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页
作品:《盛门》 陶曦月立刻发现了:“长姐,你是不是也有好消息了?”
“没有。”陶云蔚想起近来陆玄那个缠人的样子,不由扶了扶额,“不过我看也快了。”
陶曦月、陶新荷了然,三人目光相觑,又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摘星台上,同样正在聚宴小酌的陶家仨女婿和舅兄陶伯璋顺着夜风隐约听见了东阁里传来的阵阵笑声,不由彼此对视一眼,纷纷默笑着摇了摇头。
“朕倒从不曾听见皇后在朕面前笑得这般开怀。”李衍颇有些无奈地道,“看来这辈子是不能企及两位夫人了。”
崔湛起先还笑着,这会子听他这么一说,不知想到什么,笑意微敛,沉吟道:“新荷也很久不对我这样笑了。”
“你那是冰冻三尺,就算是化冰也没有那么快的。”陆玄淡定道,“我就不一样了,我早就知道我家这位在我面前抹不开面子,她对我笑得大不大声倒无所谓,心里有我就好。”
李衍、崔湛一脸无语。
两人不由交换了个眼神,彼此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五个字:这人忒嘚瑟!
看穿一切的陶伯璋忍了忍笑。
偏这件事上李衍也拿不出什么制胜之策,索性转了话题,说道:“子敬也快到年纪议亲了吧?”他这话是冲着陶伯璋说的,“到时你和岳翁要好好替他斟酌。”
随着《氏族全谱》的编出,丹阳陶氏因这代子女实在太过光耀,而一跃成了高门甲族。就现在陶家的风头,陶伯珪作为唯一一个婚事未定的陶氏子,又明摆着有锦绣前程,只怕打他主意的不会少。
陶伯璋恭道:“圣上放心。”
李衍知道他办事靠谱,也不再多说什么,只道:“实在不行,就还是简之来拿个主意。”
陆玄点了点头。
这事他自然责无旁贷。
宝慧走了过来,禀道:“圣上,益州信报。”
李衍伸手接过,展了开来。
崔湛看着他唇边浅笑,问道:“圣上,可是犍为那边有消息了?”
李衍笑着颔首,将信报递给了他,说道:“简之想的办法已经奏效了,南越领主为其弟所杀,接下来我们只要派人过去就行了。”
那原先留了条命的南越领主既不肯好好归顺大齐,为他效力,他也就只有釜底抽薪了。
陆玄说得对,与其耗费他的兵力粮草去镇压,倒不如从里面破坏掉。
这个位子那人不坐,南越族想必有的是人肯坐。
“朕心中有一愿,”李衍道,“想说与兄弟听。”
陆玄、崔湛、陶伯璋三人凝眸而望。
“有朝一日,愿一统南北,天下再无离散。”李衍说罢,举起了酒杯。
陆玄莞尔,举杯迎上。
崔湛、陶伯璋已相继为之。
“愿,天下大同——”
第131章 番外一
陶伯珪十七岁生辰当天,收到了他阿爹寄来的信,彼时他正在收拾行囊,准备次日随师兄邝秀之出发去南海郡。
陶爹是写信来问儿子意见的。
太上皇上个月崩逝了,眼下正值国丧,按理来说本不应谈婚论嫁,不过却架不住有些人担心等一年只怕黄花菜要凉,所以还是会与看中的人家暗通款曲,也好尽量先达成个初步意向。
过年的时候家里人为了今后有个统一的对外态度,其实就已先问过他的意思。
陶伯珪当时明确表达了自己还没心思考虑这些,也不想草率找个人过一生,还是要向兄姐看齐。
他父亲和几个兄姐听了这话也赞同,三个姐夫更是十分受用,大姐夫陆玄当场便表示会帮他把话放出去,并道:“这种事原是看缘分,急也不管用,你看我当年不急不慢地,正好就遇上了陶大姑娘。”
三姐夫崔湛点头附和:“婚姻大事,谨慎些更好。”
他圣上姐夫更道:“等再过两年你出师了,就先来给朕当著作郎,立业之事也不可耽误。”
然而陶爹的这封来信里却说,江宗主有意把自家小孙女许给他,那女娃今年才刚满十三,对方觉得正好国丧期后再慢慢商议也不迟,毕竟最早也得两年后才能成亲了,就算再要多等陶伯珪两年也能等得。
陶从瑞的意思,是康陵江氏好歹也是盛门高族,江宗主都亲自出面把话说到这样的地步了,自己也实在不好直接拒绝,于是就听了长子和大女婿的建议,写信来问问他,看陶伯珪要不要抽个空亲自回金陵一趟解决这事。
陶伯珪了解父亲的性格,自然明白江宗主这番态度给他阿爹带来的难处,更晓得兄长和大姐夫的意思是想练练他,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提笔回了信,大意就几句:自己有更重要的事需即日出发去南海,短时归期未定。另,江氏小妹年纪尚幼,小孩子便该做小孩子的事,请江宗主不必等他什么,他也承担不起江家姑娘韶华虚耗的风险。
言下之意就是并不赞同江家早早给女孩订婚的行为。
大齐本无早婚之俗,他家里当初那么困难的时候,阿爹也没想过要这么迫不及待地把三个阿姐嫁出去换些什么,才刚满十三岁的女孩子,原该是和他三姐那时一样乐天快意的,明明又不是养不起,却偏要因长辈那些利益算计被迫为他这个陌生的,不知性情如何,能否托付终身的人困住身心,简直糟蹋孩子。
--