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帘钩
作品:《云安公主贵》 云安与韦家的关系很快为众人知悉,阖府震惊是自然,但最为在意的却属黄氏。她有两重心思,一重是喜,乐见郑家嫡出的一脉尊严扫地;另一重便是忧,忧在这场大祸是因何所致。
既然有忧,便先有疑,以黄氏心思之深,祸事一出便觉出不对。她让顾娘打听了,那匹肇祸的马是郑修吾平素的坐骑,一向温和,哪里就这么巧,偏在那时发狂?
而竟不用费心摸索,便在那马儿的唇齿之间发现了异常。这马的口中糊着血红的浆汁,却不是血,像是什么粉末混了涎液。顾娘便挑下些许拿给医家细辨,得了三个字,绛石散。
绛石散倒并非毒药,乃是马商常用,加在的食料里,可令马儿精神振奋,肌肉紧实,自然便能吸引买家。这法子骗不过行家,但寻常客人买去骑乘、拉车,大多不通此道。
然则,无良马商用来糊弄客人,也不过一槽料里放下一两钱,众马同食。但郑修吾的这一匹马,单是口中残留的便不止两钱。可见,马儿是因服药过量而难以抑制,发性癫狂。
这下药之人,若非没个计量,便是铁了心要致人死地。
黄氏居所的内室,主仆间已思虑了许久。连日郑家最清净的一块地方,也因“绛石散”而起了波澜。
“夫人以为是周燕阁做的吗?”顾娘其实心中有底,但见黄氏抿唇不言,似乎还有更多的思量。
黄氏蹙眉轻叹,缓道:“这事情做得没分寸,事后又料理得不干净,除了她也不会是旁人。但我忧虑,此事也牵连了三郎。若被发现,我儿便被她害了。”
顾娘明白了些,道:“现在尚无人追究那马,奴婢也已清理干净了。只是不知她行事时有无人瞧见,总怕万一。不过,裴云安那丫头虽然因祸得福,有申王府帮她,但此事说到底是郑家家事,申王府也难知细情,更是不好多管的。”
“虽是家事,却闹大了。”黄氏越发有些低沉,以手扶额,“裴云安若是死了也罢了,偏偏命大。申王妃既是她的亲姊,必倾王府之力寻高医救治,王府之力又岂是寻常,万一发觉……”
黄氏没有说下去,可顾娘却心知肚明,扶住黄氏轻道:“紫萝糕都是经周燕阁之手送去的,就算摆明了是夫人所做,周燕阁也逃不了。何况,夫人一向与裴云安交好,她就是因为不怀疑夫人的好意,才一次次收下的啊。”
“都怪周燕阁节外生枝!”黄氏忽一拍案,既怒又有些懊悔。毕竟,周燕阁一步步做到这些,都是她背后推波助澜,为其造势。
“夫人别急!现在所有矛头都对着二公子,没人多想。申王妃晌午来时也只是责问二公子,连长房都遣开了。她若是发觉了,岂能如此简单?就算发觉,我们的法子隐秘,他们又怎知就是紫萝糕的缘故呢?未必裴云安没沾过别的东西?他们没有证据。”
顾娘所言固然有理,但黄氏也不得不往坏处想。她总要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找好后路,保全自己,保全儿子。
良晌,黄氏顺过气来,瞳孔中又显露一层狠意:“那么,我们便提前备好证据。”
“夫人说什么?!”顾娘心中一惊,虽知黄氏必定不是自投罗网的意思,却已从她的语气中听出了“险”字。
黄氏果是想到了一条出路,也果是兵行险着,比她不避嫌疑送去紫萝糕还险。她起身走到榻前,翻动枕下被褥,摸出一个白色的小瓷瓶,递到随后跟来的顾娘手里:
“设若申王府察觉端倪,必先问罪周燕阁。她不知紫萝糕的缘故,必不承认,也必会牵扯上我。我自然推脱,旁人或也会相信我,但我不能孤注一掷,把自己的命堵在别人口中。”
“是,夫人该先发制人。”顾娘很快领会,将白瓷瓶收进了袖中。
黄氏冷笑,双目觑起,于细细勾勒的眼角泄出一股阴寒:“所以我们不必等别人察觉,先将马的风声放出去,让府里起疑。若申王府终究不曾察觉,那周燕阁有幸,只担这一个罪名;若他们察觉了紫萝糕,却有绛石散的罪名在先,她再辩白便无人相信了。”
顾娘点头应和:“周燕阁既敢用绛石散药马,那在紫萝糕里下药也是正常的。有一便有二,没人会信她!”
