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钰长得十分排场,气质也好,特别适合这种文人雅士常用的烟青色,更显得修长,也并不会像很多身材清瘦的人那样穿成一根直挺挺的竹竿子。领口那圈儿雪白的软毛尤其衬他,仿佛眉眼的柔和全给落在心上。
    梅娘笑得眯了眼,心里别提有多满足了。
    “哎,这里好像还是有些松垮。”欣赏了一会儿,梅娘又发现了不太满意的地方,上前去抬起谢良钰的一条胳膊,观察袖子与衣服主体连接的地方,苦恼地皱起了眉毛:“之前量的时候还是正好的,你说你——这几个月明明好生将养着,怎么又瘦了。”
    谢良钰背后一凉,预感到她又要数落自己不好好吃饭的事,连忙道:“哪里有,你看肩线是不是就稍有点紧?我这是身体更健康了,连力气都变大了呢。”
    梅娘的手下移,握了握他的腰,不甚满意地撇了撇嘴。
    相公怎么就不能像虎子一样呢?她嫁过来三个月,给小叔子喂得胖了一整圈,自己的相公却反而脸颊都快凹下去了——他这样每天劳心,还不好好吃饭,想让他多吃点跟要了命似的,身体能好才怪!
    哼!
    谢良钰赶紧一把将人抱进怀里——堂堂一个曾经杀伐果决的大佬,现在对于运用“美人计”转移视线的事情简直驾轻就熟,并丝毫不以此为耻。梅娘单纯得很,轻轻一撩她就满脸通红的,什么事都能给忘了。
    “这样挺好,冬天里头穿得厚,绷太紧也不舒服……晚上吃什么?”
    梅娘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却也果然脸红了,算是默认了话题被转移,没再继续纠结相公的身材问题。
    最近他身体似乎也确实有变好一点……那就先原谅他吧!
    过年的气氛是从腊月开始就一点点开始变浓的,但过了小年,到了腊月二十四,才算是进入正式的准备阶段——而不管平时有多忙,最晚到这时候,也不能再把新年的准备工作往后拖了。
    年前腊月的各种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街面上的小孩子一边玩的时候都在唱:“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来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是说从腊月二十四的时候,就要把住家彻底地清扫一边——和平时简单的洒扫不同,这一次讲究要把所有平时不常见的角落、阴暗处的脏垢全部洗净,便算是扫除新一年的噩运,欢欢喜喜迎新年。至于吃豆腐,则是因为豆腐的“腐”字同福,和门上贴倒福是一个道理,白嫩嫩热腾腾的豆腐吃下肚,便算是迎福了。
    待到腊月二十六,不管是再穷的人家,都一定做点儿红烧肉来吃,祈念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吉祥。
    这种红烧肉是别的肉类代替不了的,而且家里做这么一道大菜,自然很少再有人来买卤味——因此,谢家卤味馆早早就关了门,彻底歇业了。
    原本是应该等到二十八下午才关门的,不过谢良钰觉着他们也不缺赚这两天钱,还不如早早地关门休息,养精蓄锐等着过年。
    大早上起来,一家人就上街割了肉——他们这条胡同前口儿的地方就住着一家屠户,前天晚上梅娘便和人家说好的,早上要来拿肉。她和街坊邻里的关系都处的不错,邻居们知道这户住着新搬来的谢书生和他家小娘子,小夫妻都长得俊美精神得很,看着便让人心生欢喜。
    屠户和他家接触尤其多,毕竟家里开着个小食馆,时常要买肉,大家住在一条街上,互相之间知根知底的,总比上外头去买方便又放心。
    一家人去的时候,屠户早杀好了好几口大肥猪,甚至给他们预留出了最上好的五花肉,一大块一大块的肉块肥瘦相间,看着便相当新鲜,喜庆得很。
    梅娘谢过人家,说了几句吉祥话,还送了一副谢良钰亲手写的对联——前一天谢良钰写了一晚上,他字写得好,在本县文人间有几分名气,原本给老师准备的,另外只想给亲近的朋友送几幅,可给梅娘看见了,非要他又写了好几摞出来。
    开始谢良钰还当这小财迷要拿去卖。
    “卖什么呀,”梅娘喜滋滋地捧着红纸,尽管她不太懂,可也觉得相公的字写得特别好看,“咱们搬来这儿几个月,邻里可都没少帮忙,这红纸都不值些钱,也用不了你多少墨,给大家当个心意多好啊!”
