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娇 第115节

作品:《濯娇

    姚蓁原以为,现今自己的亲眷,除了姚蔑外,仅剩骊兰玦一家。
    待她在临安住了一段时日后,才知晓原来临安城中还住着母族的另一家亲眷,是她母亲的母族堂姐,早年嫁到临安一户姓于的富庶人家,姚蓁当称她为“姨母”。
    在骊夫人的牵线下,姚蓁同姨母会了一面。
    于氏从商,家中开了许多布庄、纺织铺子,雇佣工人无数。她家出产的绸缎,名满江南,如今富甲一方。
    姚蓁一见到她,便觉浑身绫罗,贵气逼人。
    骊夫人说,此次征战岭南,于家于军饷上出了许多力。故而姚蓁同于姨母谈话时,只觉得她十分面善。
    而于夫人见到姚蓁,听说了她的身份,则是心中震惊。
    一是震惊于她的容貌,二则是姚蓁有意隐瞒行踪,没有细说原因,只是托她帮忙遮掩一二,总令她忍不住猜想,是否是京中出了什么事。
    如若京中当真有事,于夫人心想,她得同夫婿好好商议一番,莫要将布庄分装开到京城里。
    同时,她看着姚蓁,心中渐渐产生一个念头——
    于夫人二女一子,家中还有姬妾所出的几个庶子。
    她的大女儿比姚蓁大一些,早年嫁了人,小女今年满打满七岁,领了骊夫人的拜帖后,同她一齐来到通判府。听说姚蓁乃是京城来的公主,眼眸睁得溜圆,盯着她看。
    于夫人原以为姚蓁会降罪,但她温婉的笑着,并未见怒气。于夫人的那个念头便越发清晰。
    她的独子如今已经及冠,于仕途上无意。如若她的儿子,能够娶到公主……
    旋即她望见了一旁的骊夫人,想到骊兰玦,唏嘘一阵,心中叹惋。
    于夫人的胡思乱想,旁人自然不得而知。
    姚蓁看着她怀中粉雕玉琢的小女娃,温声问道:“妹妹的年岁,应当有七八岁,可曾启蒙了?”
    于夫人摸了摸幺女的脸,满不在乎地笑道:“女儿家,不必读什么书。待到她再年长一些,寻个女先生,教她认得几个字,不必睁眼瞎便是了。”
    姚蓁听了这话,心中有些不适,但她没说什么。
    待于夫人走后,她同骊夫人交谈过后,才知当初她虽颁布了“女子亦可科举”的旨意,但吴地离京城较远,此条律令并未在这边掀起多大的波澜。除却书香门第外,寻常人家的女子,认得几个字便可。不曾读过书的女子多得是。
    姚蓁一听这话,心中很不是滋味。
    当晚,她思索良久。
    隔日,她找上骊兰玦,向他要了前院的一间空屋舍,留作学舍,招揽附近人家的女学子。
    ——岭南战事僵持,她知自己身为女子,虽略懂军事,但终究不是强项。思来想去,她不能贪图安逸,便想到了教书育人的法子。
    骊兰玦领着临安通判的官职,就任半年,深得民心。
    听闻姚蓁的想法,他点头默许,立即命人腾出空屋子,而后将消息散播出去。
    学堂修缮好第一日,姚蓁忐忑不已,原以为并不会有多少人来。不料家丁将门一打开,门外已经站着许多提笔而来的女孩子,乌黑的眼眸亮晶晶地望着她。
    姚蓁便知晓,自己的这个决定没有错。
    她并不知晓,骊兰玦同友人经过这件学舍时,友人啧啧有声,调笑骊兰玦:“你从哪里寻来这样多的小女娘?”