“倒不知她留没留绛石散,你便再去买些,再找个机会将两样东西都送到她身边。别藏在房里,最好是院子里,花台下头。如此,才像是真的,是真真切切的证据。”
“要去三公子那处还不是随意?奴婢稍待就去办来。”
计策已定,黄氏复又变得几分悠然自得。她料想,这次未必会出现最坏的局面,但她一直厌恶的周燕阁必会被扫地出门,离开她的儿子。这样,她不但能置身事外,还另有收获,比先前的计划更快,更彻底。
见黄氏似乎都说完了,顾娘却还有一处不通,又问:“夫人,周燕阁是自寻死路,但你方才不是说,这也会牵连我们三公子么?奴婢愚昧,不知何解。”
黄氏一笑,目色淡然:“周燕阁一出事,我和三郎都会被牵扯,我已有后路,三郎也必须有取舍。就算三郎早知绛石散之事,甚至是他们夫妻合谋,我也会让他知道孰轻孰重。”
“夫人是想劝三公子不管周燕阁?可他用情至深啊!”
黄氏仍泰然自若,道:“三郎自从到洛阳府上任,虽从不与我说起官场之事,但我看得出来,我的儿子志存高远,善于经营,再重情,也不是流连儿女情长的小丈夫。他若与周燕阁一同承担,便是舍了前程,在家中也无法立足。”
顾娘却难放心:“三公子求娶周女时便那般冲动执拗,夫人都拦不住。他是个有主意的,奴婢担心他还是不会听劝啊!”
黄氏舒了口气,也知这些事一件比一件冒险,又耐心道:“裴云安到底还没死,周燕阁就算获罪,也未必要抵命。我会告诉三郎,只有先顾全大局,他才有机会与旁人争,将来才能救回周女。现在这个境地,他只有低头。”
至此,顾娘总算明白了。黄氏并不能真的保全周燕阁的性命,但能骗过儿子,或者说是度过这一关,三郎便再没了回头路可走。到那时,不论周女生死,也都不重要了。
黄氏亦是在赌,拿母子情分赌夫妻情爱。
……
柳氏虽与云安关系不恰,母女间并不交心,但她也知女儿是个最活泼好动的性子,自小与“安静”无缘。便是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女儿,竟一日会以不省人事的模样与她相见——
云安榻前,柳氏已经站了一个时辰,没有作声,没有靠近。
在来的路上,素戴已告知所有缘故。除了云安所受的委屈伤痛,让柳氏眼中衔恨,其余诸事,她都表现得很克制。就算是于她而言,俨是噩梦的“韦家”,也并未让她显出一丝惊惶。
素戴觉得,柳氏像是换了副心肠,变了个人。
“夫人,你同娘子说说话吧!她听见你的声音,也许很快就能醒来了。素戴刚才告诉过夫人啊,娘子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她不想死,因为还有夫人在!”