    谢良钰一时哑然无言,没去提醒她,以自己的笔法,日后若再得高中,这几张红纸可老值钱了。
    他摇摇头——说实话,那些街坊邻居在他谢良钰心里,也就是一张张看起来看起来会稍微有些面熟的陌生面孔,他再清楚不过自己在此住不了多久,而日后入仕,这里的人也不可能给他帮上任何忙。
    作为一个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者,对于对自己没用的人,谢良钰是向来懒得花心思的。
    不过他愿意给梅娘花心思,只要梅娘高兴,他倒不拘需做些什么。
    屠户家收到对联,显然非常高兴,谢良钰那笔字写得雅俗共赏,愣谁都能看出好看来,况且还是相熟的人的一片心意,挂在门上,那意义也不一样。
    接下来几天自然又是连轴转,一翻忙乱不提,到了二十九晚上,一家子却不能睡觉,还得连夜赶回村里去。
    ——这是谢良钰和梅娘卖掉家里的地,搬到城里来的第一个新年,照理是应该回村同宗族一起过年的,可新房的第一个年也要讲究有人气,因此他们便要费力些,需二十九这晚大祭时半夜赶路回去,待请完神祭完祖,跪在祖宗和先父母坟前交代一下境况,再匆匆赶回来,在新家守岁,放几发炮仗,以示正式自立门户。
    他们二人都是父母双亡,唯一算是有关系的,便是梅娘的继母吴氏,不过谢良钰想着吴氏该更不想见到他们——上次马老三那事,十有□□有吴氏那秀才爹在后头使坏出主意,黄县丞顺藤摸瓜地查下去,那事就足够他家喝一壶,约莫还得伤筋动骨。
    况且现在村里那些普通人不知道,可那吴老秀才也是镇上的读书人,不可能没有听过自己的名头,他若脑筋还清醒,便不可能再敢和自己对着干。
    这家人翻不起什么大浪,最多像是烦人的苍蝇,谢良钰不大在意他们,只想着万一什么时候他们再蹦跶出来,找个借口处理了便是——现在他们两家几乎撕破了脸皮,且梅娘都已经出了嫁,这亲戚认不认的,也没太大打紧。
    祭祖的时候托人捎个口信过去,也就是了。
    他当然不可能简单放过吴氏,只是一想起那女人,他难免就又想起了又想起了郑深。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冒名顶替了这位大佬的心上人,嫁给他的那个女子,甚至包括她的娘家……下场可不怎么好啊。
    这一次梅娘有他护着,倒不需劳动姓郑的那个外人报仇,但借这个机会,能教训那家人一番,再趁机探探姓郑的底,一石二鸟,倒也不是坏事。
    第47章
    安平本地的习俗,大年二十九迎神祭祖,算是一年中最重大的祭祀仪式。这年代庄户人家都靠天吃饭,一靠祖宗庇佑,二靠神佛眷顾,因此对于这样的祭典,向来没人敢马虎的。
    谢良钰本不大信这个,但他现在穿也穿了,梦了那么多年的人也见了——这几个月来的一切若不是他在前世病床上发出来的一场大梦,那便算实实在在出现了神迹,至少以他所见的科学,全然无法解释。
    况且……不敬祖宗神明,这帽子要扣在头上,别说直上青云,他怕是连考场都进不了了。
    ——考试之前,可都还要官方祭神呢。
    所以尽管冬夜风冷,一家三口还是大半夜地租了辆驴车,大包小包地赶回谢家村去。
    祭祀这种事,其隆重程度也是跟主持典礼的人家财力成正比的,而像谢家这样的庄户人家,虽然大家都没什么钱,但举全族之力,倒也能把祭典办得比较体面。
    因此比普通人家的“三牲福礼”强些,谢家宗族选的是“五牲福礼”,用肥猪一口,鸡鸭各一只,活鱼一条,再加上一筐鸡蛋。这些东西都要用心做熟,待五更天时便摆在祭台上,插好筷子,点起香烛,请各路神佛前来享用。
    按照礼节,是先祭神再祭祖,大伙从前一天傍晚就开始忙活起来,女人们将家家户户的碗筷瓢盆等器什都凑到一起,杀鸡宰鱼,准备祭品;男人们则负责准备祭台、整理桌椅,唯一能有时间休息着跑来跑去的,就是小孩子们了。
    虎子一会村就蹿得没了影儿,他和原身那个哥哥不一样,在小伙伴们中间人缘向来是好的,又很能打,颇有点孩子王的架势。
    只是以前有原身在,许多村民都叮嘱自家孩子不要与他们家来往,现在见谢良钰很有改邪归正的迹象,甚至连着几个月没作妖,大伙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提防着了。
    俗话说远香近臭,从前大家对这败家子退避三舍,可到底是相处了这么些年,看着他长大的,当初跟谢家夫妇两个也都处得不错,现在谢良钰卖了地,带着一家人搬走,长时间看不见他,倒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
    现在想起来,这孩子小时候也是生得玉雪可爱,而且还聪明,读书很厉害,这些年这么荒唐,也是被父母骤然离世打击狠了吧?