    骊兰玦隔窗望了姚蓁一眼,没有搭腔。
    -
    临安的冬日不似望京那般寒冷,只是稍微有些湿冷。姚蓁往先在宫中时,过冬依仗炙热的地龙。如今来到这边,略微有些不适应,骊夫人便命人常在屋舍中备着炭炉,姚蓁的袖中也常常揣着汤婆子。
    不知不觉之间,姚蓁在临安度过近一月的时日。如今已近年关。
    学堂休了假,这一日,暖日晴朗,姚蓁同骊夫人一起乘马车出行,采买一些过年要用到的年货。
    说是采买,实则本不必她们二人出行。是骊夫人怕她平日太累,带她出来逛一逛,散散心。
    吴地富庶,坊市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生活闲适。
    骊夫人领着姚蓁,游玩了当地的风景名胜,亦品了许多当地的糕点,诸如定胜糕、藕粉。饭足之后,又去瓦当观看了几场杂耍,直至傍晚时刻,才欢欢喜喜地归家。
    待归家之后,姚蓁收到了一封来自望京的信件。
    她的心忽地急跳起来,拆开信,辨认出这是谭歇的笔迹。
    谭歇简要陈述了京中现状。
    姚蓁此时才终于知晓,为何宋濯迟迟未曾追来。
    竟是阴差阳错地以为她死了。
    姚蓁如释重负。
    心道,这样也好。
    至于为何没有举国讣告她薨逝的消息,姚蓁猜到是宋濯的手笔。
    她亦大致猜到他的意图。
    灯光下,姚蓁倚着椅背,轻轻笑了笑。
    但同宋濯有关之事,并未让她在意太久。她的思绪尽然被信中的“四王党羽卷土重来,四处作乱”几字而吸引。
    良久之后,姚蓁将信件烧成灰烬。
    她从妆奁中拿出仅剩一只的血玉坠耳珰,沉默良久,到底没有扔,重又放回妆奁之中。
    ***
    今岁的望京城,格外的寒冷,下了几场极大的雪。
    年三十那晚,宫中照例举办了一场宴会。
    君臣共度,辞旧迎新。
    姚蓁许久未曾垂帘听政,先前流言纷纷,朝臣对她的死亡心知肚明;又有先皇夫妻崩逝,故而今年的除夕宴的举办规模,较为低调。
    琴弦靡靡,觥筹交错。
    宋濯坐在姚蔑右手侧,漫不经心地摩挲着瓷杯,品饮着茶水。
    殿中分明烧着地龙,他却仍穿着大氅。
    朝臣举杯相贺,皆不敢朝他投去目光。
    无他,只因容华公主去后,这位年轻首辅的行事风格越发狠戾。先是彻查朝中摄政王余党,稍有关系的,皆被他用狠厉手段清缴的干净;此后,于朝政上更是严苛,贪污舞弊之事,一旦被他查出,轻则罢免官职,重则丧命。
    他越发孤冷,偏他于朝政上果断又勤勉,比往先更甚,让人挑不出错处。
    因而,朝臣惧他、畏他,却也无比地敬他。
    宴会进行至半,弦乐忽地转了个柔婉的调子。
    有舞姬成列而来,自偏殿行入大殿,水袖蹁跹,眼波流转,攒着中间一位衣裳单薄、背对着尊位的曼妙舞娘。
    美人如斯,成功吸引了殿中人的目光与兴致。酒乐渐酣,笑语不断,一扫先前有些沉闷的气氛。
    宋濯眼皮也未曾抬一下,垂着浓长的睫羽,神情慵慵懒散,玉一般的长指,把玩着指尖的瓷杯。
    被舞姬们攒着的舞娘,缓缓转过身来。
    殿中有些聒噪的交谈声,蓦地一静。
    那舞娘眼尾勾挑,随着弦乐缓缓舞动,面上的珠串面帘时起时落,隐约露出一张娇媚的小脸来。
    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惊讶道:“这这这这这……这不是容华公主吗!”
    脱口而出后,他自知失言,背后惊出一片冷汗,望向首位的宋濯。
    ——此先,公主薨逝后,首辅同公主之情,谁人不知?
    她是他的禁忌。
    是谁人这般大胆,找来如此肖似公主之人?
    或者……或者此女便是公主?
    那官员将脑中的后一个猜想摒除。
    公主清丽端方,此女举止浮媚,绝无可能是公主。
    宋濯摩挲着杯子的长指,在他唤出那个称号后,动作一顿。
    殿中光线晦暗,那官员瞧不清宋濯的神情,只望见他缓缓抬起头,望向殿中央眼波潋滟的美人。
    那美人感受到他的目光,娇笑一声,越发大胆,扭着纤曼的腰肢,莲步轻移,竟缓缓朝他走去。
    宋濯眼眸一眨,将瓷杯放在案上,杯底触及木案,不重不轻地磕出一道闷响。
    尊位上,姚蔑脸色有些难堪,悄悄朝宋濯递去目光。
    他分辨不出,宋濯此时是何等神情,只望见他下颌雪白,有些凌厉,鸦羽般的发搭在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肖似姚蓁的舞娘,此时距宋濯仅仅一步之遥,她停在他的案前,披帛一扫,堪堪能触及宋濯苍青色的衣摆。
    舞娘试着抬了下手,见宋濯没有制止,眼眸闪了闪,身子一歪,便要歪倒在他身侧陪酒——
    此时,她忽地望清楚宋濯浓长睫羽下的眼眸。
    那双昳丽的眼眸,漆黑如墨,此时宛若淬着冷冰,毫无温度!
    即使他貌若谪仙,被利刃似的目光望着,那舞娘依旧吓坏了,踉跄着歪倒在地上,面帘散开。
    的确与容华公主有五分相似。
    宋濯不看她,重新为自己斟了一杯茶。
    啜饮之后,他睨向她,寒声问:“谁人派你前来的?”
    舞娘咬唇不语,眼神飘忽。
    宋濯唇边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手指轻动,点了一个舞娘频频看去的方向。
    禁卫立即将殿门封锁,而后涌去那个方向,将座中官员尽数压制。
    那舞娘这才慌了神,哭哭啼啼报出一个名字。
    禁卫将那位隶属于世家的官员压下去。
    宋濯没有为难那个舞娘,神情淡淡地冷声道:“你不是她。”
    而后他起身离席。
    殿中人听出他淡然话语中的威胁,面面相觑,噤若寒蝉,目送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