素戴已多次进言,柳氏总算看了她一眼,说了句话,却是叫她到外室,侍奉医官许延斟酌医药。她见柳氏有了反应,亦不敢不从。榻前只剩了母女,柳氏这才终于靠近了云安。
柳氏却仍未说话,只是将身俯下,为女儿整理一头长发,一绺一绺拢好,轻放枕侧。上一回触碰女儿的头发,还是她出嫁那日,相隔有一年半了。
那一日,春闺的妆台前,柳氏为女儿挽髻,将少女的双髻合成新妇的高髻。她为即将到来的远别伤感着,笑中含泪,云安却是少有的乖巧,脸上一直在淡笑。
柳氏彼时不曾去想,如今才忽然懂了,云安从小到大,一切违拗叛逆之举,原不过就是想得到她的注目。所以,出嫁前的笑脸,垂死时的牵挂,都在她这个母亲一人之身。
“别害怕,娘带你走。”
除了这句话,此后连日,柳氏又不曾再开口,亦不曾离开过女儿。她日夜守护照料,连素戴都只需做些端送的简单活计,而除了许延,外头的人也不敢轻易打扰。
……
许延所说的半月之期已过了旬日,云安却仍无醒转的迹象,不过是肩臂的外创有所愈合,勉强算是件好事。
云安所在的院落,隔一条长廊便是别宅的主院。自柳氏到此,李珩夫妻就住在了主院,再未回过城里的王府。他们只听阿奴来报,说郑梦观每日必去王府门前列到,从解禁到宵禁,静默而沉溺地望上一整天。因他并无擅闯之意,门吏便也不曾驱赶。
郑梦观一直以为,云安就在王府内疗治。
李珩对此毫无所动,韦妃便更无所谓了。可她不经意地去想,除开是非因果,各自立场,其实李珩与郑梦观无异,两个男人都在无限期盼着云安的好转。
韦妃将此间落寞独自咽下,毕竟难为情,亦辨不清。
山间的深秋草木摇落,寒意袭人,残霞漫天之时,韦妃为李珩披上一件氅衣,提醒他小心着凉。李珩站在窗下凝神,良晌才发觉身后之人,回首淡淡一笑。
这一笑,又足以抚慰韦妃所有的落寞了。
“惠儿,我不冷。”李珩取下氅衣披在了韦妃肩头,温情脉脉恍如从前,亦分明就是从前,其间分寸是无需细细拿捏的。
韦妃不禁脸颊泛红,眉眼低去,轻轻地靠向李珩的胸膛,所触及的温热让她眼中也是一热。此刻,她只是个普通女人,于纷扰的俗世中,但求一点浅薄的情爱。
“惠儿,近来辛苦你了,只是你父亲那处,还要你去多关顾。”李珩自然地抱住韦氏,在耳畔细语叮咛,“他可曾说过几时动身?北庭路远,年下天寒,为他多备些御寒的衣物吧。”
韦妃闭着眼睛,沉浸中缓缓回道:“小妹尚未醒来,他放心不下,说再迟些无妨,路上快些便是,左右不会迟过九月。”
李珩轻应了声,心里第一时却在想,韦令义是北境重镇的节度使,虽则述职有假,来探亲亦在情理之中,然则滞留过久,难免疏忽职事,于边防不利,更未免引人注目。
他连日的心思虽系于云安,却也不曾松懈大事。洛阳城中,一自韦令义抵达,张皇后的眼线便盯他盯得密集。就如北市废庙,翁婿不过才相会了一次,就已经不能再去了。
不过,云安之事,女人的事,倒不怕传扬,亦反而可以作个障眼法,教人以为他沉溺女色。
李珩的心绪不觉飘远,再听韦妃唤他,却是说阿奴来了,正在门外候着。于是敛束形容,夫妻一齐往廊下接见。
阿奴不外乎是来禀报城中情形的,但今日的神色却格外慎肃,不言,只先从怀中取出一卷书笺双手呈送:
“周仁钧两个时辰前过世了,原也是病入膏肓,并不稀奇。我便想,连日不见那紫衣女出现,这时或会前来奔丧,可等到了郑家来人,也不见她。正要走时,周府一个老仆人忽然慌慌张张奔出来,似有不妥,我便跟了一段,却见这人是要往洛阳府衙去。”
李珩并不急于看书笺,细听至此,略有一惊:“为何?你跟进府衙打听了?”
阿奴摇头:“周仁钧已死,也不怕打草惊蛇,我便索性拦住了他,表明来历。他不中用,没两句就交代了,拿了这书笺给我。原来,这竟是周仁钧的罪己书,临死托付,要老仆等他一咽气就送到府衙,是要向有司自首的。”
李珩命人暗查已久,虽有收获,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这一下,一封罪己书从天而降,还有个老仆作证,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便展卷看来,足足五张纸,不下三千言,却字字句句让人倒吸凉气。看罢,李珩与韦妃不期然相望,俱是惊而难言。
阿奴先已看过,见状,忖度着问了一句:“大王想如何做?”
李珩似还未回神,忽一抬头,将书笺用力举回了阿奴面前,眼中尽是锐气:“收好,也将那老仆安顿好。等周仁钧的丧事一毕,我们便去汉源侯府好好拜访一番。”
韦氏仍看着自己的夫君,将他眼中的锐意也沾染了几分:“珩郎,你我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