    唉,当年谢家那事,也实在出得突然,夫妻俩都是好人来着,可惜了的。
    谢良钰则又见到了好些日子没见的族长一家人,谢常青已远不像从前那样排斥他,反倒远远的便打上了招呼,过来与他见面,满脸都是亲善。
    “你这小子,开了什么窍?这几月在县里,可是出了不小的风头啊。”
    谢常青不像消息闭塞的谢家村人,他在县里的学堂读书,日常吃住都在那边,几天才回来一次,这段时间谢良钰在安平县的文人圈子里声名鹊起,甚至连他都听同学和学堂里先生们提起过。
    这种民办学堂的先生们多也不过是秀才,谢良钰俨然已经混进了他们的圈子,虽然还身无功名,但大家都把他看作是“一伙的”,弄得谢常青云里雾里——前日还是他惫懒怠惰、不思上进的败家子表弟,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倒和自己的老师成为一辈了??
    开始的时候他还不能相信,以为是什么同名同姓之人,可不成想,后来听着同窗描述,还似乎真是自己熟悉的那个。
    谢常青相当不可置信,但又不得不信,不知不觉之间,对谢良钰也就越来越改观了。
    他本来跟谢良钰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本性也不坏,从前只是看不惯他的行事,如今既然对方“浪子回头”,再加上祖父说的那些神神道道不知是真是假的事儿,他半信半疑的,也就把从前的谢良钰归到了“不正常”的范畴里。
    谢良钰正跟着一群族中小辈摆桌子,他那绵延的半个多月的小感冒终于好了大半,也不咳了,只是身上还略有些疲惫感,这会儿晒着太阳干会儿活,出点汗,反倒舒服不少。
    他看见谢常青过来,便也客客气气地跟他打招呼:“常青哥,有日子没见了。”
    “可不,不过你没见我,我可日日听见你的名字……好家伙,以前可真深藏不露啊!”
    旁边的人听见他们的对话,都有些好奇——都说这三郎好似改邪归正了,常青这话是怎么说的?
    “常青可是咱谢家这代最出息的了……”
    “可不!”
    “不过,什么深藏不露啊?都是自家兄弟,你们在县里没见过面?”
    谢常青摆摆手笑道:“二叔,您不知道,侄儿在如今的三郎面前可不算什么了——我们书院的先生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据同窗说,三郎可与那些先生们平辈论教呢。”
    “……”大伙面面相觑,对这个过于突然的消息有些接受不来,“真的假的?”
    常青的老师,那可好些都是秀才公啊!
    谢良钰谦逊道:“常青哥说得太夸张了,我哪儿有那本事,不过是恰巧认识几个朋友,大家凑在一起久了,有些言过其实罢了。
    ……这就好像学霸在学渣面前说,“我考试之前一点书都没有看,这次一定考砸了”,然后依然考到了全班第一一个德行。
    谢良钰当然是故意的,他这辈子什么时候谦逊过,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那当然是要不客气地炫出来啊!
    我就是有一群谈得来的秀才朋友啊,要不是没法自证,他恨不得把自己在小团体中的优越地位也拿出来炫一遍呢!
