”李世民无奈叹道:“就依你吧!不过,既然魏徵不在了,其实立你为后反而比立淑妃简单,因为明儿年纪还小,又已经过继出去了,对太子之位毫无威胁,眾臣就不会有太多意见。相对而言,立淑妃为后却有子凭母贵的问题。恪儿一向比太子贤能,若要把他变成嫡子,事关国本,得要眾臣赞同才行。朕得找他们商量!”
“魏徵不在了,还有谁能约束皇上?”洛湄诧问。
“长孙无忌!”李世民直言不讳:“他在朝中势力龎大,不管太子是谁,都得要有他的支持才行。只怕,他会力保他自己的亲外甥!朕恐怕得向他保证绝对不换太子,他才有可能赞成朕立淑妃为后。”
李世民所料不错,长孙无忌确实一心认为,太子只能是他的亲外甥。甚至,儘管李世民声明不换太子,长孙无忌还是不放心。只是,长孙无忌不能说他不信皇上的话,而得另找一个理由。
“皇上,”长孙无忌毕恭毕敬说道:“将近十七年前,皇上就考虑过册立杨淑妃为后,与眾臣商议,眾臣皆以为不可。如今,眾臣当年反对的理由仍然存在。”
“不!”李世民摇头否定道:“当初眾臣都说,无忧才是朕的原配,而今无忧已经不在了。”
“那只是其中一个理由。”长孙振振有辞说道:“更重要的理由是,杨淑妃是前朝隋煬帝之女。百姓对隋煬帝馀悸犹存,怎会乐意让隋煬帝的女儿母仪天下?”
“十七年前,百姓对前朝煬帝或许馀悸犹存,但是现在,事过境迁,年轻一代根本没有经歷过隋朝末年的大乱。”李世民辩解道。
“就算一般百姓不再记隋煬帝的旧恨,可是皇上要抓住的民心,并不只是目不识丁的匹夫匹妇,最重要的是读书人。”长孙无忌胸有成竹回应道:“大唐修的隋史,多方强调隋煬帝残民以逞。倘若皇上册立隋煬帝之女为后,岂不是自相矛盾?如何叫天下读书人信服?”
这番话一针见血,使李世民想起来,为了确定大唐的正统性,自己曾经授意修隋史的史官们,夸大渲染隋煬帝的暴虐,一笔勾消隋煬帝的建树。那么做的时候,李世民不免暗自对逝去的表叔兼岳父感到抱歉,但他认为有此必要,不得不为。不料,那样的做法,却成了要立淑妃为新后的最大障碍!这么一想,李世民更觉得对不起淑妃了!同时,他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难以跨越的阻碍。他被长孙无忌说服了。
淑妃很快得知,皇帝这两次与立后有关的御书房谈话内容。自从长孙皇后过世以后,她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就都被淑妃收买了。
六年前魏徵阻止皇帝册立洛湄为后,也是淑妃最先知道,后来才转告洛湄。洛湄听了,不仅当场表示皇上该立淑妃姐为后才对,而且,一旦到了节骨眼上,洛湄真的去皇帝面前为淑妃争取。这一方面令淑妃感动堂妹对自己的真诚,也觉得这些年来自己对洛湄刻意多加关照,所有的努力果真没有白费!但另一方面,淑妃却又难免感伤洛湄后来居上,不只最得宠,甚至变成了皇帝心目中的最佳皇后人选!
不过,淑妃已经无心吃醋了。李世民一次又一次毁弃对她的承诺,已经使她心灰意冷,改把生命重心放到儿子身上。此外,对于洛湄最受宠,还有一点让淑妃比较释怀的是,皇帝有了洛湄以后,并非从此再也不找新的女人。想想早在皇帝人到中年误信道士之言,以为少女可助回春而新纳两个小才人之前,早在十年前,洛湄还不到三十岁,皇帝迷她迷得正狂热的时候,居然就表示要代替英年早逝的突利可汗照顾遗孀了。
何况,突利可汗的遗孀还不是别人,而是淑妃的同父异母妹妹杨絮。本来,淑妃对于妹妹进宫,心中多少有些不痛快,但是看看李世民有了洛湄还要絮儿,可见他依然是那个容易心猿意马的多情种子,洛湄并未彻底改变他!此一事实让淑妃感觉好过了许多,故而毫不在意与亲妹妹一同侍奉李世民。
回忆至此,淑妃不禁心想:既然洛湄真心支持恪儿当太子,就还是继续拉拢着洛湄,不要为皇帝最宠爱洛湄而伤了姐妹感情。
淑妃继承了隋煬帝杨广能够隐忍的性格。当隋文帝在位时,杨广为了讨好节俭的父皇,可以压抑自己所有的物质欲望。淑妃为了设法促使李恪有朝一日当上太子,也可以咽下所有的不痛快。于是,当她对洛湄谈起封后不成之事,她的态度相当淡定。
“无论如何,姐姐都很感谢你,这么帮着姐姐还有恪儿!”淑妃温言软语说道。
“很遗憾没有真的帮上忙!”洛湄怀着懊恼说道:“长孙无忌太可恶了!淑妃姐前朝公主的高贵身份,应当是优点,却被他说成无法弥补的缺点!皇上居然还说不过他!”
洛湄真的很想要淑妃当皇后,因为,皇帝最宠的原本是淑妃,洛湄无意间取代了淑妃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淑妃却都不计较,照样处处关怀备至。这使洛湄觉得实在过意不去,一心要竭尽一己之力来补偿淑妃!
“算了!别多想了!”淑妃心平气和说道:“何况,这一局棋还没下完呢!看样子,承乾与李泰相争,迟早有一天会两败倶伤。到时候,再请你多帮恪儿美言几句!”
“那是一定的!洛湄绝对会尽一切所能!”洛湄诚恳许诺。
淑妃淡淡一笑,轻轻点头,心中但愿所预料的那一天儘快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