    ……也实在是原身的名声太不堪,不然谢良钰也不会这么急着洗白,其实按着他自己原本喜欢闷声发大财的个性,更愿意等到自己的社会地位真正出具规模了——比如说考上举人什么的时候,再跟乡亲们好好说道说道。
    不过好在这会儿大家都没见过什么市面,眼界都低……咳,一群秀才已经足够把他们唬住了。
    果然,众人看他的眼光一下子就变了。
    “天……我就说,三郎从前读书可厉害的!”
    “对对对,这男人啊,还是要先成家再立业,这不娶了媳妇儿,可长本事了!”
    “常青啊,那你们先生怎么说?咱三郎,是不是也能考上秀才啦?”
    像谢家村这样的小三村里,一个宗族若能出个秀才,那可是长脸面的事,读书人的地位本来就高,而作为初初得到功名的佼佼者,秀才在乡间很受尊敬:他们见官不必跪拜,还被免除了徭役,即使是犯了罪,也能够通过上交粮食免除刑罚。而且秀才想要见到县里的长官,也不用像老百姓那样去鸣冤,而是可以直接递上名帖——就像那时候叶审言帮谢良钰他们,生员名帖在安平这地方还是挺值钱的。
    因此,秀才常常作为百姓和一地父母官之间沟通的桥梁。而在民间,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秀才都经常被作为“有身份的人”邀请来,帮忙写文书祭帐或者主持仪式,不但不用出礼钱,还能收到主家送上的大红包。
    饶是如此,有时候因为几个村子里也实在找不出一个秀才,老百姓们便只能以童生替代——原身从前,就经常以自己童生的身份骗吃骗喝,偏偏他那考试经历也不是假的,大伙儿有时候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如果他真考上秀才……
    那可是整个村子的光荣啊!
    谢良钰不得不承认,即使对这个时代已经有所了解,可他还是有些被大家过分的热情吓到。
    ——他这还没中呢,只是“有点希望”而已,大家的要求就这么低的吗?
    不过想一想,院试每两年才举办一次,县、府学生一同参考,按照录取比例换算到高考里,秀才们至少也是个985重点大学的学生了吧?以谢家村这样的小地方来说,确实挺稀罕的。
    男人们唠起嗑来,劲头可一点都不比女人们差,大家一边说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边准备着晚上要用的祭品,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得飞快。
    这样忙忙碌碌的一个晚上,熬到了大半夜,终于一切都准备妥当,族里年长的女性将碗筷和贡品摆在祭台正中,右边摆上刀案,左边则放上鸡鸭的血,以示恭敬。
    除此之外,还要放上菜饭、粿盒、菜碗等十二种以上的菜肴,佐以腐乳、细盐等,及春夏秋冬四果——要注意的是,此时绝对不能出现石榴番茄等物,因其不洁,恐有亵渎神祗之嫌。
    这时候,女人们便要退场了。
    祭祀的时候,很忌讳女人在场,而准备祭品的人选,也决不能有和离改嫁、丧夫或正在孕期的女子,当地人将此视为不详。谢良钰不是很能明白这种奇怪的封建陋习,但大家都习惯于此,他也没有兴趣贸贸然提出异议——别说这种时候,就算是他所来的时代,性别歧视也远没有完全消失。
    刚巧天也晚了,正好让梅娘下去休息。
    祭祀正式开始之后,原本还有些喧嚷杂乱的气氛瞬间变得十分肃穆起来,谢族长作为主持祭祀的人站在最前面,亲手端来几个烛台,放在贡品的最前端点燃,祈祷来年整族平安、风调雨顺。
    所谓“拜神无酒掷无筊”,最后,再给要祭拜的神明端上贡酒,并同等数量的茶,还是由族长这样德高望重的长辈,念诵祭词,将酒洒在祭台之前,这样,简单的祭祀仪式便算是完成了。
    之后再将礼节稍作变动,祭拜祖先,总之,一夜过去,直到天色将明的时候,这一晚上的繁杂礼节才算是基本折腾完成,小孩子们早累得东倒西歪,便是谢良钰他们这些大人,也都疲乏得很,只等喝过用煮贡品的汤烧的年糕挂面,赶紧回各家去补眠。
    第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